-
桉叶
《*辞典》:桉叶:出处:李承枯《生药学》拼音名:ānY 别名: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桉叶(《广西中药志》)。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9天先后出疹者共19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86%,占易感人数63%;
-
考拉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有袋哺乳类。它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鼻子扁平,无尾,身披一层浓密的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身长约80厘米,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一只成年树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
-
树袋熊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有袋哺乳类。它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鼻子扁平,无尾,身披一层浓密的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身长约80厘米,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一只成年树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
-
洋草果
拼音名:YánɡCǎo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桉的果实。叶片阔披针形,长6-9cm,宽2.5-4cm;成熟叶互生;蒴果近球形、宽5-6mm,果缘突出2-3mm,果瓣4,有时为3或5。药理作用:叶中挥发油和桉叶素含量较高,而芦丁含量较同属植物多花桉(E.PolyanthemosSchro)为低。桉叶素的抗菌活性见“桉叶”条。
-
大叶桉叶
叶互生,革质,卵状披针形,长3~⑤治小儿头疮,烫伤,神经性皮炎:大叶桉叶煎水外洗,(③方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⑥治湿疹,烂疮:大叶桉叶,煎水,洗患处。观察慢性肾盂肾炎64例,发病时间均在半年以上,曾接受过多种抗菌素治疗,其中53例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用时取纱布条塞入鼻腔内,经1~
-
山姜
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山姜:山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小花梗长约2mm;大鼠每日灌胃山姜热浸液1.62g/kg,连续30d,结果各组间体至增加光明显差异。胃经功能主治:温中;中风顽痹,煎汤洗。
-
金钟茵陈
出处:本品以"金钟茵陈"之名见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名阴行草,载云:阴行草"丛生,茎硬有节,褐黑色,有微刺;药理作用:1.保肝利胆作用:阴行草水煎液按10g/kg、5g/kg给小鼠灌胃,用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阴行草两个剂量组约可降低血清ALT,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花冠管状唇形,黄色,故曰“金钟”。
-
迷迭香
化学成份:全草(叶及枝)含芹菜素-7-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鼠尾草苦内酯、鼠尾草酸、迷迭香碱、异迷迭香碱、表-α-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白桦脂醇、熊果酸、19α-羟基熊果酸、2β-羟基齐墩果酸等以及β-谷甾醇。②《海药本草》:平。
-
磨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磨盘草:拼音名:M P nCǎo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来源: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Abutilonindicum(L.功能主治: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4.《广东中药》Ⅱ:治小肠烦痛,肾虚余沥力、便刺痛或小便浑浊,腮腺炎,骨蒸劳热。
-
艾叶
雌花长约1mm;药理作用: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有镇咳及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如入正己烷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
悬钩子属
中文名悬钩子属拼音名xuangouzishu拉丁名Rubus中国植物志37:10描述RubusL.悬钩子属,蔷薇科,约500种,广布于全球,主产地为北温带,我国约150种,南北均有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尤盛,有些种类的果可食,有些供观赏用,有些可为覆盖植物。叶为羽状或指状复叶,稀单叶而分裂;
-
猴樟
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芽卵形,具绢状毛。油的化学成分大体可分3个类型:㈠以含黄樟醚为主(含量达84%),醛酮含量为1.8%,还含柠檬醛、莰烯、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甲基庚烯酮、桉叶素、丁香油酚、苄系倍半萜等;④治劳伤疼痛:香樟根皮、铁筷子、辣蓼根、鹅不食草各五钱。
-
桉叶藤属
中文名桉叶藤属拼音名anyetengshu拉丁名Cryptostegia描述CryptostegiaR.Br.桉叶藤属,萝藦科,2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非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桉叶藤C.grandiflora(Roxb.)R.Br.1种。木质藤本;花大而美丽,数朵排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萼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裂片5;花药与柱头合生;属下物种桉叶藤
-
香叶
香叶的别名:月桂叶、Bayleaf、香叶的食用量:调味适量香叶的营养价值:桂叶含有芳香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ngenol)、牻牛儿醇(Geraniol)和桉叶素(Cineloe)等。叶片煎汤洗澡,可解除四肢疼痛。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香叶天竺葵的全草。苞片4,卵形或阔卵形:萼片5;雄蕊10,不具腺体;
-
月桂叶
又含黄酮类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芸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芸香甙(rutoside)。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平皿内试验表明,用月桂叶油浸涂2cm直径圆滤纸片,在平皿内任其挥发,皿盖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释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触60分钟即有杀灭作用。
-
紫檀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檀:拼音名:ZǐT n来源:豆科紫檀属植物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L.的木材心部。质坚实,不易断,切断面有深浅相隔的层纹(非年 ,为薄壁组织与木纤维所形成)。性味:咸;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和营;附方:①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2.《本草经疏》:紫真檀,主恶毒风毒。
-
桉叶药糖
桉叶糖是一种药糖,具有清凉润喉、清洁口腔的作用,对防治伤风咳嗽也有一定助益。桉叶药糖原料配方砂糖7.5公斤饴糖2.5公斤复方桉叶油220毫升桉叶药糖制作方法1.将砂糖和饴糖入锅,溶化后,熬成较硬的糖骨子,一般熬到168~2.待糖料冷却到尚能搅拌而又不致使药液蒸发为气体时,将复方桉叶油倒入糖料,搅拌均匀。
-
罗勒叶
概述: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芳香。亦可鲜用。罗勒叶的别名:西洋九层塔、千层塔、香菜、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罗勒烯(Ocimene)、1,8-桉叶素(1,8-Cineole,Eucalyptole)、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茴香醚(Anethole)和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inate)等。有化湿、消食、活血、解毒和行气的作用。
-
樟脑丸
樟脑丸为高闪点液体,可燃,遇高温、明火、氧化剂(包括硝酸)有引起燃烧危险。馏程:160℃-185℃相对密度:[水=1]:0.87-0.880(15℃)外观性状:无色或淡黄色至棕色油状液体,有剧烈的樟脑味;溶于乙醇和乙醚;陈含樟脑约30%-55%外,还含有桉叶醇、松油醇。
-
大黄药
概述:大黄药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别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的地上部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1.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1,8-桉叶素。
-
川朴
概述:川朴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厚朴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梅核气。治脘腹痞满胀痛,呕吐,泻痢,食积,痰饮咳喘。厚朴还含厚朴醛、厚朴木脂素A~I、松脂酚二甲醚、木兰箭毒碱等。煎剂可兴奋兔肠管及支气管平滑肌。
-
小良姜
概述:小良姜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即《名医别录》记载的高良姜的别名。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经。治胃脘冷痛,霍乱吐泻,噎嗝反胃,嗳气吞酸,宿食不消,痢疾,瘴疟,寒疝,产后瘀血腹痛,风寒湿痹。还含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及高良姜酚等;高良姜可使鼠伤寒沙门菌发生诱变。
-
木笔花
概述:木笔花为中药名,出自《蜀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辛夷之别名。主产河南、四川、安徽、浙江等地。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化学成分:玉兰花蕾含挥发油,中含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茴香醚等。对动物在体、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
-
毛山茶
概述:毛山茶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记载的山腊梅叶之别名。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解表祛风,清热解毒。1.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内有桉叶素,并含槲皮素、山柰酚以及羊蜡梅碱(Calycanthine)等。药理作用:水浸剂在体外有抗病毒作用。
-
白榄
概述:白榄为中药名,出自《广东新语》,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橄榄之别名。)Raeusch.的果实。性味归经:甘、涩、酸,平。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化痰,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癫痫,肠炎腹泻,鱼骨鲠喉,酒及鱼鳖中毒。挥发油内含蒎烯、樟烯、桉叶素、松油醇与牻牛儿醇等及其乙酸酯等。
-
兰香
概述:兰香为中药名,出自《齐民要术》,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记载的罗勒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的全草。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1.治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煎服:5~
-
齐头蒿
概述:齐头蒿为中药名。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凉血。1.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衄血,肺结核潮热,咯血,疟疾,黄疸型肝炎,便血,崩漏,带下。运用: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 (+王巴)烯、乙酸金合欢醇酯、α-蒎烯及β-蒎烯、柠檬烯、丁香烯、桉叶素、蒿属酮、蒿属醇等。
-
冰片艾
概述:冰片艾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艾纳香之别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活血。1.治风湿痹痛,腹痛,腹泻,痛经。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左旋龙脑,并含少量桉叶素、左旋樟脑、花椒油素等。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动物有降压、血管扩张及交感神经抑制作用。浸剂能利尿。
-
冰凌草
概述:冰凌草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冬凌草之别名。2.治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内有α-蒎烯和β-蒎烯、β-榄香烯、柠檬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索等;醇剂及煎剂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对家兔食管有解痉作用;
-
石莼
原形态:①石莼,又名:菜石莼。又含氨基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以及十四酸、十六酸、亚麻酸等脂肪酸,丙烯酸、葛缕醛、糠醛、苯甲醛、丙醛、柠檬醛、茴香醛、香荚兰醛、异香荚兰醛、桂皮醛、香茅醛、异松油烯、α-蒎烯、柠檬烯、黄樟醚、对聚伞花素、桉叶素、丁香油酚、芳樟醇、α-松油醇、生物素和维生素B12。
-
铜钱细辛
拼音名:TónɡQiánXìXīn别名:胡椒七、小铜钱乌金、乌金草、小鸟金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铜钱细辛的全草。叶片较小,展平后呈心形,长2.5-4cm,宽3-6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叶缘有睫毛,上面散生白色柔毛,脉上毛密;性味:辛;肾经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温肺化痰;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肺寒喘咳;
-
香豆蔻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小苞片管状,长约5cm,裂至中部,裂片钻状;化学成份:种子含香豆蔻素(subulin),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山姜素(alpinetin),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甙(petunidin-3,5-diglucoside),无色矢车菊素-3-O- -D-吡喃葡萄糖甙(leucocyanidin-3-O- -D-glucopyranoside)。性味:味辛;
-
水杨酸甲酯
药品说明书:别名:柳酸甲酯,冬绿油,冬青油,水杨酸甲酯外文名:MethylSalicylate适应症:外用局部发赤剂。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用或局部涂擦可产生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并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起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亦有止痒之效。
-
烧伤净喷雾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aoshangjingPenwuji标准编号:WS3-B-3478-98处方:五倍子诃子北刘寄奴苦参桉叶鉴别:(1)取本品喷出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5.本药使用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如有恶寒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艾纳香
《*辞典》·艾纳香: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àiNàXiānɡ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大黄草(《中药志》),大毛药(《贵州植药调查》),冰片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大草蔻
《*辞典》:大草蔻:拼音名:D CǎoK u英文名:BeautifulGalangal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3m,叶披针形,长30~叶知长0.5~化学成份: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
大黑头草
别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的地上部分。1.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草丛中,常有栽培。附方:①防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大黄药(干品)三至五钱,煎汤服。
-
大块瓦
拼音名:DàKuàiWǎ别名:花叶细辛、矮细辛、铺地细辛、土细辛、白三百棒。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地花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叶展平后圆心形、卵状心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5.5-1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有的有毛,下面密生黄棕色柔毛;痰饮咳喘;《广西中药志》:"阴虚阳旺及无风寒实邪者不宜。
-
大良姜
《中医大辞典》·大良姜:大良姜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别名:山姜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L.治心胃气痛,胃寒及伤食吐泻。3月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原形态:大高良姜,又名:红豆蔻花(《桂海虞衡志》)。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皮部占2/3,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星点可见。
-
倒插花
-榄香烯(?-elem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 -古芸烯( -gurjunene),反式- -金合欢烯(trans- -farnes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3,5-trimethoxytoluene),?
-
钓樟枝叶
拼音名:DiàoZhānɡZhī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果钓樟的枝叶。化学成份:叶含挥发油,内有芳樟醇(linalool),牻牛儿醇(geraniol),1,8-桉叶素(1,8-cinool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 -松油烯醇( -terpineol),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acetate)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杀虫;或水煎洗、研末掺。
-
胡萝卜子
《*辞典》:胡萝卜子:出处:《纲目》拼音名:H Lu BoZǐ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果实。脂肪油中有洋芫荽子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的甘油酯、胡萝卜甾醇等。药理作用:种子中提出的总黄酮Daucarin具有解痉作用,与罂粟碱、凯林相似,扩张冠状血管,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之冠脉机能不足的患者。
-
胡桃叶
化学成份:叶含没食子酸,缩没食子酸、反油酸、α-和β-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胡桃叶醌、α氢化胡桃醌葡萄糖甙、β-胡萝卜素、胡桃甙、槲皮素-3-α-L-阿拉伯糖甙、金丝桃甙以及有高抗炎作用的多酚复合物。功能主治:治白带,疥疮,象皮腿。(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摘录:《*辞典》
-
吉龙草
拼音名:JíLónɡCǎo英文名:all-grassofFragrantElsholtzia别名:暹罗香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吉龙草的茎叶。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8-13mm,顶端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浅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有腺点。25%,1,8-桉叶素(1,8-cineole)0.16%,葎草烯(humulene)4.00%,百里香酚(thymol)0.55%等[1]。
-
见风消
樟科植物牛筋树的叶·见风消:见风消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山胡椒叶之别名。性味:苦、辛,温。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内有桉叶素、丁香烯、柠檬烯等,还含生物碱如网状番荔枝碱等。秋季采收,晒干。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络,解毒消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接气草
拼音名:JiēQìCǎo别名:召叶细辛、马蹄香、毛乌金、乌金七、花脸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短尾细辛的全草。花被在子房以上合生成直径约1cm的短管,裂片三角状卵形,被长柔毛,先端常具短尖尾,长3-4mm,通常向内弯曲;叶片心形,叶缘两侧在中部常向内弯,上面散生柔毛,下面脉上有毛。性味:辛;痰饮咳喘;
-
蒟酱叶
《*辞典》:蒟酱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ǔJi nɡY 别名:萎叶(《纲目》),蒟叶(《本经逢原》),橹叶(《纲目拾遗》),青荖叶(《岭南采药录》)。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蒌叶酚。对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枢抑制。治风寒咳嗽、胃痛,风毒脚气,子肿,疥癞,湿疹,脚癣,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腊梅花
出处:《纲目》拼音名:L M iHuā别名:腊梅花(《救荒本草》),黄梅花(《纲目》),铁筷子花、雪里花(《贵阳民间药草》)。子房卵形,1室。种子含洋蜡梅碱,脂肪油含不皂化物5.6%,脂肪酸组成是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22%,单烯脂肪油46%,亚油酸25%,亚麻酸7%。功能主治:解暑生津。
-
廉姜
《*辞典》:廉姜: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i nJiānɡ别名:葰(《广雅》),姜汇(《吴都赋》),山姜(《广州植物志》),姜活,见秆风(《中国经济植物志》),座杆、剑杆、大杆、姜叶淫羊霍(《贵州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华良姜的根茎。性味:辛,温。治胃痛胀闷,噎膈吐逆,腹痛泄泻,风湿关节冷疼。
-
蒌蒿
蒌蒿的别名芦蒿、水艾、香艾、水蒿、藜蒿、泥蒿、蒿苔、龙艾、龙蒿、狭叶青蒿蒌蒿的使用提示每餐50~80克蒌蒿的营养价值叶含有桉叶素(Cineole)、蒿属醇(Artemisiaalcohol)和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等。蒌蒿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气虚弱、纳呆、浮肿等病症,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