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材
是边材的对应词。柿、黑檀为黑色,漆树、桑、榧为黄色,紫檀为红黄色,日本柳杉,紫杉、红材栎、光叶榉等为红褐色。这种心材的颜色是由于死细胞的细胞壁浸润着各种色素,如苏木素[采木属(Haematoxylon)]、檀烯(紫檀属)、桑色素[桑橙属(Maclura)]、硅酸[柚木(Tectonagrandis)]、碳酸钙(榆属、榉属、山毛榉属)。
-
福建柏
拼音名:FúJiàn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福建柏的心材。树皮紫褐色,浅纵裂。幼树或萌芽枝的鳞叶长可径达10mm。雌雄同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温暖湿润的山地森林中。性味:苦;性寒功能主治:行气止痛;降逆止呕。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心材治脘腹疼痛、噎膈、气逆、呕吐等。
-
苏木
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苏木含巴西苏木素、苏木酚(Sappanol)、β-香树脂醇葡萄糖苷、鞣质、挥发油(主成分为右旋水芹烯、罗勒烯)和多种氨基酸。本品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心材。髓部薄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大小不一,壁微木化,具纹孔。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檀香
概述:檀香檀香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生药性状:心材呈圆柱形或稍扁,长50~檀香具有理气,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痞闷不舒,寒疝气痛。4.5g,后下。檀香萜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曾用作尿道消毒药,治疗白浊等症。含量测定:取本品刨花(厚1mm)3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
降香
降香具有降气散瘀,止血定痛的功效:降香治呕吐,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脘腹痛,冠心病心绞痛。(3)取[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
白檀
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中医大辞典》·白檀:白檀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檀香之一种。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理气,散寒,和胃,止痛。4.5g,后下。药理作用:檀香萜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曾用作尿道消毒药,治疗白浊等症。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
-
紫檀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檀:拼音名:ZǐT n来源:豆科紫檀属植物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L.的木材心部。质坚实,不易断,切断面有深浅相隔的层纹(非年 ,为薄壁组织与木纤维所形成)。性味:咸;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和营;附方:①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2.《本草经疏》:紫真檀,主恶毒风毒。
-
沙塘木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ShāT nɡM 别名:降真香(《广西药植名录》)。幼枝及花序被有毛茸。化学成份:心材含β-谷甾醇0.003%。在动物身上,对C-1498骨髓性白血病、X-5563浆细胞性骨髓瘤、腺癌755等有效。功能主治: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活血,健脾,止咳。治风湿性腰腿痛,跌打瘀痛,心胃气痛。
-
檀香树
檀香的产地檀香又名白檀,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我国台湾、广东也有引种栽培。树干和根经蒸馏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贵的天然香料。我国海南岛特产树种降香檀名为檀树,但属豆科大乔木,材质坚韧致密,色泽红润,花纹瑰丽,香气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
-
厚壳树
别名:大红茶、大岗茶、松杨、苦丁茶[广西南宁]来源:紫草科厚壳树Ehretiathyrsiflora(Sieb.etZucc.)Nakai[E.acuminataR.Brownvar.ohovata(Lindl.)Johnst.],以叶、心材、树枝入药。生境分布:山东、河南、华南、云南。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暑,去腐生肌。主治感冒,偏头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痈疮红肿。
-
棒棒木
气微香,味微苦。2.祛痰、平喘作用:棒棒木水煎剂以及醚、氯仿和乙醇的提取物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4.棒捧木茎皮注射液在瓦勃氏呼吸器试验中,能抑制大鼠气管-肺组织呼吸,使耗氧量降低29.1%。树皮和心材的水浸膏或乙醚提取液60g/kg给小鼠灌胃,对因浓氨水引起的咳嗽有一定止咳作用;
-
布荆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B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苞片线形;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镇静退热。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咳,气促,小儿发热烦躁不安。
-
檀香油
《*辞典》:檀香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 nXiānɡY u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药理作用: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强,对伤寒杆菌之酚系数在0.1以下。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离体兔小肠,对兔耳皮肤有刺激作用。③《新本草备要》:治白浊。0.2毫升(一日量1毫升)。
-
红楠皮
《*辞典》:红楠皮: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H nɡN nP 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楠的根皮或树皮。根含苄基异喹啉生物碱:N-去甲亚姜罂粟碱和牛心果碱。心材含廿四烷酸、槲皮素,dl-儿茶精等。叶含粘液质是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粘多糖部分的组成成分是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
-
台湾厚壳树
别名:岭南白莲茶来源:紫草科台湾厚壳树EhretiataiwanianaNakai,以树皮、木心材入药。生境分布:台湾、广西。性味:木心材:甘、咸,平。功能主治:木心材:破瘀生新,止痛生肌。树皮:收敛止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痈疮红肿:木心材研粉,酒调成糊状外敷。肠炎腹泻:用树皮3~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拼音名:SānɡHu 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exFr.],以子实体入药。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②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为末,鸡子白调敷;
-
杉材
拼音名:ShānCái别名:杉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2.《本草汇纂》:“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本草经疏》)2.倪朱谟:“(杉木)味辛温直达,开发升窜之性,若毒疮,若脚气,若胀满,若奔豚,四者皆属五气壅逆,不升不降之故。
-
檀香泥
《*辞典》:檀香泥: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 nXiānɡN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摘录:《*辞典》
-
铁力木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载有铁力木,云:"《广西通志》: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纹理坚致,藤容出。单叶对生;叶柄长3-5mm,叶片革质,披针形,长7-10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灰白色,中脉明显,侧脉极密而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或林缘。
-
姊妹树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原形态:直立乔木。蒴果线状,压扁,膜裂。种子碟状,有阔翅。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花含黄芩素和黄芩素-5-半乳糖甙、少量粗毛豚草素。荚外皮含乙酰齐墩果酸,荚肉含粗毛豚草素。心材含谷甾醇。功能主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除风止痒,驱虫解毒,止咳祛痰。
-
紫杉
假种皮基部有数对鳞片。心材含紫杉素。药理作用:①降血糖作用紫杉碱对正常家兔皮下或静脉注射,作用不显着;对未孕小鼠、兔离体子宫为麻痹作用(0.01%),但对已孕子宫则呈兴奋作用。功能主治:《本草推陈》:利尿,通经。(《吉林中草药》②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紫杉叶二钱,木通三钱,玉米须三钱。水煎,日服二次。
-
棕树心
《*辞典》:棕树心: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ZōnɡSh Xīn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心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心悸,头昏。附方:治崩漏:棕榈茎(去皮取心)一斤,麦粉一斤,甜酒一斤。(《江西草药》)摘录:《*辞典》
-
边材
边材是心材的对应词。指树木的材质,周边皇白色并由富有汁液的活细胞所构成的部分。水分的通道通常是由边材最外边的年 承担。比它向里的活的部分,是养分的贮藏组织。饨齿水青冈(Faguscrenata)、槭(Acer)、日本梣(Fraxinusjaponica)等,它们的边材幅度一般都是宽的。
-
阿拉伯糖
D-阿拉伯糖除含于一部分植物糖苷中外,几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而L-阿拉伯糖则以植物界为中心广泛分布着,在松或杉的心材中呈结合状态或游离状态存在。与D-木糖是4-差向异构体的关系,在生物体内经由α-D-葡萄糖-1-磷酸→UDP-D-葡萄糖→UDP葡糖醛酸→UDP-D-木糖,由特异的差向异构酶的反应生成UDP-L-阿拉伯糖。
-
木材
木材是通常指木本植物的木质茎,主要是由次生水质部构成,分边材与心材两部分。
-
柿属
中文名柿属拼音名shishu拉丁名Diospyros中国植物志60(1):86描述DiospyrosL.柿属,柿科,约50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56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北至辽宁,以南部最盛,有些种类的木材很有价值,黑色心材称乌木,材质很硬重,是著名优良木材,柿D.kakiThunb.广植于南北各省,果经去涩处理后供生食或制成柿饼。
-
栗属
中文名栗属拼音名lishu拉丁名Castanea中国植物志22:8描述CastaneaMill.栗属,壳斗科,约12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栗C.mollissimaBl.等4种,栗各地多有栽培,取其果以供食用,边材苍白色,心材暗褐色,纹理粗,耐腐,可为枕木和支柱等用。叶缘有锯齿状裂齿;属下物种峨眉锥栗、栗、茅栗、日本栗、锥栗、锥栗(原变种)
-
采木属
中文名采木属拼音名caimushu拉丁名Haematoxylon中国植物志39:115描述HaematoxylumL.采木属,云实科,只有采木H.campechianumL.1种,产印度、墨西哥和中美、南美北部热带地区,我国台湾、广东和云南等省有引种,其心材鲜红、紫色至亮黑色,木材和花可提取染料苏木精Haematoxylin,为生物制片的重要染剂。属下物种采木
-
水杉属
中文名水杉属拼音名shuishanshu拉丁名Metasequoia中国植物志07:310描述MetasequoiaMikiexHuetCheng水杉属,杉科,只有水杉M.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1种,产我国四川、湖北和湖南,现东部与南部各省区广为栽培作庭园绿化树种。雌球花对生,排列于穗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的花枝上;种子压扁,全边有翅;属下物种水杉
-
儿茶素
儿茶素为一种黄烷-3-醇类型化合物。存在于豆科植物儿茶AcaciacatechuL.心材、蔷薇科植物山樱桃PrunustomentosaThunb.木材、银杏科银杏GinkgobilobaL.叶,胡颓子科植物沙枣.ElaeagnusaugustifoliaL.茎皮及枝、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uenetumL.叶.槟榔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内胚乳等多种植物中。
-
油松节
油松节药典标准:品名:油松节YousongjiePINILIGNUMNODI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油松PinustabulacformisCarr.或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α-蒎烯: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
杜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松:拼音名:D Sōnɡ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来源:柏科杜松JuniperusrigidaSieb.etZucc.[J.utilisKoidz.],以球果入药。生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心材含一种新的二萜羟基酸。花粉含蔗糖、葡萄糖、棉子糖等。功能主治:发汗,利尿,镇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
-
波罗蜜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果实。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或腋生,圆柱形,长5~生境分布:生长于热带地区。化学成份:果实含脂肪油,心材含黄色色素,树皮含树脂及异叶波罗蜜环黄酮素。性味:《纲目》:甘微酸,平,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止渴解烦,醒酒,益气。②《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渴,助消化。
-
高山柏
拼音名:GāoShānBǎi别名:山柏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高山柏的枝叶或球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省级拔1600-4000m的高山地带,多出现于石灰岩山地的顶部。性状:性状鉴别,枝叶呈树枝状,叶全为刺状,3叶交叉 生,披针形,长5-10mm,宽1-1.3mm,先端具急尖或渐尖呈刺状尖头,基部下延。解毒消肿。
-
红厚壳
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红厚壳的根、叶。单叶对生;叶片厚革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5cm,宽4-8cm,先端钝,圆形或微缺,基部钝圆或宽楔形,全缘或波状,两面有光泽,中脉在睚同凹下,下面隆起,侧脉细密与中脉近于垂直,两面隆起。性味:微苦涩;平归经:肝;肺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跌打损伤;
-
黄练芽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Li nY 别名:黄楝头、回味(《物理小识》),黄裢头、蓝香(《食物考》),黄连芽(《纲目拾遗》),黄鹂芽(《植物名实图考》),黄儿茶、黄连茶(《中国树木分类学》)。6对,有短柄,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22厘米,基部亦具小苞片2,萼片2~性味:苦涩,寒。
-
降真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降真香:拼音名:Ji nɡZhēnXiānɡ别名:山橘、山油柑来源: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降真香Acronychiapedunculata(L.果实秋冬采,其余部分全年采,切片晒干或阴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根、干木、叶:祛风活血,理气止痛。用于风湿性腰腿痛,跌打肿痛,支气管炎,胃痛,疝气痛。果实:健胃消食。
-
椋子木
《*辞典》:椋子木: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i nɡZǐM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平滑无毛,或有倒生短柔毛;20%,叶含鞣质5~
-
罗汉松叶
《*辞典》:罗汉松叶:出处:《广东中药》Ⅱ拼音名:Lu H nSōnɡY 别名:江南柏叶、江南侧柏叶(《广东中药》Ⅱ)。剪取枝叶,晒干。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甚密,狭披针形,长5~土杉叶含挥发油,内含α-蒎烯、β-蒎烯、莰烯、毕澄茄烯和罗汉松烯。心材含罗汉松酸、双联陶塔酚、陶塔酚、半罗汉松酸。
-
梅花刺根
《*辞典》:梅花刺根:出处:《贵阳民间草药》拼音名:M iHuāC 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原形态:形态详青刺尖条。性状:干燥根条,多切成段状,长约30厘米,直径0.5~性味:酸苦,温,无毒。功能主治:敛肺,止虚咳、久咳。注意:吐血者禁服。炖猪肉(肺劳咳)或煎水服(一般咳嗽)。
-
漆树木心
《*辞典》:漆树木心: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QīSh M Xīn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心材。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行气,镇痛。治心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摘录:《*辞典》
-
儿茶
概述:儿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又名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铁儿茶。性味及归经:苦、涩,凉,入肺经。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一醋酸一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
儿茶膏
概述:儿茶膏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即《本草述》记载之儿茶。性味归经:苦、涩,凉,入肺经。功能:清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扁桃体炎,研末用甘油调涂。药理作用:本品含儿茶鞣酸、左旋及消旋儿茶精、左旋及消旋表儿茶精,鞣红鞣质(Phlobatannin)及非瑟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等黄酮醇。
-
托酚酮
托酚酮(环庚三烯酚酮)分子式C7H6O2,是七碳环状化合物之一。此外,还有含于努特卡扁柏(Cha-maecyparisnootkatensis)心材中的努特卡扁柏素(nootkatin)和作为抑制物质的秋水仙素及其类似的秋水仙属(Colchicum)的副生物碱类。根据其反应性质推测托酚酮这种结构可能在活体成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红柴
概述:红柴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医学启源》记载的苏木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咸、微辛,平。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部胀痛、血晕,痈肿,跌打瘀痛,破伤风。化学成分:本品含巴西苏木素、苏木酚(Sappanol)、β-香树脂醇葡萄糖苷、鞣质、挥发油(主成分为右旋水芹烯、罗勒烯)和多种氨基酸。
-
土沉香
药材名称:土沉香拼音:TǔChénXiānɡ别名:沉香[广东]、白木香、芫香、六麻树、女儿香、芽香树来源:土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Lour.单叶互生,具柄;主治:胸腹胀痛,呕吐呃逆,气逆喘促。备注:同属植物沉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叶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长渐尖。
-
环庚三烯酚酮
托酚酮(环庚三烯酚酮)分子式C7H6O2,是七碳环状化合物之一。此外,还有含于努特卡扁柏(Cha-maecyparisnootkatensis)心材中的努特卡扁柏素(nootkatin)和作为抑制物质的秋水仙素及其类似的秋水仙属(Colchicum)的副生物碱类。根据其反应性质推测托酚酮这种结构可能在活体成分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