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房下位
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生于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下位。
-
石蒜科
他认为,花序的类型比子房上下位更重要,因此他将百合科中具有伞形花序而下承以由1至数枚苞构成的总苞的植物,虽具有上位子房亦转移至石蒜科中,例如葱属Allium是,在另一方面,为使石蒜科更为划一和更自然起见,将原置于该科中不具伞形花序的属调整出去而另成数科,如龙舌兰科Agavaceae和仙茅科HyPoxldaceae等是。
-
被子植物
进行双受精。人们推测的有:藻类、蕨类、松杉目、买麻藤目、本内苏铁目、种子蕨等。塔赫他间认为,本内苏铁的孢子叶球和木兰的花的相似性是表面的,因为木兰类的雄蕊(小孢子叶)象其他原始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叶一样是分离、螺旋状排列的,而本内苏铁的小孢子叶为 状排列,且在近基部合生,小孢子囊合生成聚合囊;
-
叶上珠
《*辞典》·叶上珠: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YèShànɡZhū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
-
苦丁
《*辞典》:苦丁: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KǔDīnɡ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草木便方》),叉头草(《四川中药志》,蛾子草(《中草药通讯》(3):58,1972)。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内列苞片披针形,较长,外列苞片短小;治疥癣,疔疮,痈肿,蛇咬伤。
-
椋子木
《*辞典》:椋子木: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i nɡZǐM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平滑无毛,或有倒生短柔毛;20%,叶含鞣质5~
-
龙舌兰
拼音名:LónɡShéLán别名:剑兰、剑麻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的叶。花淡黄绿色,近漏斗状,花被管长约1.2cm,裂片6,长2.5-3cm;栽培:生物学特性原产墨西哥,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冬季气温不低于5℃能正常生长。此外,开花的植株在花序上形成无性芽落地生根,可长成新植株。性味:苦;
-
龙爪树
拼音名:LónɡZhǎoShù别名:鳊鹅掌柴、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西南鹅掌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扁盘鹅掌柴的叶或茎皮。伞形花序15-20个总状排列在分枝上,有花8-10朵,总花梗长约8mm;苞片和小苞片早落;子房下位,5室,无花柱。小叶柄长可至10cm,无毛。性味:味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风寒感冒;
-
马蝗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拼音名:MǎHu nɡGuǒ来源: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amoenusWils.,以根入药。单叶互生;托叶线状披针形;苞片线形,具柔毛;子房下位,先端有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性味:苦、涩;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山梅花根皮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ShānM iHuāGēnP 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披针状卵形,长5~萼筒与花梗表面均密生白色短硬毛;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溪谷两旁或山坡林缘灌丛中。附方:①治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山梅花根皮八钱。
-
美人蕉根
《*辞典》:美人蕉根: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MěiR nJiāoGēn别名:观音姜(《南宁市药物志》),小芭蕉头(《四川中药志》)。单叶互生,叶大,具有鞘的叶柄;花冠通常红色,管长约1厘米,裂片3,披针形,长约3厘米;①《生草药性备要》:退热毒,敷大疮,又利小水。②治红崩,白带,虚火牙痛:小芭蕉头、糯米。
-
牛泷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泷草:拼音名:Ni L nɡCǎo别名:夜抹光、都格里巴来源:柳叶菜科牛泷草CircaeacordataRoyle,以全草入药。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3-6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疏生浅锯齿或近全缘,两面疏生短柔毛。治疥疮,脓疱:夜抹光烘干研末,配硫黄、雄黄粉适当,用菜油调擦或干扑于溃烂处。
-
青箭杆草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QīnɡJi nGǎnCǎo别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茎马兰的全草。管状花黄色,两性,长约6毫米,雄蕊5,花药基部钝而全缘,子房下位,柱头,2裂。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止痛。②治周身疼痛,有时胸痛彻背:青箭杆草三钱,铁箭风根二钱。
-
秋木瓜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QiūM Guā别名:木瓜(《滇南本草图谱》),酸木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香木瓜、皱皮木瓜(《成都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7毫米,微具柔毛。②治风湿疼痛:香木瓜、防己、桑枝、威灵仙。③治湿热脚气:香木瓜、苡仁、白术、茯苓、五加皮、萆薢、黄柏。
-
肉郎伞
拼音名:RòuLánɡSǎn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短梗幌伞枫的根或树皮。叶柄粗壮,长15-40cm,有暗锈色绒毛,后毛渐脱落;侧脉5-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达70cm,主轴和分枝密生暗锈色5-8对。花瓣5,三角状卵形,淡黄白色,长约2mm,外面疏生星状绒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丘森林中和林缘路旁的荫蔽处。
-
赛番红花
《*辞典》:赛番红花: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S iFānH nɡHuā别名:菖蒲莲、红玉帘、风雨花(《华北习见观赏植物》),旱水仙、空心韭菜(《贵州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全草。叶互生或簇生;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背部3丬裂。生境分布:各地庭园有栽培。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散热解毒,活血凉血。
-
野荔枝果
拼音名:YěLìZhīGuǒ英文名:Dendrobenthamiaangustata(Chun)Fang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尖叶四照花的果实。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上面嫩时被柔毛,老则无毛,下面密被紧贴白色柔毛;头状花序近球形,约由55-8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cm,具4枚白色花瓣状总苞片;子房下位。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山鸡蛋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ShānJīD n别名:鸡蛋参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山鸡蛋的块根。原形态:多年生缠绕小草本,纤细,具乳汁。单叶互生或下部对生,阔线状披针形,长3~生境分布:生于松林、杂木林下。功能主治:润肺生津,益脾胃。治病后、产后体弱,肺结核,气管炎,食欲不振,心悸多汗。
-
蛇不见
拼音名:ShéBúJ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花被管长约3cm,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有褐色条纹及斑点,顶部微凹,内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有蓝褐色条纹;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
生瓜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原形态:菜瓜(《学圃杂疏》)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雄蕊3枚,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3枚。生境分布:生于温暖地带。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涤胃,消渴,清暑,益气。
-
石瓜子莲
《*辞典》:石瓜子莲: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h GuāZǐLi n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叶。叶互生,厚革质;雄蕊10,花丝略被毛,花药黄色,具锥须2枚;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区的林边半阴处。性味:性凉,味苦辛,无毒。功能主治:通经散瘀。治跌打损伤及闪腰挫气。用法用量:内服:浸酒,0.5~1两(一日量)。
-
水塔花叶
拼音名:ShuíTǎHuā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红苞凤梨的叶。叶片阔被针形,长30-45cm,直立或稍外弯,先端钝而有小锐尖,基部阔,下面被粉状鳞片,叶绿有小利。子房下位,3室,花枝3裂。砂质壤土栽培。化学成份:含胶质,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
-
水仙花
《*辞典》:水仙花:出处:《本草会编》拼音名:ShuǐXiānHuā别名: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佛焰苞膜质,披针形,管状;生境分布:多栽培于花圃中。功能主治:祛风除热,活血调经。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
天脚板
《*辞典》:天脚板: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TiānJiǎoBǎn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桃叶珊瑚的叶。原形态:桃叶珊瑚(《汝南圃史》),又名:植楠树(《质问本草》)。叶对生,披针形以至倒卵形,长8~萼细小,4齿裂;雌花子房下位,1室,胚珠1,花柱短而厚,有不正形状柱头,不具雄蕊。花期春季。生境分布:常栽于庭园。
-
天脚板根
拼音名:TiānJiǎoBǎnGēn英文名:AucubachinensisBenth.subsp.omeienisis(Fang)FangetSolngAu-cubachinensisBent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叶珊瑚或桃叶珊瑚的根。花雌雄异株,花序顶生;子房下位,筒状,疏生硬毛;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性味:味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
-
团花
苞片托叶状,无小苞片;化学成份:树皮含生物碱:卡丹宾(cadambine),3 -二氢卡丹宾(3 -dihvdrocadambine),3 -二氢卡丹宾(3 -dihydro-cadambine),3 -异二氢卡丹宾(3 -isodihydrocadarnbine)及四氢- -咔啉(tetrahydro- -carboline),还含以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及团花酸(cadambagenicacid)为甙元的皂甙。性味:苦;
-
细花丁香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细花丁香蓼的全草。)Merr.EtMetc.]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地上部分,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萼筒与子房贴生,裂片4,宿存,披针形,长约2mm,外面多少被毛;性味:叶微苦;杀虫止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去腐生肌功能。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乳腺炎、天泡疮、发烧、痈疮疖肿。
-
香果树
拼音名:XiānɡGuǒShù英文名:HenryEmmenopterys别名:大猫舌、紫油厚朴、叶上花、小冬瓜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香果树的根、树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的湿润肥沃土壤上。性味:辛;微温归经:胃经功能主治:湿中和胃;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树皮浙江地区用于治反胃呕吐。
-
小花青藤
拼音名:XiǎoHuāQīnɡTénɡ别名:黑九牛、鹰爪、九牛藤、翅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小花青藤的根及茎。小叶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7-14cm,宽3-7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偏斜,两面无毛;花两性,有小苞片;花盘上的腺体3裂。性味:辛;主风湿关节疼痛;
-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拼音名:XiǎoZōnɡP T u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collettiiHook.f.,以根及根上叶基、叶入药。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有大毒功能主治:祛瘀;鼻塞不通;
-
岩兰花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Y nL nHuāGēn别名:兰花石参、鸡肉参(《云南中草药》)。洗净晒干或鲜用。单叶互生,粗糙,披针形,较小,长约3厘米,宽约0.5屋米,边缘具疏钝齿。雄蕊5,分离;子房下位。种子极小。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中。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养血除风,利湿。治风湿瘫痪,破伤风,虚痨咳血。
-
洋蓍草
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倒卵形,长4~挥发油中除含薁外,还有l-α-及d-α-蒎烯、β-蒎烯,l-柠檬烯、l-龙脑、龙脑的乙酸酯和其他酯、l-樟脑、1,8-桉叶素、丁香油酚、侧柏酮、石竹烯、水杨酸、缬草酸、异缬草酸、甲酸、乙酸、甲醇、乙醇、甲醛、糠醛、丙酮等。治蛇犬咬伤,疮疖痈肿,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阴虚骨蒸。
-
绿萼水珠草
拼音名:LǜèShuǐZhū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绿萼水珠草的全草。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短腺毛;萼片2,卵形,绿色;雄蕊2,子房下位,2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作木林山下湿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活血调经;主脘腹疼痛;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
梁王茶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拼音名:LiánɡWánɡChá英文名:all-grassorrootofDelavayFalsepanax,DelavayFalsepanax别名:金刚散、山槟榔、良旺茶、宝金刚、金刚树、白鸡骨头树、香棍、兰花、小牛角兰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掌叶梁王茶的树皮或叶。性味:味甘;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炎,生津止泻。
-
栀子根
拼音名:ZhīZi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根。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性味:甘;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
珠儿参叶
拼音名:ZhūérShēnYè别名:参叶、参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的叶。P.pseudoginsengWall.var.elegantior(Burk.)HooetTse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500m的山坡竹林下或杂木林中阴湿处。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暑;
-
竹节海棠
拼音名:ZhúJiéHǎiTánɡ英文名:SpottedBegonia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竹节秋海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maculataRadd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单呈互生;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散瘀;主跌打损伤;小便不利;咽喉肿痛;2.《海南植物志》:茎直立,具有明显呈竹节状的节;
-
竹节人参叶
拼音名:ZhúJiéRénShēnYè英文名:PanaxjaponicusC.A.Mey.别名:野三七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叶。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外弯。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利咽。口干舌燥;咽痛音哑;虚火牙痛;
-
竹节树
拼音名:ZhúJiéShù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竹节树的果实。)Merr.[Di-atomabrachiataLour.]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茎基部有板状支柱根。单叶对生;小苞片生于萼筒下方;子房下位,通常4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及沿海岛屿。功能主治:解毒敛疮。
-
紫背草根
须根多数,根状茎斜升,有粗纤维状根。基生叶多数,丛生,平铺地面,叶柄长约2cm;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顶生;总苞短钟状,苞片1列,覆瓦状排列;小苞片线形;花托平坦,外围着生舌状花1列,黄色,雌性,舌片倒披针形,先端3齿裂,基部呈细管状;性味:味苦;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跌打损伤;
-
金鸡勒
《*辞典》:金鸡勒: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JīL 别名:金鸡纳(李承祜《药用植物学》)。也不能消灭红细胞前型疟原虫。少数人对奎宁有高敏性或特异质,反应特别严重,如产生所谓黑尿热(即急性溶血),可有寒战、高热、呕吐、背痛、黑尿(血红蛋白尿)、极度贫血及尿闭等,并可致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仙人掌科
中文名仙人掌科拼音名xianrenzhangke拉丁名Cactaceae描述Cactaceae仙人掌科,双子叶植物,150属,2000种左右,全产热带和亚热带,美洲,墨西哥为其分布中心,,是一种特殊生态地理分布的荒漠植物。中国植物志52(1):272所有属Epiphyllum.....昙花属Hylocereus.....量天尺属Opuntia........仙人掌属Pereskia.......木麒麟属
-
天门冬目
天门冬目(Asparagales)本目包括石蒜科、鸢尾科、兰科及从广义百合科中分出的葱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天门冬科、萱草科、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等30科。有的分开两个科同置于百合目(如Engler系统);石蒜属(Lycoris)具鳞茎,叶基生,花时常无叶;花被片下部合生,无副花冠;蒴果具三棱,种子近球形,黑色。
-
姜目
姜目(Zingiberales)包括姜科、芭蕉科(Mus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等8科。退化雄蕊小且与唇瓣合生;山姜属(Alpinia)的山姜[A.japonica(Thunb.)Miq.]等为常见的药用植物。美人蕉科(Cannaceae)的美人蕉(CannaindicaL.)、大花美人蕉(C.generalisBailey)等,均原产美洲,现引种栽培供观赏。
-
水鬼蕉属
中文名水鬼蕉属拼音名shuiguijiaoshu拉丁名Hymenocallis中国植物志16(1):13描述HymenocallisSalisb.水鬼蕉属,石蒜科,50种,产美洲,我国引入有水鬼蕉H.americanaRoem.1种,广州常见栽培。花白色,数朵排成一伞形花序、下承托以卵状披针形的苞片;雄蕊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花丝基部合生成一环,上部分离,花药丁字着生;
-
小金梅草属
中文名小金梅草属拼音名xiaojinmeicaoshu拉丁名Hypoxis中国植物志16(1):39描述HypoxisL.小金梅草属,仙茅科,10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我国只有小金梅草H.aureaLour.1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为旷野上一种小草。花黄色,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或个形花序;雄蕊6,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花丝短,花药近基部背着;
-
鸢尾蒜属
中文名鸢尾蒜属拼音名yuanweisuanshu拉丁名Ixiolirion中国植物志16(1):10描述IxiolirionFisch.鸢尾蒜属,石蒜科,3种,产西亚及中亚,我国新疆北部有等尾蒜I.tataricum(Pall.花数朵于花葶的顶端排成伞形花序或伞形状的总状花序,其下有2-3枚总苞片;雄蕊6,花丝分离;属下物种假管鸢尾蒜、鸢尾蒜、鸢尾蒜(原变种)
-
石蒜属
中文名石蒜属拼音名shisuanshu拉丁名Lycoris中国植物志16(1):16描述LycorisHerb.石蒜属,石蒜科,6种,分布于东亚,我国原产的有石蒜L.radiataHerb.和忽地笑L.aureaHerb.等4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前者的花红色,花被管极短,忽地笑的花黄色或橙色,花被管长1.5厘米内外,均供观赏。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数颗;
-
水仙属
中文名水仙属拼音名shuixianshu拉丁名Narcissus中国植物志16(1):27描述NarcissusL.水仙属,石蒜科,约60种,分布于中欧、地中海地区和西亚,我国有水仙N.tazettavar.chinensisRoem栽培观赏,为春节期间室内布置的佳品,以福建漳州所产最好。副花冠长而管状或退化为一杯状体(国产种);子房下位,有上下叠生的胚珠多颗;
-
全能花属
中文名全能花属拼音名quannenghuashu拉丁名Pancratium中国植物志16(1):13描述PancratiumL.全能花属,石蒜科,15种,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其中全能花P.biflorumRoxb.,喜生于海边,我国广东南部沿海岛屿亦有记录。雄蕊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花丝上部分离,基部合生成一杯状体,花药丁字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