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囊果
原子囊菌纲(半子囊菌纲)虽不形成子实体,但腔菌纲则形成假囊壳。在真子囊菌纲中,有的形成没有开口的闭囊果或是有开口的烧瓶形的子囊果即子囊壳(核菌纲);子囊壳或子囊盘均单独产生,或是形成子座,多数产生在子座上。子囊果与担子果不同,是通过初级菌丝和次级菌丝形成的。
-
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是子囊菌亚门的1目。依据菌丝体生长的特征、菌丝刚毛的有无、分生孢子的类型、子囊果壁的特性、子囊的数目和排列方式、附属丝的类型和形态等,白粉菌科下分有性型19属,无性型4属。中国除巴西白粉菌属和尖钩丝壳属两个热带属外均有发现,其中球钩丝壳属、顶叉钩丝壳属、小钩丝壳属和旋梗菌属为中国建立的新属。
-
子囊菌
除单细胞的酵母菌外,营养体所谓菌丝中有隔膜。通过有性繁殖,在子囊中产生子囊孢子。无性繁殖一般是依靠分生孢子。子囊菌有以下几种:不形成子囊果的原子囊菌纲;在真子囊菌纲中又有:闭囊果中分散存在着球状子囊,或子囊壳中柱状子囊并列的核菌类;子囊盘内表面柱状子囊并列的盘菌类。
-
羊肚菜
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esculenta(L.生境分布: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林缘空旷处或人工林内草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备注:本菌的子实体,实际上是子囊果,其菌盖实际上是子囊盘。
-
子囊壳
为即使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实层亦不裸露的子囊果,为子囊盘的对应词。子囊壳呈球形、卵形或梨形,顶端有突起部分,内部为空腔,着生子实层,成熟时子囊孢子从子囊壳突出部分的顶端口孔散出。链孢霉属和类壳属(Sordaria)等的子囊壳是单独产生的。但是蛹蕈等在接近棒状子座的鼓起的表面的菌丝组织内形成很多的子囊壳。
-
子囊盘
子囊盘(apothecium)指真子囊菌类的一种子实体(子囊果)。指子囊孢子成熟时子实层展开而在子实体上可见的结构,与封闭的子囊壳一词相对应。呈盘状或杯状,除在盘菌属(Peziza)和火丝菌属(Pyronema)等真菌中可见到外,在地衣类此形态是属的分类的重要依据。
-
粗糙脉孢霉
有性生殖的结果,形成梨形的子囊果,产生包含有多达8个子囊孢子的子囊。此后,又分离出很多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的突变株,制作出与n=7的染色体数相对应的连锁图,常被应用于遗传生物化学和微生物遗传学分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突变机制、重组机制、基因的微细结构、互补性等的研究,已成为遗传学上的重要发现。
-
块菌科
块菌科是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的一科。该科真菌发生在地下,通常生近地面处。腐生或寄生,或与树根共生。子囊果球形或近球形,埋生土中。子囊之间的侧丝顶端不融合。本科有些种为美味食用菌,如黑孢块菌、大块菌和冬块菌等。
-
银丝还阳
银丝还阳此药为松萝科植物破茎松萝(Usneadiffracta)的叶状体。破茎松萝为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菌层常产生少数盘状的子囊果,呈褐色;子囊为棒状,内生有8个横圆形子囊抱子。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亡的高山阴湿林中的老树枝于上。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通络的功效。用于创伤感染、蛇虫咬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痈等。
-
子囊座
子囊座(ascostroma)在子囊菌中,可以看到在子座状组织内形成子囊腔,并且子囊腔内不形成子囊壳壁就有形成子囊的菌群,此时称子座状组织为子囊座。如果不从早期了解子囊果的发育,往往就不易区别是子囊壳还是假子囊壳。然而提出具有子囊座和单囊壁菌类的报告也正在增多。关于二者的系统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
子实体
子实体(fruitbody,fructification)为真菌的产生孢子的生殖体,一般称为担孢子体,但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来说,如子囊果、担子果那样而分别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各种形状的,特称为子实体。在粘菌类,是由变形体形成原质果(变形子实体)、粘菌体(团块子实体)以及柄孢子囊群等子实体。集胞粘菌纲则由假变形体而形成累积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