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鸢尾科
中文名鸢尾科拼音名yuanweike拉丁名Iridaceae描述Iridaceac鸢尾科,单子叶植物,约60属,8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但主产地为东非和热带美洲,我国连引入栽培的有9属,50余种,其中射干属Belamcanda和鸢尾属Iris为国产属,全国皆产之,惟主产地为西北部和北部。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块茎或鳞茎;
-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拼音名:XiǎoZōnɡP T u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collettiiHook.f.,以根及根上叶基、叶入药。叶片条形或剑形,灰绿色,花期叶长10-20cm,宽2-5mm,果期叶长20-35cm,宽1.2-1.4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有大毒功能主治:祛瘀;鼻塞不通;
-
扁竹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根:拼音名:BiǎnZh Gēn别名:蝴蝶花、铁扁担、豆豉叶根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IrisjaponicaThunb.,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根状茎:泻下通便。跌打损伤;注意: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附方:①治小儿食积饱胀:扁竹根、鱼鳅串根、五谷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气柑、鸡屎藤、绛耳木根、车前草。
-
开喉箭
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或红凉伞的根·开喉箭:开喉箭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朱砂根之别名。风湿骨痛,腰腿痛,跌打损伤,胃痛,痛经。别名:乌扇、扁竹根、开喉箭、剪刀草、蝴蝶花根、铁扁担、山蒲扇来源及产地: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肺、肝经。
-
马蔺子
概述:马蔺子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别名:蠡实、马楝子、马莲子来源及产地: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pallasiiFisch.var.chinensisFisch.的种子。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泻痢,小便不利,疝痛,吐血,衄血,血崩,风湿痹痛,急性咽炎,痈肿。内种皮为薄壁细胞,1~
-
蛇不见
拼音名:ShéBúJ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花被管长约3cm,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有褐色条纹及斑点,顶部微凹,内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有蓝褐色条纹;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
小扁草
拼音名:XiǎoBiǎnCǎo别名:草兰花、竹叶兰、兰草花、小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根茎或根。叶片条形,花期叶长10-28cm,宽2-8mm,果期长可达60cm,宽6-8mm,先端渐尖,有2-3条纵脉,全缘,基部抱茎。性味:甘;活血解毒。主肺虚咳嗽;肾虚腰痛;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
小花鸢尾
拼音名:XiǎoHuāYuānWěi别名:六棱麻、九节地菖蒲、九节箭菖蒲、山菖蒲来源:鸢尾科小花鸢尾IrisspeculatrixHanc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镇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等痛症。2钱,泡酒服。风湿,风寒骨痛:用全草煎水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花鸢尾根
拼音名:XiǎoHuāYuānWěiGēn别名:六棱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speculatrixHanc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基生叶剑形或条形,长10-40cm,宽3-8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全缘;茎生叶3-4片,较基生叶短。花茎扁平,有苞片2,披针形;
-
肖鸢尾根
拼音名:XiāoYuānWěi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肖鸢尾的根茎。基部鞘状,叶脉明显。花下的苞片与鞘状叶相似,互生;无花被管,花被片6,2 排列,外花被片倒卵形或宽倒披针形,中脉上有鲜黄色颤绒状的附属物,内花被片匙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南方常见栽培。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雄黄兰
拼音名:XiónɡHuánɡLán英文名:CommonCrocosmia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雄黄兰的球茎。每花基部有2膜质苞片。雄蕊3,偏向花的一侧,长1.5-1.8cm,花丝着生花被管上,子房下位,绿色,长圆形,长约5mm,花柱长2.8-3cm,先端3裂。性味:甘、辛;跌打伤肿;
-
鸢根
拼音名:YuānGēn别名:鸢头、扁竹根、赤利麻、土知母、冷水丹、蛤蟆跳缺、蓝花矮陀、九把刀、搜山虎、下搜山、蓝七、天蜈蚣、下山虎、摇痕七、勒马回阳、中搜山、土田七、乌七、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蛇头知母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根茎。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性味:苦;
-
扁蒲扇
拼音名:BiǎnP Sh 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dichotoma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东、华北、西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肝炎,肝肿大,胃痛,乳腺炎。1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子房
每一枚心皮的背侧有主脉,由此分出叶脉状细脉。(2)周位花(perigynousflower):花托呈杯状,子房仅以底部着生在杯状花托凹陷的中央,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杯状花托的边缘或着生在由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的下部贴生而成的花管(floraltube)的边缘,因位于子房的周围,故属周位花,如蔷薇、桃、梅等的花。
-
天门冬目
天门冬目(Asparagales)本目包括石蒜科、鸢尾科、兰科及从广义百合科中分出的葱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天门冬科、萱草科、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等30科。有的分开两个科同置于百合目(如Engler系统);石蒜属(Lycoris)具鳞茎,叶基生,花时常无叶;花被片下部合生,无副花冠;蒴果具三棱,种子近球形,黑色。
-
射干属
中文名射干属拼音名sheganshu拉丁名Belamcanda中国植物志16(1):131描述BelamcandaAdans.射干属,鸢尾科,2种,布分于东亚,我国有射干B.chinensis(L.)DC.1种,广布于全国,根茎供药用,有治喉闭、利二便、消肿痛之效,又可为庭园观赏用。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子房下位,3室,花柱3;蒴果,有黑色的种子多颗。
-
番红花属
中文名番红花属拼音名fanhonghuashu拉丁名Crocus中国植物志16(1):121描述CrocusL.番红花属,鸢尾科,约75种,产欧洲至中亚、巴基斯坦,我国引入栽培有番红花C.sativusL.1种,柱头供药用,能活血、化瘀生新。花1-2朵或很少排成聚伞花序,直接从鳞茎抽出,常具苞片;花被裂片6,雄蕊3,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子房下位,3室;
-
红葱属
中文名红葱属拼音名hongcongshu拉丁名Eleutherine中国植物志16(1):130描述EIeutherineHerb.红葱属,鸢尾科,4种,产美洲及印度支那,我国引入栽培有红葱E.americanaMerr.exHeyne等2种。具鳞茎多年生草本;花排成稀疏、曲折的总状花序,具佛焰苞;雄蕊8,着生于花被的基部,花丝短,分离;胚珠多数;蒴果开裂成3爿。
-
香雪兰属
中文名香雪兰属拼音名xiangxuelanshu拉丁名Freesia中国植物志16(1):129描述FreesiaKlatt香雪兰属,鸢尾科,20种,产南非,我国引入栽培的有香雪兰F.refractaKlatt等2种,广州常见栽培,华北则盆栽于温室内。花淡黄色,芳香,偏生于总轴之一侧,排成疏散、总状花序式的穗状花序;苞片佛焰苞状,干膜质;蒴果小,室裂。
-
川射干
川射干药典标准:品名:川射干ChuansheganIRIDISTECTORIRHIZOMA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的干燥根茎。再取射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
马楝子
概述:马楝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即《新修本草》记载的马蔺子的别名。别名:蠡实、马楝子、马莲子来源及产地: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pallasiiFisch.var.chinensisFisch.的种子。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泻痢,小便不利,疝痛,吐血,衄血,血崩,风湿痹痛,急性咽炎,痈肿。
-
乌扇
概述:乌扇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射干之别名。别名:乌扇、扁竹根、开喉箭、剪刀草、蝴蝶花根、铁扁担、山蒲扇。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利咽消痰,祛瘀散结。化学成分:本品含洋鸢尾素(Irisflorentin)、野鸢尾苷元、射干异黄酮、茶叶花宁、异德国鸢尾醛等。
-
准噶尔鸢尾
拼音名:ZhǔnGáěrYuānWěi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准噶尔鸢尾的根或种子。种子,8-9月采收,将果实割下,晒干,除去果壳及杂质,再晒干。花蓝紫色,直径达9cm,外花被裂片提琴形,内花被裂片倒被针形,直立;花柱分枝顶端裂片狭三角形,子房纺锤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高山草地、坡地及石质山坡。
-
高原鸢尾子
拼音名:GāoYuánYuānWěi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卷鞘鸢尾的种子。花葶极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l-2枚鞘状叶;苞片2枚,狭披针形,内含有1朵花,花柄极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石质山坡或干山坡。性味:微苦;凉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蛲虫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
山鸢尾
拼音名:ShānYuānWěi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山鸢尾的根茎或根。植株基部有棕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每分枝处有3苞片;花柱分枝3,扁平,先端裂片近方形,有疏牙齿,子房下位,圆柱状,长约1cm。种子淡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湿草甸或沼泽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牙龈肿痛;
-
山鸢尾花
拼音名:ShānYuānWěi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山鸢尾的花。植株基部有棕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每分枝处有3苞片;雄蕊3,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紫色;花柱分枝3,扁平,先端裂片近方形,有疏牙齿,子房下位,圆柱状,长约1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湿草甸或沼泽地。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白花射干
《中医大辞典》·白花射干:白花射干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冷水丹、扁蒲扇、白射干。化学成分:根茎含鸢尾黄酮苷、鸢尾苷等异黄酮类。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寒,有小毒。②治肝炎,胃痛:扇扇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o③治牙龈肿痛:鲜扇扇草根茎,捣汁内服或将根茎切片贴痛牙处。
-
搜山黄
《*辞典》:搜山黄: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ōuShānHu nɡ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茎。化学成份:唐菖蒲属含丰富的维生素C,浅色品种较深色品种含量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草药》)⑤治腮腺炎:标杆花球茎在酒或水中磨成浓汁,外搽患处,每日二次。
-
溪荪
拼音名:XīSū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溪荪的根茎及根。苞片3,内含2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坡地、潮湿草地和沼泽地。化学成份:叶含3-(3-羟甲基苯基)-L-丙氨酸[3-(3-hy-droxymethylphenyl)-L-alanine],3 -羧苯基甘氨酸(3 -carboxy-phenylglycine),3-(3-羧苯基)丙氨酸[3-(3-carboxyphenyl)ala-nine]。
-
小红蒜
拼音名:XiǎoHónɡSu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红葱的全草。鳞茎卵圆形,长约5cm,直径2-2.5cm,鳞片肥厚,紫红色,无膜质包被。花下有典形膜质苞片2;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花柱先端3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云南各地常见栽培。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通经;经闭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
小红蒜根
拼音名:XiǎoHónɡSuànGēn别名:红葱头来源:药材基源:为阿鸢尾科植物红葱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therineplicataHerb.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花下有典形膜质苞片2;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花柱先端3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云南各地常见栽培。性味:甘;主体虚乏力;
-
藏红花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Z nɡH nɡHuā别名:撒法即(《医林集要》)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化学成份: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其各种提取液的作用强度顺序为:煎剂>乙醇提取液>挥发成分>乙醚提取液。
-
雌蕊
雌蕊是种子植物位于花中央的雌性生殖器官,是着生在花轴顶端各 花叶中处于最内层的能育花叶,亦即由心皮所构成。雌蕊残存着生长点的最顶端,好象被包裹着而发育,顶端分生组织稍为延伸,并发育成为子房中轴,按此状态至结束其生长,因此,这样便使其生长点原有的活动因雌蕊的分化而终。蕨类的大孢子叶相当于雌蕊。
-
唐菖蒲属
中文名唐菖蒲属拼音名tangchangpushu拉丁名Gladiolus中国植物志16(1):124描述GladiolusL.唐菖蒲属,鸢尾科,250种,分布于地中海区和南非洲,我国引入有数种,各大城市有栽培,剪其花茎供插瓶用,花的颜色种种。花茎直立,常单生,多少具叶,有大而草质的佛焰苞,每一苞内着生无柄花1朵;子房下位,3室,有胚珠多颗;
-
鸢尾属
中文名鸢尾属拼音名yuanweishu拉丁名Iris中国植物志16(1):133描述IrisL.鸢尾属,鸢尾科,约30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40种,广布于全国,西北和北部最盛,南部极少,很多种类供庭园观赏用,少数入药,鸢尾I.tectoriumMaxim.根茎为诱吐剂或缓下剂。子房下位,3室;果为一蒴果,有棱3-6。
-
肖鸢尾属
中文名肖鸢尾属拼音名xiaoyuanweishu拉丁名Moraea中国植物志16(1):133描述MoraeaMill.肖鸢尾属,鸢尾科,约90种,分布于南半球,我国引入栽培的有肖鸢尾M.iridioidesL.1种,广州间有栽培。草本,有球茎;花被不于子房上成一管,外裂片楔形,外弯,内裂片相似或较小;胚珠的外珠被于果成熟时变为肉质。属下物种肖鸢尾
-
庭菖蒲属
中文名庭菖蒲属拼音名tingchangpushu拉丁名sisyrinchium中国植物志16(1):198描述SisyrinchiumL.庭菖蒲属,鸢尾科,约70种,分布于北美,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庭菖蒲S.micranthumCav.等2种。草本,有根茎或有纤维状根;雄蕊3,着生于花被片的基部;子房下位,3室,有胚珠极多数,花柱丝状;蒴果阔卵形或圆柱形。属下物种庭菖蒲
-
冷水七
冷水七此药为大戟科植物西南大戟(Euphorbiahylonoma)的根。用于二便不通、积聚腹胀、胸膈不利、肝硬化胶水、劳伤、跃打损伤等症。叶互生,常密集于茎的上部,为矩圆状披针形。结长椭圆形蒴果,其上有6条棱。鸢尾的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食积腹胀、痈疖肿毒等。
-
番红花
番红花番红花StigmaCroci(英)Saffron别名西红花、藏红花。13片,基部为3~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不良反应机制:番红花能兴奋子宫、肠管及支气管平滑肌,对已孕子宫尤为敏感。2.口服一般解毒剂(药用炭2份、氧化镁1份、鞣酸1份混合)15~
-
鸢尾
鸢尾鸢尾RhizomaIridisTectori(英)RoofIrisRhizome别名蓝蝴蝶、土知母、铁扁担、扇把草。子房下位。性状根茎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节,节上常有分歧,节间部分一端膨大,另一端缩小,膨大部分密生同心环纹,愈近顶端愈密。功能主治消积、破瘀,行水,解毒。用于食滞胀满、症瘕积聚、肿毒、痔瘘、跌打损伤。
-
西红花
概述:西红花为中药名,是鸢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吸光度:取本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减压干燥24小时,研成细粉,精密称取30m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70ml,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提取液移至100ml量瓶中(必要时滤过),用甲醇分次洗涤提取器,洗液并人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
扁竹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兰:拼音名:BiǎnZh L n别名:兰花扁竹、扁竹鸢尾、扁竹、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wattiiBaker,以根状茎入药。苞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绿色或黄色,有几枚无花包片聚生于花序顶端;强心作用出观时间、作用高峰时间、中毒时间与心搏停止时间,均与洋地黄接近,因此可能属慢效心甙类。
-
标杆花
拼音名:BiāoGǎnHuā别名:八百锤、千锤打、铜锤来源:鸢尾科唐菖蒲属植物唐菖蒲GladiolusgandavensisVanHoutte,以球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2钱,浸酒服或研粉吹喉;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扁竹兰
拼音名:DàBiǎnZhú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扇形鸢尾的根茎。花蓝紫色,直径7.5-8cm,花被管长约2cm,外花被裂片倒卵形,有深紫色的斑纹及条纹,边缘波状皱褶,中肋上具黄色鸡冠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草地、林缘及河边湿地。性味:苦;肺热咳喘;
-
单花鸢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花鸢尾:来源:鸢尾科单花鸢尾IrisunifloraPall.,以种子、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种子: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根:泻下,逐腹水。
-
单花鸢尾子
拼音名:DānHuāYuānWěi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花鸢尾种子。叶条形或披针形,花期长5-20cm,宽0.4-1cm,果期长30-40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花蓝紫色,直径4-4.5cm,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子房长约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林中旷地,多成片生长。性味:甘;
-
都拉鸢尾
别名:都拉、扁竹兰来源:鸢尾科都拉鸢尾IrisconfusaSeal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并解乌头、蕈类、食物中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葱
别名:红葱头、小红葱、怕波亮[傣语]来源:鸢尾科红葱EleutherineamericanaMerr.exK.Heyne(E.plicataHerb.),以全草、鳞茎入药。生境分布:广西、云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风湿性关节痛:鲜全草水煎外洗。吐血,咯血,痢疾,闭经腹痛:鲜全草0.5~备注:国外经验,认为鳞茎泡酒服有增强体力作用。
-
蝴蝶花
《*辞典》:蝴蝶花: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拼音名:H Di Huā别名:铁扁担(《上海常用中草药》),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豉叶、下搜山虎(《贵州草药》)。来源: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水边等阴湿地。备注:本植物的根茎(扁竹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黄花鸢尾
拼音名:HuánɡHuāYuānWěi别名:开口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黄花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wilsoniiC.H.Wrigh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林绿草地及河旁沟边的湿地。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