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水消肿
利水消肿为治法。指用具有渗湿利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水肿病证的治法。该法选用的药物大多具有淡渗利尿的作用,或兼以祛风、行气、健脾、燥湿之药组方。适用于水湿内停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代表方如五苓散、五皮饮等。
-
轻身一号
40):方名:轻身一号组成:黄耆15g,防己15g,白术15g,川芎15g,制首乌15g,泽泻30g,生山楂30g,丹参30g,茵陈30g,水牛角30g,仙灵脾10g,生大黄9g。功效:益气健脾,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用法用量:上为1剂,水煎成100毫升。用药禁忌:每日主食一般不超过1斤。川芎、丹参理气活血;
-
葶芪汤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活血通脉,健脾益气。方解:本方以葶苈子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下气平喘,生黄芪补气利水、固表止汗,二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利水,石菖蒲开窍祛湿,共为佐药;若兼有面色苍白或双颧泛红如妆,四肢厥逆,小便量少,口鼻气冷,舌质淡,脉微欲绝,可合用参附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
虾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须草:拼音名:XiāXūCǎo别名:绿绿草、沙小菊来源:菊科虾须草SheareriananaS.Moor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疏风。舌片宽卵状长圆形,长约1.5mm,宽约1mm,近全缘或先具5钝齿;③治风热头痛:绿绿草五钱。
-
中医内科急症
有人对新安宫牛黄针剂进行研究,认为与安宫牛黄丸、新安宫牛黄丸的镇静及抗痉厥作用强度相近,而其镇痛、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近年研究认为,心力衰竭乃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影响血脉的运行,久则瘀血阻滞,出现水气凌心的心悸,水饮射肺的喘促,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水肿,以及瘀血停滞之腹内痞块和唇舌紫暗之证。
-
炒葶苈子
概述:炒葶苈子为葶苈子的炮制品。如治痰饮喘咳胸闷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方论》);用于肺痈咳唾脓血的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且炒后杀酶保苷,提高煎出率,减少了有刺激性的芥子油的含量,故葶苈子炒用是有道理的。
-
扛板归
《中医大辞典》·扛板归:扛板归为中药名,出自《万病回春》,即《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杠板归的别名。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痄腮,瘰疬,乳痈,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腹泻,痢疾,痔疮,黄疸,带下。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⑥《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
-
青蟹
青蟹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食用;化学成份1.鲜肉含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亚矾(methion-inesulfoxide),组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精氨酸、门冬酰胺、甘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门冬酰胺。性味味咸;利水消肿;
-
青蛙
尾端尖细;食用蛙肉每100克含维生素A8国际单位,维生素A元14国际单位,维生素B1-100微克,维生素B2-60微克,尼克酸1.2毫克,维生素C2毫克;④《日用本草》:治小儿赤毒热疮,脐肠腹痛,疳瘦肚大,虚劳烦热,胃气虚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⑦治时行面赤项肿,名虾蟆瘟:金线蛙,捣汁,水调,空腹顿饮。
-
竹叶菜
《中医大辞典》·竹叶菜:竹叶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鸭跖草之别名。鲜草捣敷;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的功效;可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水肿、脚气、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鼻衄、尿血、血崩、咽喉肿痛、赤痢、疔疮肿毒、蛇咬伤等症。
-
倒地拱
防己为眼科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1)用于风湿热所致目疾,如火疳、瞳神紧小等,兼见肢体疼痛者,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蚕砂等清热除湿之品。药理作用有抗脑缺血,解热,镇痛,抗炎,扩冠,降血压,抗过敏,平喘,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等。
-
防己
防己为眼科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1)用于风湿热所致目疾,如火疳、瞳神紧小等,兼见肢体疼痛者,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蚕砂等清热除湿之品。药理作用有抗脑缺血,解热,镇痛,抗炎,扩冠,降血压,抗过敏,平喘,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等。
-
光叶闭鞘姜
拼音名:GuānɡYèBìQiàoJiānɡ别名:牛尾巴茶、樟柳头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光叶闭鞘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stus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总花梗长4-13cm,外被套接的红色鞘状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600m的山地林阴下。尿路感染;
-
厚膜藻
拼音名:HòuMó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厚膜藻、拟厚膜藻的藻体。)Yamad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层中,囊果散生在藻体表面,呈小颗粒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或石沼中。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利水消肿;带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
楠材
出处:楠木一名,最早见于《肘后方》,梁《别录》称楠材,唐《本草拾遗》称"楠木枝叶"。叶片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呈镰状,基部楔形,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性味:辛;
-
牛皮
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较短,蹄较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性味:味咸;性平归经: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各家论述:《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皮煮熟,切于豉汁中食之。
-
蒲蒻
出处:《纲目》拼音名:P Ru 别名:蒲黄根(《产乳集验方》),蒲笋(《日用本草》),蒲儿根(《野菜谱》),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圣济总录》蒲根汤)③治遗精、白带:蒲黄根、蒴藋各一两,薴麻根,米仁根各五钱,白英、三白草各四钱。
-
杉寄生叶
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披针形,有时卵形,长5-10cm,宽2.5-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苞片阔卵形;小苞片2枚,三角形,基部彼此合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1600m的平原或同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山茶科、桑科植物或枫香、油桐、杉树等多种植物上。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利水消肿。
-
苔垢菜
拼音名:TáiGòuCài别名:紫菜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胶须藻科植物苔垢菜的藻体。基部间生异形细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沿海中、高潮带岩石或贝壳上。显微鉴别藻丝体由单列细胞组成,毛状体内的营养细胞含绿色的内含物,细胞直径8-15 m,长3-6 m,每条藻丝上常含有多个异形胞,形状不一。寒功能主治:利水消肿。
-
唐古特青兰苗
拼音名:TánɡGǔTèQīnɡLánM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的幼苗。花萼长1-1.5cm,常带紫色,上唇3裂齿,下唇2裂齿,外面密被白色柔毛及金黄色腺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4000m的干燥河谷的谷岸、山坡路旁、草滩、高山草地或松林林缘。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小便不利;
-
土瓜狼毒
《中医大辞典》·土瓜狼毒:土瓜狼毒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性味:辛、苦,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破积滞、痰毒,利水消肿,杀虫。治食积,虫积,血积,胃气疼痛,腹水。外用:研末调敷治跌打损伤,骨折,疥、癣、疮、癞。夏秋采集,晒干。用于风湿关节痛,胃痛,痛经,大便秘结。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西伯利亚蓼
拼音名:XīBóLìYàLiǎo别名: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西伯利亚蓼的根茎。叶互生,有短柄;苞片漏斗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盐碱荒地或砂质含盐碱土壤。性味:微辛;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关节积液、腹水、便秘,皮肤瘙痒。
-
小垂头菊
拼音名:XiǎoChuíTóu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倒披针形,先端有2-3个小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砾的山坡上。性状:性状鉴别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墨绿色,披针形,无毛,长约10mm;利水消肿。
-
郁李仁粥
主治:小儿水气,腹肚虚胀,头面浮肿,小便不利。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韦宙独行方》,名见《养老奉亲》:方名:郁李仁粥组成:郁李仁12分(捣碎,水研取汁),薏苡仁(捣碎如粟米)3合。《医方类聚》卷二四七引《食医心鉴》:方名:郁李仁粥组成:郁李仁4分。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大便不通。
-
疏风利水汤
《医方新解》:方名:疏风利水汤组成:紫浮萍9g,紫苏9g,桑皮12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白茅根30g,金银花18g,连翘18g,甘草6g。功效: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亦治肺热咳嗽及风疹块。用法用量:水煎服。尿蛋白多者,加首乌、蜂房、党参、黄耆;
-
蒲菜
蒲菜的营养成分:蒲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克、碳水化合物7.5克、粗纤维4.5克、钙265毫克、磷120毫克、铁l毫克、胡萝卜素0.05毫克、硫胺素0.15毫克、核黄素0.2毫克、尼克酸2.5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及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蒲菜性味、甘凉;蒲菜可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病。
-
鱼丸
概述鱼丸是闽南、福州、广州一带经常烹制的传统食品。鱼丸使用提示每餐约50克鱼丸的营养价值1.鱼肉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2.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
绿豆面
绿豆面的食用量每餐约50-80克绿豆面的营养价值1.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6.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
绿豆沙
绿豆沙的食用量每次约30克绿豆沙的营养价值1.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6.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
羊栖菜
概述羊栖菜属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目前,人们以羊栖菜为药用资源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制治疗风湿病用的含脂多糖药物;3.食物纤维素对大便秘结有明显好处,有效地防止肛肠疾病的发生,对高血压、大肠癌、贫血、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硬化有特殊疗效;2.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
清热解毒饮
组成:大青叶、金银花、半边莲、草河车、龙胆草(各)10~15g,生甘草6g。方解:大青叶、金银花清热解毒,半边莲利水消肿解毒,草河车解毒消肿散瘀,龙胆草泻火解毒。全方共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效,用于温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腮腺炎(发热期),病在卫气,并有迅速传入营血之征者效果显著。
-
十字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苹,出《吴普本草》,又名田字草、四叶草、十字草、夜合草、水浮钱。治黄疸,疟疾,小儿夏季热,尿路感染,急性肾炎,脚气,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急性结膜炎。本品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利水渗湿药
凡具有利水渗湿功效,以利水渗湿、通利小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痰饮、湿温、黄疸、湿疮等。分为利水消肿、利水通淋和利水退黄三类。
-
三角藤
《江西民间草药》·三角藤:三角藤为中药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即《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杠板归之别名。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痄腮,瘰疬,乳痈,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腹泻,痢疾,痔疮,黄疸,带下。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活络。鲜叶捣敷。
-
土防己
别名:土防己、青藤根、青藤香、金锁匙来源及产地: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orbiculatus(L.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膀胱、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降压,解毒。1.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尿路感染,高血压病。木防己的茎叶名青檀香,煎服治诸风麻痹,痰湿流注,胃痛。木兰花碱作用见青木香条。
-
广东商陆
别名:白石笋、广东商陆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闭鞘姜Costusspeciosus(Koen.)Smith的根茎。1.治水肿臌胀,小便不利,捣烂绢包缚脐中,或合猪肝煎服。2.治湿热淋浊,噤口痢。化学成分:根茎含纤细薯蓣苷(Gracillin)、薯蓣皂苷及前薯蓣皂苷元A及B、甲基原薯蓣皂苷、聚叶绿素D(Polyphyllin-D)、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
-
马铃草
概述:马铃草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江西),为《滇南本草》记载的响铃草之别名。分布全国各地。性味归经:苦,微酸,寒。功能主治:敛肺止咳,补脾益肾,利水消肿。①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眩晕,遗精,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扁桃体炎。②治淋巴腺炎,疔疮肿毒,捣敷。
-
五毒草
概述:五毒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杠板归之别名。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痄腮,瘰疬,乳痈,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腹泻,痢疾,痔疮,黄疸,带下。毒蛇咬伤,捣汁调酒服,并捣敷创口周围。化学成分:全草含山柰酚、槲皮素、香草酸、熊果酸等。
-
水木通
概述:水木通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三白草之别名。别名:白水鸡、过塘莲、白面姑、塘边藕、水木通。)Baill.的根茎或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叶尚含槲皮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水浮钱
概述:水浮钱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吴普本草》记载的苹之别名。1.治黄疸,疟疾,小儿夏季热,尿路感染,急性肾炎,脚气,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急性结膜炎。药理作用:本品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节节珠
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全株·《中医大辞典》·节节珠:节节珠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性味:甘,凉。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根含薏苡素、白桦脂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湿。
-
四时茶
概述:四时茶为中药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药理作用: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
白石笋
概述:白石笋为中药名,出自《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樟柳头之别名。1.治水肿臌胀,小便不利,捣烂绢包缚脐中,或合猪肝煎服。2.治湿热淋浊,噤口痢。化学成分:根茎含纤细薯蓣苷(Gracillin)、薯蓣皂苷及前薯蓣皂苷元A及B、甲基原薯蓣皂苷、聚叶绿素D(Polyphyllin-D)、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
-
白面姑
概述:白面姑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三白草之别名。别名:白水鸡、过塘莲、白面姑、塘边藕、水木通。)Baill.的根茎或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叶尚含槲皮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耳环草
概述:耳环草为中药名,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鸭跖草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1.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痢疾,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脚气,泌尿系感染,尿血,衄血,崩漏,白带。化学成分:全草含左旋黑麦草内酯等。
-
红麻
别名:又名吉吉麻、泽漆麻、野茶、野麻、红麻、茶叶花。来源及产地: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的全草或叶。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入肝经。叶含芸香苷、槲皮素、羽扇豆醇、异秦皮定、东莨菪素、金丝桃苷、己醇棕榈酸酯、消旋肌醇、烷醇、异槲皮苷、儿茶精、蒽醌、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等。
-
冬瓜皮
概述:冬瓜皮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拉丁名:ExocarpiumBenincas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Chinesewaxgourd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白瓜皮。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脾、肺经。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暑湿泄泻,荨麻疹。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
鲤鱼头煮冬瓜
处方:鲤鱼头1个冬瓜90克制法:将鱼头洗净去鳃,冬瓜去皮切成块,把炒锅放在文火上,倒入鲤鱼头、冬瓜加水1000克煮沸,待鲤鱼头熟透即可。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下气通乳。适用于脾虚型妊娠水肿。用法用量:吃鲤鱼头饮汤,每日1次。摘录:《民间方》
-
木防己
别名:土防己、青藤根、青藤香、金锁匙。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性味:苦、辛,寒。入膀胱、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降压,解毒。1.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尿路感染,高血压病。化学成分:木防己的茎叶名青檀香,煎服治诸风麻痹,痰湿流注,胃痛。
-
商陆粥
处方:商陆5克粳米50~功能主治:通利大小便,利水消肿。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摘录:《肘后备急方》方出《外台》卷二十引《近效》,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方名:商陆粥组成:商陆根(去皮取白色,不用赤色,切如小豆)1大盏。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以上,即取粟米1大盏煮成粥,仍空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