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星科
花药孔裂或纵裂。子房上位,由1至数心皮合成,每室有胚珠1至数颗;常倒生,或直生、横生。与以往的系统不同,本科包含原分立的浮萍科(Lemnaceae)植物,而菖蒲属则被分出另立菖蒲科(Acoraceae,菖蒲目)天南星科有很多药用植物,如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半夏(Pinelliaternata)。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具附属物。
-
红根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中医大辞典》·红根:红根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丹参之别名。化学成分:本品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丹参醌,丹参新醌甲、乙、丙、β-谷甾醇,3,4-二羟基苯甲醛,儿茶精,芸香苷,维生素E等。
-
芋头
别名:毛芋、芋奶、芋根。性味:辛,平,有小毒。4枚,自叶鞘基部抽出,各生1内穗花序,顾次开放,长约30厘米。"功能主治: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决,牛皮癣,汤火伤。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
-
魔芋
概述: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中的栽培种群,多年生草本。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化痰软坚;主治瘰疬痰核、损伤瘀肿、便秘腹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叶片通常三全裂,裂片羽状分裂,二次羽状分裂(或二歧分)后再羽状分裂,开放脉序,青绿色。根状茎同时迅速膨大。性味:辛,寒。
-
老虎芋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老虎芋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记载的卜芥之别名。2.治毒蛇咬伤,鲜品捣敷伤口周围并内服,蜂螫伤、蜂窝织炎、无名肿毒、瘰疬、鲜品捣敷。使用注意:本品生食或煎煮时间过短,服后可引起舌肿麻木,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
白菖
《中医大辞典》·白菖:白菖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水菖蒲之别名。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贵州民间方药集》)④治痈肿初起:菖蒲一两,独活五钱,白芷五钱,赤芍五钱,紫荆皮三钱。或用臭蒲根5两,经水煎、过滤及乙醇反复处理,调整pH至7。
-
野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芋:拼音名:YěY 别名:野芋头来源: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用于痈疖肿毒,急性颈淋巴结炎,指头疔,创伤出血,虫蛇咬伤。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伸,长或短,具小球茎。大毒归经:心;(江西《草药手册》)④治黄蜂、蜈蚣咬伤:野芋根适量,磨水外搽;
-
芋梗
《中医大辞典》·芋梗:芋梗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衍义》。别名:芋荷杆、芋茎。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利湿,和脾,解毒消肿。1.治腹泻,痢疾。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芋头"条。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湖南药物志》)②治筋骨痛,无名肿毒,蛇头指,蛇虫伤:芋茎捣烂,敷患处。
-
芋头花
《中医大辞典》·芋头花:芋头花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别名:芋苗花。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麻,有毒。"功能主治:治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隔食,炒用。(江西《草药手册》)②治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核脱出:鲜芋头花三至六朵,炖陈腊肉服。
-
青竹标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竹标:拼音名:QīnɡZh Biāo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来源:天南星科藤芋属植物青竹标ScindapsusofficinalisSchott,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小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跌打损伤;2.《云南中草药选》: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
-
石柑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柑子:拼音名:Sh GānZǐ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chinensis(Raf.)Merr.;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1两,酒泡服或水煎服。苞片卵形,长约5mm,纵脉多数;小毒归经:肝;治风湿骨痛,耳疮。
-
犁头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尖:拼音名:L T uJiān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来源: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以块茎或全草入药。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滴水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水珠:拼音名:DīShuǐZhū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来源: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elliacordataN.E.Brown,以块茎入药。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江西草药》)⑥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草麻子等量。
-
雪里见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里见:拼音名:XuěLǐJi n别名:半截烂、躲雷草来源:天南星科雪里见ArisaemarhizomatumC.E.C.Fischer,以块茎入药。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cm的尾尖,基部狭,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mm。劳伤疼痛;
-
白附子
白附子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1)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目偏视,上胞下垂等,常与胆南星、全蝎等合用。化学成分: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味淡,微有麻舌感。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石菖蒲
用于目窍不利、玄府闭塞所致的目昏视渺,本品秉芳香清冽之气,振发清阳,宣通窍道,聪耳目,利玄府,可与远志配伍使用。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
千年健
概述:千年健千年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鳞叶线状披针形,向上渐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
小独脚莲
概述:小独脚莲为中药名,出自《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记载的犁头尖之别名。别名:犁头七、土半夏、小独脚莲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的全草或块茎。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血。治痈疖肿毒,乳痈,瘰疬,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毛芋
概述:毛芋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本草衍义》记载的芋头的别名。别名:毛芋、芋奶、芋根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o(L.性味: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消肿散结。还含多种游离氨基酸、水溶性多糖,其中含杂多糖,尚含三十一烷、豆甾醇、胡萝卜苷及三种异植物凝集素。
-
老鸹头
概述:老鸹头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半夏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使用注意:反川乌、草乌、附子。化学成分:本品含左旋麻黄碱及胆碱,还含挥发油、β-氨基丁酸和α-氨基丁酸、3,4-二羟基苯甲醛、尿黑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如加温破坏后,止吐作用仍在。
-
尧韭
概述:尧韭为中药名,出自《吴普本草》,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菖蒲之别名。别名:昌阳、尧韭、水剑草、菖蒲、药菖蒲。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肝、脾经。3.捣敷或研末调涂治痈肿发背,跌打损伤。药理作用:细辛醚有镇静、解痉、降温、祛痰、镇咳、平喘、一定的抗癫痫作用;甲基异丁香酚有镇静及抗菌作用。
-
蛇谷七
蛇谷七此药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的块茎。天南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1枚,小叶7—23,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辐射状排列于叶柄顶端,故有“一把伞”之称。花单性,雌雄异株。该药具有燥湿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风痰眩晕、中风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痈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等。
-
斑杖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serratum(Thunb.)Schott,以球茎入药。秋冬采收,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毒。用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水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水芋:拼音名:H nɡShuǐY 别名:石芋头、独角芋、红芋头、红半夏、五彩芋来源:天南星科花叶芋属植物花叶芋Caladiumbicolor(Ait.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接骨,止血。外用治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蛇咬伤;注意:将净红水芋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漂净,切片,晒干,方可内服。
-
金慈姑
佛焰苞长17-19cm,管部卵圆形,长2-2.5cm,直径1.5cm,苍白色或淡绿色,具紫色条纹,檐部长13-15cm,卵状披针形,基部展开宽5cm,向上长渐尖,外面肉红色带土绿,具紫色纵条纹,内面褐紫色带肉红色条纹;用于毒蛇咬伤、疮毒肿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肠炎、胃痛、胃溃疡。
-
吸水
吸水是指植物体从外界吸取生长发育中所不可缺少的水分的过程。可是附生的高等植物,根已退化,只起着固着的作用,有的靠叶进行吸水,(瓦韦Polypodiumthunbergianus),有的气根发达,能吸收雨水和水蒸气〔天南星科(Araceae)、兰科(Orchidaceae)的附生植物〕。根吸水主要是从根毛或根部表皮细胞向根内渗透而实现的。
-
竻慈姑
《*辞典》:竻慈姑: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C Gū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裂片,老时常宽甚于长,羽状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针形,长渐尖,有主脉1条,沿背脉有刺;
-
天南星属
此外,一把伞南星A.erubescens(Wall.佛焰苞脱落,管旋卷,檐渐尖或尾尖;雄花多数,花药2-5个簇生;子房1室,有基生的胚珠2至多颗;
-
疆南星属
中文名疆南星属拼音名jiangnanxingshu拉丁名Arum中国植物志13(2):100描述ArumL.疆南星属,天南星科,15种,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地区至苏联中亚地区,我国新疆有疆南星A.korolkowiiRegel.1种。多年生草本;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雌雄花序之间常生不育中性花,雄花序上部亦有1-6 中性花,然后过度为各式的附属体;
-
水芋属
中文名水芋属拼音名shuiyushu拉丁名Calla中国植物志13(2):22描述CallaL.水芋属,天南星科,只有水芋C.palustrisL.1种,分布于北温带和近北极地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亦产之。水生草本;叶卵形,基部非箭形;佛焰苞小,但长于肉穗花序,宿存;雄蕊6,花丝线形;子房1室,有胚珠6-9颗;属下物种水芋
-
龟背竹属
中文名龟背竹属拼音名guibeizhushu拉丁名Monstera中国植物志13(2):41描述MonsteraAdans.龟背竹属,天南星科,约50种,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引入栽培有龟背竹M.deliciosaLiebm.1种,供观赏,见于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北方则须栽于温室。肉穗花序无梗;花多而密,最下部的花不育,余为两性,无花被,雄蕊4,花丝扁平;
-
喜林芋属
中文名喜林芋属拼音名xilinyushu拉丁名Philodendron中国植物志13(2):79描述PhilodendronSchott喜林芋属,天南星科,275种,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台湾、广东栽培有红苞喜林芋P.erubescensKochetAugustin等6种,供观赏。叶片长圆形,基部心形或戟形,或不规则浅裂、3全裂至羽状分裂;花单性,无花被;雌花:子房2至多室;
-
半夏属
中文名半夏属拼音名banxiashu拉丁名Pinellia中国植物志13(2):200描述PinelliaTen.半夏属,天南星科,6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5种,南北均产,其中最重要的为半夏P.ternata(Thunb.)Breit.,块茎入药,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此外虎掌P.PedatisectaSchott的块茎亦供药用。花序柄单生;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
-
假石柑属
中文名假石柑属拼音名jiashiganshu拉丁名Pothoidium中国植物志13(2):21描述PothoidiumSchott假石柑属,天南星科,只有假石柑P.lobbianumSchott1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台湾亦产之。本属和Pothos属很相近,惟子房1室不同。属下物种假石柑
-
石柑属
中文名石柑属拼音名shiganshu拉丁名Pothos中国植物志13(2):15描述PothosL.石柑属,天南星科,75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等地,其中石柑子P.chinensis(Raf.)Merr.和百足藤P.repens(Lour.属下物种百足藤、长柄石柑、长梗石柑、地柑、龙州石柑、石柑子、石柑子(原变种)、台湾石柑、螳螂跌打、紫苞石柑
-
岩芋属
中文名岩芋属拼音名yanyushu拉丁名Remusatia中国植物志13(2):58描述RemusatiaSchott岩芋属,天南星科,3种,分布于东南亚及非洲西部,我国有岩芋R.vivipara(Lodd.)Schott等3种,产云南、广东及台湾等省。多年生草本,具块茎,块茎上有直立或匍匐的芽条,上有多数瘤状鳞芽。雌雄花序为中性花所分隔,顶无附属体;
-
崖角藤属
叶大,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多少不等侧,具长柄,全缘或羽状分裂;肉穗花序无柄,长柱形;雄蕊4,花丝线形,长于花药;子房截子形,4-6角形,不完全2室;浆果相互粘合,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属下物种粗茎崖角藤、大叶南苏、大叶崖角藤、莱州崖角藤、绿春崖角藤、毛过山龙、爬树龙、上树蜈蚣、狮子尾
-
斑龙芋属
中文名斑龙芋属拼音名banlongyushu拉丁名Sauromatum中国植物志13(2):194描述SauromatumSchott斑龙芋属,天南星科,6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斑龙芋S.venosum(Ait.多年生草本,有块茎,隔年生叶生花;叶单生,叶片鸟足状全裂或深裂,具长柄;雄花具少数雄蕊,花药近压扁,4裂,顶孔开裂;胚珠2-4颗,生于室底;
-
落檐属
中文名落檐属拼音名luoyashu拉丁名Schismatoglottis中国植物志13(2):50描述SchismatoglottisZoll.etMor.落檐属,天南星科,100种,分布于马来西亚,我国有2种,产广东、广西,另外台湾栽培有1种。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雄同序,雌花序下部一侧与佛焰苞合生,有时基部具中性器官;子房1室,有侧膜胎座2-4,胚珠多数;
-
藤芋属
中文名藤芋属拼音名tengyushu拉丁名Scindapsus中国植物志13(2):30描述Scindapsusschott藤芋属,天南星科,约40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有海南藤芋S.maclurei(Merr.)Merr.1种,产广东海南岛。大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他树上;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形;肉穗花序与佛焰苞等长;雄蕊4,多少粘合;子房1室,有胚珠1颗;
-
泉七属
中文名泉七属拼音名quanqishu拉丁名Steudnera中国植物志13(2):56描述SteudneraKoch泉七属,天南星科,8-9种,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我国有泉七S.colocasiaefoliaKoch等2种,产云南和广西。叶具长柄,盾状,卵状长椭圆形;雌花有棒状的退化雄蕊2-5个;子房1室,有胚珠多颗,柱头星状2-5裂或全缘;
-
犁头尖属
中文名犁头尖属拼音名litoujianshu拉丁名Typhonium中国植物志13(2):101描述TyphoniumSchott犁头尖属,天南星科,35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一带,我国有13种,南北均产,其中独角莲T.giganteumEngler块茎能祛风逐寒、镇痉;)Decne块茎外用能解毒消肿、散结、止血。雄花有雄蕊1-3,雌花:子房1室,有胚珠1-2颗,基生;
-
马蹄莲属
中文名马蹄莲属拼音名matilianshu拉丁名Zantedeschia中国植物志13(2):46描述ZantedeschiaSpreng.马蹄莲属,天南星科,约8-9种,产非洲南部至东北部,现各热带地区常有栽培,我国引入栽培有马蹄莲Z.aethiopica(L.根茎粗厚;雄花:雄蕊2-3,花药楔状四棱形,顶孔开裂;属下物种白马蹄莲、红马蹄莲、马蹄莲、紫心黄马蹄莲
-
姜黄素
姜黄素是从中药姜黄、郁金、莪术中分离的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存在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根茎、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根茎、莪术Curcumazedoaria(Berg.)Rosc.根茎、天南星科植物菖蒲AcoruscalamusL.根茎。染着性强,特别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强,但耐光,耐热性差。具有利胆、抗菌、保肝等作用。
-
大叶万年青
概述:大叶万年青为中药名,出自广州部队卫生部编著的《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大叶万年青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粤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Schott的根茎及叶。性味:微苦,寒,有毒。功能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1.治咽喉肿痛,哮喘,咳嗽,吐血。2.治蛇咬伤,犬咬伤。3.捣敷疔疮肿毒;煎水熏洗小儿脱肛。
-
天河芋
概述:天河芋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海芋之别名。使用注意:本品生食或煎煮时间过短,服后可引起舌肿麻木,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化学成分:根茎含生物碱、多种维生素、胆甾醇、菜油甾醇、三半乳糖基二甘油酯、磷脂、亚油酸等及皂毒苷(Supotoxin)及海芋素(Alocasin)。
-
水剑草
概述:水剑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菖蒲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肝、脾经。3.捣敷或研末调涂治痈肿发背,跌打损伤。药理作用:有镇静、解痉、降温、祛痰、镇咳、平喘、一定的抗癫痫作用;β-细辛醚还有扩张血管、抗性腺作用,亦可能有致癌作用;甲基异丁香酚有镇静及抗菌作用。
-
螃蟹七
螃蟹七此药为天南星科植物紫盔南星(Arisaemafranchetianum)的块茎。因其块茎常数个簇生,形如螃留.故得此名。叶l枚,掌状3裂,中间裂片最大,宽卵形,二侧裂片较小,卵形。肉穗花序,附属体呈尾状。该药具有祛风湿、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病、疮肿疖毒、毒蛇咬伤等。分布于宋洛、老君山、大九湖等地。
-
虎掌南星
虎掌南星虎掌南星RhizomaPinelliaePedatisectae(英)PedatePinelliaRhizome别名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块茎。佛焰苞披针形,绿色,长8~12cm,肉穗花序下部雌花部分长约1.5cm,贴生于佛焰苞上,上部雄花部分长约7cm;附属体鼠尾状,长约10cm。采制多在白露前后采挖,去净须根,撞去外皮,晒干。
-
水菖蒲
水菖蒲概述:水菖蒲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别名:白菖、菖蒲、臭菖、泥菖蒲、铁蜈蚣。花期6~7月,果期8月。生境:生于沼泽、溪旁及水稻田边。采制:秋季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细根,晒干。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开窍祛痰,化湿解毒。还含肉豆蔻酸等脂肪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及糖类等。对平滑肌器官具解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