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花科
中文名十字花科拼音名shizihuake拉丁名Brassicaceae描述Cruciferae十字花科,约375属,32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产北温带,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我国有96属,约411余种,其中芸苔属及萝卜属为我国主要蔬菜、油料作物。花两性,常无苞片;种子1至多数成1-2行,平滑、颗粒状或网状,有时具翅,有时湿时发粘,无胚乳;
-
大青叶
概述:大青叶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性味归经:苦,寒。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2.治热病发斑,丹毒,吐血、衄血,疔疮肿毒,蛇咬伤。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
辣根
Horseradish辣根属十字花科。茎生叶无柄或有短柄,下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常羽状浅裂;上部叶小,披针形至条形。生境分布原产于欧洲,我国东北和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庭园和药圃内有栽培。选水位低、高燥的土地,掘穴1m深,下部垫草,放上辣根,再以草盖,然后覆土,第2年3月下旬-4月上旬挖出种植。温归经胃;
-
菜子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菜子七:拼音名:C iZǐQī别名:白花石芥菜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芥属植物白花碎米芥Cardamineleucantha(Tausch)O.E.Schulz,以根状茎入药。用于百日咳,跌打损伤。小叶2-3对,顶生小叶长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齿,基部楔形,侧生小叶与顶生小叶相似,但通常无柄;
-
水田碎米荠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荠的全草。茎生叶无柄,奇数现状复叶,有小叶2-7对,项生小叶较大,圆形或印形,长12-2mm,宽7-23mm,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截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波状圆齿或近于全缘,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卵形、近圆形或菱状卵形,基部两侧不对称。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调经;
-
地骷髅
别名:地枯萝、枯萝卜、空莱菔。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医宗汇编》)②治黄疸变为臌胀气喘,翻胃,胸膈饱闷,中脘疼痛,并小儿疳疾结热,噤口痢疾,结胸伤寒,伤力黄肿,并脱力黄各症:人中白(以露天不见粪者方佳,火煅醋淬七次)一两,神曲、白卜子、地骷髅各五钱,砂仁二钱(以上俱炒),陈香橼一个。
-
芥蓝
芥蓝属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原产我国,以广东、福建等省栽培较多。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但较大,基部常作耳形,叶柄长,基部扩大;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9mm,短雄蕊长8mm;化学成份嫩茎与叶均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C与无机盐,芸薹甙(brassicoside)。性味味甘;归经肺经功能主治解毒利咽;主风热感冒;
-
桂竹糖芥
单叶互生;化学成份:全草含葡萄糖糖芥甙、黄麻属甙A、木糖糖芥甙、木糖糖芥醇甙、糖芥卡诺醇甙等强心甙。药理作用:①强心作用东北产桂竹糖芥乙醇提取液,对蛙,兔以及猫心电图的实验证明,具有强心甙样作用,作用出现快,无明显蓄积性(小鼠),性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功能主治:强心利尿,健脾和胃,消食。
-
菜花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北非-印度区系植物区
另外,西半部分布有肉质的大戟属(Euphorbia)、旋扭相思树(Acaciatortilis)、小樱桃(Prunusmicrocarpa)和东方樱桃(P.orientalis);东半部则多是十字花科植物及蒿属类型植物(Artemisiascoparia),石竹科的代表种类是喀布尔补血草(Limoniumcabulica)、黄芪属(Astragalus)等。
-
卷心菜
概述:卷心菜又称圆白菜、莲花白、包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其营养成分特别丰富,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等。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11.5克、粗纤维4.5克、钙310毫克、铁3.5毫克、胡萝卜素1.65毫克、尼克酸1.5毫克、维生素C300毫克,颇有食用价值。性味:甘、平。
-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拼音名:XīM 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油菜
油菜的别名:芸薹、胡菜、薹菜油菜的推荐食用量:每餐150克油菜的营养成分:油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5.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11克、粗纤维2.4克、钙672毫克、铁3.4毫克、胡萝卜素6.14毫克、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0.53毫克、尼克酸4.3毫克、维生素C178毫克。另外,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可防止牙龈出血。
-
马辛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或全草·马辛:马辛为中药名,出自《江苏药材志》,为《土宿本草》记载的杜衡之别名。性味:辛,温,有小毒。1.治风寒头痛,牙痛,痰饮喘咳,胃痛,肋间神经痛,痧气腹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还含黄樟醚,异甲基丁香油酚,龙脑等。入肝、脾经。
-
苤蓝
苤蓝形状如球,是甘蓝的一种,学名叫球茎甘蓝,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滇南本草》·苤蓝拼音名PiěLán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功能主治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④《四川中药志》:"利水消肿,和脾。治热毒风肿;生食或烧存性研末。
-
白菜
概述:白菜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绿叶为产品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宽胸除烦、消食下气等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
-
芜菁黄花叶病毒属
病毒寄主只限于十字花科植物,易汁液传毒,田间经跳甲传毒,成熟的病毒质粒累积在细胞质内。芜菁黄化花叶病毒TYMV病毒粒子为20面体,直径29nm,包含180个蛋白亚基(29kD)。芜菁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自然寄主局限于双子叶植物,单个病毒寄主范围窄,芜菁黄花叶病毒主要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引起寄主的黄花叶或斑驳症状。
-
花菜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球茎甘蓝
苤蓝形状如球,是甘蓝的一种,学名叫球茎甘蓝,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滇南本草》·苤蓝拼音名PiěLán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功能主治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④《四川中药志》:"利水消肿,和脾。治热毒风肿;生食或烧存性研末。
-
莲花白
概述:卷心菜又称圆白菜、莲花白、包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其营养成分特别丰富,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等。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11.5克、粗纤维4.5克、钙310毫克、铁3.5毫克、胡萝卜素1.65毫克、尼克酸1.5毫克、维生素C300毫克,颇有食用价值。性味:甘、平。
-
花椰菜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椰花菜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油菜心
油菜心使用提示每餐150克油菜心的营养价值1.降低血脂:油菜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与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并从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故可用来降血脂。2.解毒消肿: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够增加酶的形成,对进入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
-
洋花菜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球花甘蓝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沙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芥:拼音名:ShāJi 别名:沙芥菜、山萝卜来源:十字花科沙芥PugioniumcornutumGaertn,以全草、根入药。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至深裂,长7-12cm,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cm,先端急尖;性味:辛;各家论述:《内蒙古中草药》:行气,止痛,消食,解毒,治消化不良,胸胁胀满,食物中毒。
-
雄蕊
雄蕊stamen是花叶的一种,又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相当于蕨类植物的小孢子叶。此外,梅花草(Parnassiapalustris)的假雄蕊已变成蜜腺,蔷薇(Rosaspp.)芍药(Pa-eonialactiflorn)、山踯躅(Rhododendronkaem-pferi)等的花丝已变成花瓣状,在其上着生着花药,此称为附冠雄蕊(Corollifloralstamen)。
-
花甘蓝
菜花为十字花科植物,菜花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菜花的别名:菜花又称花菜、花椰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菜花的营养成分:菜花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6.3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1克、钙48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21毫克、维生素C233毫克。菜花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
包菜
概述:卷心菜又称圆白菜、莲花白、包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其营养成分特别丰富,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等。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11.5克、粗纤维4.5克、钙310毫克、铁3.5毫克、胡萝卜素1.65毫克、尼克酸1.5毫克、维生素C300毫克,颇有食用价值。性味:甘、平。
-
青黛
来源: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青黛的功效与主治:青黛具有清热凉血,定惊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
菌核病
常见的菌核病:主要有:①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为害茎、叶和果荚,病部呈水渍状病斑,表面产生棉絮状菌丝。中国稻区普遍发生。如果生链核盘菌引起的核果褐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内越冬,次年萌发长出子囊盘放射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生长季还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
-
板蓝根
板蓝根的功效与主治: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板蓝根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烂喉丹痧,丹毒,疮肿,水痘,麻疹,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
芥菜
Mustard芥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也有二年生的草本植物。有宣肺豁痰,利气温中,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明目利膈;主治咳嗽痰滞、胸隔满闷、疮痈肿痛、耳目失聪、牙龈肿烂、寒腹痛、便秘等病症。"归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纲目》)②治漆疮瘙痒:芥菜煎汤洗之。
-
碎米荠
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曲枝碎米荠CardamineflexuosaWi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多鲜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带;外用治疔疮。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碎米荠(雀儿菜)CardaminehirsutaL.与上种相似。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家独行菜
拼音名:JiāDúXínɡ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家葶藜的全草和种子。茎生叶线形,羽状多裂,长2-3cm,顶端急尖;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2mm,短雄蕊长约1.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或逸为野生。全草还含独行菜碱(lepidine),种子还含芥子碱(sinapine)。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小便不利;
-
黄芽白菜
《*辞典》:黄芽白菜: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 nɡY B iC i别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黄矮菜、花交菜(《戒庵漫笔》),大白菜、结球白菜(《广州植物志》)。雌蕊由2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柱头头状。长角果短壮,长3~花期春、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胃,利小便①《滇南本草》:走经络,利小便。
-
子芥菜
子芥菜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芥菜种中以种子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4x=36。种子用于榨油、制芥末和咖喱,含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烯丙基异硫氰酸盐和羟苄基异硫氰酸盐,具辛辣味。中国栽培的子芥菜品种有细叶油菜和大叶油菜两个品种,前者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辛辣味强;可迟至11月;
-
苤蓝叶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PiěL nY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叶。功能主治:治食积,痰积,恶疮。②《农政全书》:叶及子:消食积,解面毒。外用:研末调敷。附方:散积痰:芥蓝茎叶,用芝麻油煮,如常煮菜法食之,并饮其汁。
-
大头菜子
别名:水芥子来源:十字花科大头菜子BrassicanapobrassicaMil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栽培。性味:辛、甘、苦,温。功能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乳痈,小儿头疮,无名肿毒,骨疽不愈。3钱,研末吞服或炼蜜为丸吞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带草
顶生小叶肾形或肾圆形,长4-10cm,宽5-13mm,边缘有3-7波状浅裂,小叶柄明显;茎生叶具短柄,有小叶3-6对,生于茎下部的通常与基生叶相似,生于茎上部的顶生小叶,菱状长卵形,长5-20mm,先端3齿裂,无小叶柄,侧生小叶卵形,全缘,基部渐狭,全部小叶两面多少被粗毛。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2.5mm,短雄蕊长约2mm;
-
石芥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长柄,有小叶3-5对,顶生小叶和侧生小叶均为长椭圆形,长1.5-5cm,宽0.5-2cm,先端短尖,边缘具钝齿,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两面和边缘均有少数短柔毛;长角果线形而扁,长3-3.5cm,基部具长约1mm的子房柄。性味:苦;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水前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沼生蔊菜的全草。茎直立,单一或多分枝,具棱,下部常带紫色,基生叶多数,莲座状着生,叶片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裂,具柄,长5-10cm,宽1-3cm,侧裂片3-7对,裂片宽披针形或条形,边缘具不等大的疏齿,叶片基部扩大,耳状抱茎,有时具缘毛;性味:辛;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披散糖芥
拼音名:PīSǎnTánɡJi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灰毛糖芥的种子。花瓣黄色,倒卵形,长约12mm,爪长7-8mm,上面稍有毛,长角果圆筒状四棱形,长5-7cm,直立伸展,有时稍弯曲,具灰白色丁字毛,但棱缘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地、向阳山坡。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摘录:《中华本草》
-
整体不亲和性
孢子体不亲和性是同型不亲和性的一种类型,亦称为整体不亲和性。例如把产生花粉的亲本的不亲和性基因的基因型记为S1S2,把特有雌蕊的基因型记为S1S3,不论花粉的基因型是S1还是S2,在S1S3基因型的柱头上花粉的发芽总是受到抑制。已知在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有这种现象。
-
蹋菜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T C i别名:乌塌菜、瓢儿菜、雪里青(《苏南种子植物》)。长角果圆柱形,长2~化学成份:瓢儿菜1市斤(市品)含蛋白质7.5克,脂肪0.8克,糖12克,灰分6.6克;钙332毫克,磷127毫克,铁5.7毫克,胡萝卜素5.1毫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黄素0.29毫克,克尼酸2.9毫克,维生素C_172毫克。
-
糖芥
《*辞典》:糖芥: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T nɡJi 别名:冈托巴(藏名)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披散糖芥的种子。叶互生,披针形,全靠,具短柄。药理作用:①葡萄糖糖芥甙为二糖甙,心电图上具有强心甙样作用。从猫单位与蛙单位的比例系数看,糖芥甙对温血动物较敏感。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较毒毛旋花子甙K为优。
-
蓝靛
出处:《纲目》拼音名:L nDi n别名:蓝淀(《本草拾遗》),青靛(《普济方》),靛青(《邓子禹家抄方》)。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③《东医宝鉴》: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兼解诸毒及小儿丹热,功同青黛。濒湖谓能治噎膈,即石灰重坠,故能破坚积,消瘀血,且能杀虫也(噎膈有湿热生虫一证)。
-
孢子体不亲和性
孢子体不亲和性是同型不亲和性的一种类型,亦称为整体不亲和性。例如把产生花粉的亲本的不亲和性基因的基因型记为S1S2,把特有雌蕊的基因型记为S1S3,不论花粉的基因型是S1还是S2,在S1S3基因型的柱头上花粉的发芽总是受到抑制。已知在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有这种现象。
-
芝麻菜
出处:芝麻菜,《滇南本草》始着录:"味甘、平,性微寒。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芥酸(eruc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性味:辛;祛痰定喘。
-
辣根菜
拼音名:LàGēn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岩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hleariaofficinalis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茎下部叶和基生叶形状相同而较小,叶柄较短;花期4月,果期5月。生境分布:原产欧洲西北部及阿尔卑斯山。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