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蚕
原蚕释名晚蚕、魏蚕、夏蚕、热蚕。主治雄原蚕蛾:1、阳萎。服菖蒲酒可以抑制。2、遗精白浊。3、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原蚕沙:(按蚕的粪便)1、半身不遂。4、月经久闭。每温服一碗即通。5、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
-
三节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名:三节汤组成:石南节3两,杉木节3两,松木节3两,茵芋3两,蒴藿3两,原蚕砂3两,麻黄根3两,蓖麻叶3两,柳蛀粪3两,煮絮桶中灰3两。主治:脚气,及偏风、历节风、手足不随疼痛。用法用量:用水1斗5升,煮取1斗,乘热淋洗。制备方法:上锉细。
-
蚕蛋白酶
此酶形成于蛹的小颚外叶的腺细胞中,在羽化前分泌出来,并以干燥的、较纯的酶粉形式附着在小颚外叶表面,在为其他腺体分泌的液体溶解后触及茧,发挥蚕蛋白酶的作用。该酶对基质的特异性及其他特性类似胰蛋白酶,但是,就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来说,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没有胰蛋白酶大。
-
黄芩定乱汤
处方:黄芩1钱5分(酒炒),焦栀子1钱5分,香豉(炒)1钱5分,原蚕砂3钱,制半夏1钱,橘红(盐水炒)1钱,蒲公英4钱,鲜竹茹2钱,川连(姜汁炒)6分,陈吴萸(泡淡)1分。功能主治:温病转为霍乱,腹不痛而肢冷,脉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黄,小水不行,神情烦躁。转筋者,加生苡仁8钱,丝瓜络3线;摘录:《霍乱论》卷四
-
解毒活血汤
《医林改错》卷下:解毒活血汤:处方:连翘6克葛根6克柴胡9克当归6克生地15克赤芍9克桃仁24克(研)红花15克枳壳3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因脾胃积热,外受风热毒邪,结于胞睑,络脉不畅,气血瘀滞而致。用法用量:热邪偏盛,血滞较重,胞睑肿硬者,可加酒大黄6g以清胃火,加红花3g以活血通络。
-
棕灰散
处方:棕榈皮(烧灰)原蚕砂(炒)各30克阿胶(炙燥)22克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百一》:方名:棕灰散组成:败棕不拘多少(烧灰存性)。主治:大肠下血不止,或妇人崩漏下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好酒或清米饮调服。
-
蚕砂
拼音名:C nShā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8钱,包煎;外用装布袋蒸热熨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原蚕沙
出处:《纲目》拼音名:Yu nC nShā别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圣惠方》)③治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
-
曲囊丸
《千金》卷十九:组成:干地黄、蛇床子、薯蓣、牡蛎、天雄、远志、杜仲、鹿茸、五味子、桂心、鹿药草、石斛、车前子、菟丝子、雄鸡肝、肉苁蓉、未连、蚕蛾各等分。今以肾气失职,不能司闭藏之令,则膀胱亦不能秉气化之权,或时频数,或时不禁,故专取鹿茸、鸡肝、菟丝、蛇床以助氲氤之气;地黄、薯蓣济真阴,除假热;
-
养液通痹汤
《伏瘟证治》:方名:养液通痹汤组成:苏薄荷1钱半,杭菊花3钱,冬桑叶3钱,荷叶3钱,鲜生地5钱,鲜石斛1钱半,麦冬4钱,金银花4钱,京玄参3钱,原蚕砂3钱,米仁6钱,萆薢3钱,秦艽1钱半。主治:伏瘟终后期,心神清醒后,身热未清,口渴舌燥,头痛甚剧,项筋疼胀,身不转侧,去汗,但头汗出,左关脉弦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