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脑炎
脑脊液有异常变化,常有后遗症。在小白鼠实验感染中,最初48小时内病毒存在于淋巴系统和血循环中,以后进入脑组织和其它脏器,8天后脑内病毒量达高峰,而其他脏器由于特异性抗体的出现,病毒量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为主。5病日,发生在颈部或肩胛肌时出现本病特有的头部下垂症状。
-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森林脑炎灭活疫苗汉语拼音:SenlinnaoyanMiehuoyimiao英文名:Tick-borneEncephalitisVaccine,Inactivated定义、组成及用途:本品系用森林脑炎病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病毒收获、灭活、纯化后,加入稳定剂和氢氧化铝佐剂制成。“森张”株原始种子批应不超过第3代;
-
抗DV-IgG
森林脑炎病毒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查IgM抗体,也可用间接ELISA法查IgG抗体,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别名:抗DV-IgG抗登革病毒IgG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登革病毒IgG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登革病毒IgG抗体的测定原理:同间接ELISA法。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阳性:登革热。
-
抗登革病毒IgG抗体
森林脑炎病毒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查IgM抗体,也可用间接ELISA法查IgG抗体,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别名:抗DV-IgG抗登革病毒IgG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登革病毒IgG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登革病毒IgG抗体的测定原理:同间接ELISA法。化验结果临床意义:阳性:登革热。
-
GBZ 227—2010 职业性传染病诊断标准
GBZ88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WS269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83炭疽诊断标准3诊断原则:依据确切的病原生物(病原体)职业接触史,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
职业性传染病
森林脑炎:从事接触森林脑炎病毒的相关职业,并有蜱叮咬史。对于意外接触者在接触前、后6个月内发生过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或者有线索显示接触者感染的病毒不是来自本次职业接触感染的,应当根据需要进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感染者感染的病毒是否来自本次职业接触。
-
环境性疾病
有慢性中毒性疾患,如城市大气污染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有急性中毒性疾患,如50年代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如职业中毒、尘肺、热射病、日射病、潜涵病、高山病、航空病、电光性眼炎、振动性疾病、放射性疾病,以及职业性的难听、炭疽、皮肤病、白内障、森林脑炎等。
-
蜱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蜱叮咬可引起硬皮病,美国萨尔州立大学医院皮肤科专家Koch医师说,当病人被蜱叮咬后,在叮咬局部皮肤未见游走性红斑,而在全身出现众多小的继发性皮损时,应疑为包柔螺旋体感染,这主要见于美国。在吸血的同时还可分泌性质尚不明了的抗凝剂及毒性物质注入皮内。
-
蜱传脑炎病毒
TBEV分类类型:种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基本特性:蜱传脑炎又称为森林脑炎,由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由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给人。普通型患者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肢体肌肉瘫痪,多在7-10日体温恢复正常。
-
TBEV
TBEV分类类型:种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基本特性:蜱传脑炎又称为森林脑炎,由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由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给人。普通型患者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肢体肌肉瘫痪,多在7-10日体温恢复正常。
-
革螨皮炎
(2)囊禽刺螨为热带的鸟螨,主要寄生在鸡、鸟体表,属于巢栖型寄生革螨,可刺吸人血,多见于爱养鸟和养鸡者的手背、四肢或躯干处,被咬处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有奇痒,数日后消退,有人称它为“禽螨症”。幼虫不吸血,而稚虫、成虫均吸血。2、药物灭螨用马拉硫磷、倍硫磷、杀螟松、溴氰菊酯和混灭威等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