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解体
非真实感又称为现实解体。患者对客观事物的印象不生动,不明显及模糊不清,常有如隔帷缦,虚无飘渺及缺乏真实感。多见于抑郁症。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概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disorder)是持续或反复出现人格解体和(或)现实解体的分离障碍。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病程持续、慢性化则可能与个性缺陷、持续存在未解决的应激因素、以及“继发获益”有关。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人格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一种自我整体的分离,如一个“自我”置身于自我身体之外观察自我的精神活动、身体或行为;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轻度到中度脑损伤后,在没有意识丧失状态下也可出现此种状态。
-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
疾病病因人格解体可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如颞叶癫痫,服用致幻剂的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疾病;2.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也可出现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症状,但都有其原发性精神疾病的症状,可以鉴别。流行病学本病作为神经症性障碍,在国内、国外均较少见,有关本病的流行学资料有待补充。起病年龄多见于青少年期;
-
附体性恍惚障碍
2.分离性木僵:详见分离性木僵条。2.在精神分裂症、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及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可出现与恍惚、意识改变相关症状。其它有关心理治疗的内容,详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条,以及《心理治疗规范》。
-
分离性恍惚障碍
可以与分离性抽搐发作相伴出现,也可以发生于过度换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之后,患者出现头晕、身体发麻、手足搐搦、胸部发紧,逐渐意识丧失,出现晕厥发作。其它有关心理治疗的内容,详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条,以及《心理治疗规范》。
-
分离障碍
临床分类:在ICD-11中,分离障碍主要包括:1.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2.分离性遗忘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恍惚障碍5.附体性恍惚障碍6.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7.分离性身份障碍8.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临床特征:1.多起病于青年期,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3.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
-
人格解体神经症
人格解体神经症又称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有的认为他自己脱离了他们精神活动或躯体,有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或很快等。3.当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症状占优势并持续存在时方能考虑此病,焦虑、抑郁、恐怖是继发症状。可试用森田疗法,睡眠疗法。
-
分离性身份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此外,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癫痫、躯体不适障碍、做作性障碍等均要与分离性身份障碍进行鉴别。
-
爱丽斯在仙境综合征
人格解体是一种复合的间歇发生现象,它包括有陌生、含糊,不适和非现实感的体验,但限于对整个自我感觉的变化之中,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每次出现的这种体验都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一种表现为物体形象的变异、自身的部分变异等不愉快的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药物中毒、癫痫或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
非真实感
非真实感又称为现实解体。患者对客观事物的印象不生动,不明显及模糊不清,常有如隔帷缦,虚无飘渺及缺乏真实感。多见于抑郁症。
-
分离性遗忘
概述: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amnesiadisorder)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是创伤性的或应激性的事件,遗忘内容广泛,甚至包括个体身份。分离型遗忘无法用正常的遗忘来解释,且不是由精神活性物质或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导致的。治疗:心理治疗:1.持续提供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有效的治疗关系。
-
分离性身份障碍
此外,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癫痫、躯体不适障碍、做作性障碍等均要与分离性身份障碍进行鉴别。
-
分离性遗忘诊疗规范(2020年版)
分离型遗忘无法用正常的遗忘来解释,且不是由精神活性物质或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谵妄患者伴有引起意识障碍的各种躯体疾病及功能紊乱,包括物质滥用、脑血管病、感染、任何原因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癫痫发作及经历麻醉手术等。4.团体心理治疗短期或长期的集体心理治疗有助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童年遭受虐待的患者。
-
人格解体综合征
人格解体是一种复合的间歇发生现象,它包括有陌生、含糊,不适和非现实感的体验,但限于对整个自我感觉的变化之中,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每次出现的这种体验都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一种表现为物体形象的变异、自身的部分变异等不愉快的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药物中毒、癫痫或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
分裂型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阴性症状、情绪症状及认知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可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
-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概述: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是一类以持久的攻击性、社交紊乱或违抗行为与明确的抑郁、焦虑或其他不良情绪共存的状态。“其他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被描述为同时具有童年品行障碍和持久而显著的情绪症状,如害怕、焦虑、强迫症、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恐惧症或疑病症。需要注意本障碍中两种疾病成分的延续关系和相互作用。
-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与单纯抑郁障碍比较,本障碍患者表现为更高的焦虑症状,易激惹,更频繁的躯体主诉;“其他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被描述为同时具有童年品行障碍和持久而显著的情绪症状,如害怕、焦虑、强迫症、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恐惧症或疑病症。同时,应当注意本障碍的患儿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基础问题,尽早全面进行管理。
-
感知综合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时间体验的综合障碍。(二)精神分裂症可出现现实解体,变属于空间感知综合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三)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在其急性期,高热可百叶窗40℃以上,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乃至昏迷,产生精神症状,可出现视物变大,视物变小,视物变形等感知综合障碍。
-
错觉
病因病理病机错觉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心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精神病患者的错觉按各种不同的器官可分为错听、错视、错嗅、错触及内感爱性错觉等。(六)惊恐发作(panicattack)在急性精神创伤后突然起病,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极度惊恐,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出现出汗,面色苍白、震颤、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