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觉
在头部或躯体位置及运动速度发生改变时,毛细胞兴奋,兴奋传到延髓、小脑、大脑皮层等相关区域,产生平衡觉。平衡觉在重新分配身体肌肉紧张度、促进自我保持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平衡觉与视觉的联系表现在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可以观察到各种物体仿佛在视野中移动的晕眩现象。平衡觉还与内脏有联系。
-
前庭蜗神经
概述: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又称位听神经,是人的第8对脑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属特殊躯体感觉性。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在内耳边聚成蜗神经,止于脑干的蜗神经前、后核,传入听觉冲动。
-
位听神经
位听神经又称前庭蜗神经。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在内耳边聚成蜗神经,止于脑干的蜗神经前、后核,传入听觉冲动。当位听神经完全损伤时,则表现为伤侧耳聋及前庭功能的丧失;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
听神经损害
概述:听神经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两者一起经内耳道至内耳,故常可同时受损,表现为听觉与平衡觉两方面的症状,虽两者为同一神经的两种不同组成部分,但对病因的反应不甚一致。一侧前庭功能减退,但无听力障碍。同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如痛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等。
-
听神经
听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是由内耳向脑传达听觉和平衡觉的感觉神经。到内耳分为二,其中蜗神经(nervuscochleae)起于听器,前庭神经(nervusvestibuli)起于前庭及半规管,二者均各自经由以原始的双极性神经纤维形成的蜗神经节以及前庭神经节而到达菱脑的终止核。
-
位置觉
位置觉是不借助于视觉和触觉等而感受、判断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或诱发姿势反射的本体感受性感觉。在无脊椎动物中,在节肢动物关节部所看到的触毛,即位置毛(德Stellungshaar),它是一种在肢体采取特定的姿势时与邻接部位接触能产生本体性的位置觉的装置,在功能上与哺乳类的帕氏小体相似。
-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motionperception)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当眼睛和头不动时,运动刺激物连续地刺激了视网膜各点,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便产生了运动知觉。视觉的运动知觉有:真动、似动现象和运动幻觉等。
-
半规管
壶腹嵴的构造与囊斑相似,其不同处为毛细胞顶端的纤毛束较长,并包埋于高帽状的胶质性的终帽(也称盖帽)内,其中无耳石,但终帽与嵴上皮之间有一微细的腔隙,此腔隙与毛细胞的纤毛活动有关。在头旋转时,内淋巴因惰性而向与旋转相反的方向移位,终帽随之弯曲变形,这就间接地刺激了毛细胞及其基部的前庭神经末梢。
-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spaceperception)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方位等知觉。空间知觉主要是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协同活动,并辅以习得的经验而形成的。视觉在空间知觉中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