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肌痉挛
疾病别名: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偏侧颜面痉挛,面痉挛,mimeticconvulsion,hemifacialspasm疾病代码:ICD:G51.301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面肌痉挛为病症名。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打开小脑延髓池侧角,吸去脑脊液,探查小脑脑桥角有无异常。3.肉毒素注射法痉挛的肌肉中注射肉毒素正逐渐地被广泛应用。
-
面神经损害
(三)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但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病史,如中耳炎或有耳痛,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六)肿瘤(tumors)脑干与小脑桥脑角的肿瘤除有面部表情肌瘫痪外,主要有听神经损害或其它颅神经同时受累、小脑性共济失调与上发底视乳头水肿、及长束受累的症状及体征。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
名称: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别名:BTXA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概述:肉毒杆菌毒素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依其毒性和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7)外展神经麻痹:对良性者BTXA眼外肌注射能有效防止内收肌痉挛,促进外直肌功能恢复,常可迅速完全地重建正常视功能,可取代手术治疗。
-
面肌抽搐
3.Meige综合征也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两侧睑痉挛,伴口舌、面肌、下颌、喉和颈肌肌张力障碍,老年妇女多发。4.神经精神抑制剂引起面肌运动障碍(facialdyscinesia)者有新近服用奋乃静、叁氟拉嗪、氟哌啶醇等强安定剂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的病史,表现为口的强迫性张大或闭合,不随意舌外伸或卷缩等。
-
面神经阻滞疗法
穿刺方向朝向顶端,基本与额面平行,操作者需用一手指紧贴乳突下向内侧压紧,另一手持带5号球后针头的注射器,在乳突前缘进皮,并向顶端进针,进入茎乳孔后,即使不注药,也会不同程度地终止面肌痉挛,故可应用此法进行面神经压榨,注射局麻药时,阻力很大,孔内注药不超过0.5ml。用神经毁损药物后,可出现严重面肌瘫痪。
-
Bogorad氏综合征
面神经麻痹早期出现之后天性鳄泪综合征此系瘢痕组织内之泪腺纤维与唾腺发生交叉,咀嚼时刺激唾腺纤维而引起泪腺纤维末稍的刺激。(三)Bell氏面瘫(Bell’sfacialparalysis)即伴有Bell氏征的周围性面瘫,可有与进食无关的单纯性流泪,与鳄泪征易混淆,其系因泪管部之Horner氏肌麻痹,泪液自鼻腔流出受到阻碍。
-
半面痉挛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口服安定、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物有缓解症状的作用。疾病描述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本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女性较多见。治疗方案1、因病不明,缺乏特效疗法,选用安定、颠茄、苯妥因钠、卡马西平和痛定宁等药物,配合针刺,理疗可望缓解轻度患者的症状。
-
天麻注射液
南京中医学院制药厂:组成:天麻。功效:平肝熄风,祛风定惊。主治: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面肌痉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次2~4ml,1日1次。或穴位注射。
-
面团揉疗法
以面和团揉或擦患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功能益阴泄热,去心窍之血。面团揉疗法主治病症:羊毛疹(羊毛疔):先将鸡蛋1枚搅拌200下(捣烂)后,再将养麦面(豆面、绿豆面亦可)100g、热黄酒100g加在~面肌痉挛:取瓜蒌1kg绞汁,大麦面300g合作饼(或和为团),炙熟爨之。鬼箭风:用桃吁与乱发和团后推擦患部。
-
红外偏振光疗法
方法:1.患者坐位或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全身放松、安静。2.按照病情选择需照射的痛点、穴位、星状神经节,或照射部位的体表投影区(在投影区上下左右选取4~5点,每点5min,总治疗时间不超过30min。2.治疗头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过热引起烧伤,照射部位有黑色素病、褐斑时谨防烫伤。
-
弱激光治疗
10.骨科骨折,骨髓炎,肋软骨炎,跟骨刺,颈椎病,老年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囊肿,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3.眼科睑缘炎,未化脓的睑腺炎,眼睑湿疹,急性泪囊炎,眶上神经痛,假性近视等。常用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氮分子激光和氦镉激光等。
-
神经阻断技术
概述:神经阻断技术是指采用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与运动神经终板结合,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从而减弱肌肉张力或痉挛的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领域已经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治疗。3.眼肌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局灶性肌肉张力异常(书写痉挛、职业性痉挛)等。
-
面神经瘤
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诊断:全面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骨肌反射及舌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片,可见面神经管道有骨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
-
夹承浆
概述:夹承浆为经外奇穴。有清热疏风的作用。夹承浆夹承浆穴取穴方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下颌部颏唇沟两旁约1寸凹陷处取穴。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动脉分布。1、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2、急性牙髓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刺灸法:直刺0.2~斜刺或平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