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病毒
包括PSTV在内的几种类病毒没有翻译起始密码子和mRNA的其他调控序列,现认为,类病毒不能编码蛋白质。不对称滚环模式有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等,复制时以(+)链为模板转录生成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不经剪切,直接作为模板转录成(+)链复制中间体,再经过切割和连接,形成单体环化的类病毒分子。
-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
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身切割,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
-
苹果锈果类病毒属
330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具有中央保守区(CCR)和一个末端保守区(TCR),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可能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苹果锈果类病毒主要寄主局限于苹果属和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也有报道。
-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
中央保守区(CCR)与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和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区(TCR),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的寄主和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和积累。番茄作为理想的实验寄主,受该类病毒不同株系的侵染。症状表现从无症到毁灭性灾害。
-
椰子死亡类病毒属
247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中央保守区(CCR)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和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发夹结构(TCH)。TR区是可变的,当出现41、50或55个碱基重复时,RNA链长为287~该属类病毒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
-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属
正链和负链可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成员不能溶于2mol/L氯化锂,通过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属的寄主范围和分布: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寄主植物只有桃树,在许多桃树栽培地区广泛分布,尤其是栽培美国或日本品种的美国、日本、中国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
鳄梨日斑类病毒科
399nt,缺少一个中央保守区(CCR),正链RNA和负链RNA均可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身切割。二级结构或是以含有碱基配对的杆状分子存在,杆状分子中具有基环结构;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
-
锦紫苏类病毒属
251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具有中央保守区(CCR)和一个末端保守区(TCR),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可能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锦紫苏类病毒属寄主范围和分布:锦紫苏类病毒1号寄主范围局限于鞘蕊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巴西、加拿大和德国。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高热舌质红,无汗者加丹皮6g。为了减轻咽痛及颈淋巴结疼痛,年长儿可用冷敷或敷。3日或稍久。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
303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中央保守区(CCR)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和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发夹结构(TCH),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本属成员自然寄主范围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
植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病毒除夺取受侵染植物的一部分营养外,主要是可改变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干扰或破坏其呼吸作用、、酶的活性,以及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代谢等。这类病毒一般均能以汁液传播,并引起花叶型症状,如黄瓜花叶病毒等。口针型相当于非持久性传毒;
-
RNA
一切tRNA分子都能识别mRNA分子的核苷酸顺序,靠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咬合”,使被转运的特定氨基酸在mRNA上落座,按模板的指令合成一定的多肽链。(3)核糖体RNA,简写作rRNA。实验室检查证明,核糖核酸能促使肝癌相关抗原甲胎蛋白转阴,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ALT),改善肝炎患者的血白蛋白电泳。
-
核糖核酸
一切tRNA分子都能识别mRNA分子的核苷酸顺序,靠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咬合”,使被转运的特定氨基酸在mRNA上落座,按模板的指令合成一定的多肽链。(3)核糖体RNA,简写作rRNA。实验室检查证明,核糖核酸能促使肝癌相关抗原甲胎蛋白转阴,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ALT),改善肝炎患者的血白蛋白电泳。
-
人肝冻干核糖核酸
一切tRNA分子都能识别mRNA分子的核苷酸顺序,靠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咬合”,使被转运的特定氨基酸在mRNA上落座,按模板的指令合成一定的多肽链。(3)核糖体RNA,简写作rRNA。实验室检查证明,核糖核酸能促使肝癌相关抗原甲胎蛋白转阴,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ALT),改善肝炎患者的血白蛋白电泳。
-
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病原学:诺沃克类病毒为一组属于微小病毒的病原体,诺沃克病毒为本组病毒的原型,系1972年经免疫电镜在美国俄亥俄洲诺沃克(Norwalk)城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发现。仅人和猩猩易感,体外细胞与组织培养尚未成功。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感染后粪便排毒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72小时。
-
病毒
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病毒的结构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称为病毒粒子,核衣壳是病毒粒子的基本结构,复杂的病毒在核衣壳外包有囊膜,其上还生有刺突。
-
RNA致瘤病毒
RNA致瘤病毒对动物逆转录病毒致癌的研究发现,由于病毒类型的不同,它们是通过转导(transduction)或插入突变(insertionalmutagenesis)这两种机制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分生转化的。HTLV-1病毒与AIDS病毒一样,转化的靶细胞是CD4+的T细胞亚群(辅助T细胞)。
-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下表为一些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细胞数目的估计:密度全球总数海水108~109L-1约1029海洋沉积物109g-1约3×1029动物消化道1011g-1约1025地表或海底下深处102~108约1030原核生物共构成全球生物量的25~50%。引起炭疽病的炭疽杆菌;
-
小白鼠脱脚病病毒
小白鼠脱脚病病毒infectiousectromellavirus,ectlomeliavirus属痘类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232×172毫微米,呈砖形。可使小白鼠发生痘疮,在皮肤上形成病灶同时,通过血行感染内脏,特别是侵犯肠管和肝脏而使动物死亡。在皮肤和肠管病灶细胞内可见A型(马歇尔小体)及B型两种包含体。本病毒对人体无病原性。
-
生物的界级分类
(5)胡先骕的二总界系统(1965),包括始生和胞生两个总界,始生总界(SuprastatusProtobiota)只有病毒界,胞生总界(SuprastatusCytobiota)包括细菌界(StatusBacteriobion-ta)、粘菌界(StatusMyxobionta)、真菌界(StatusMyco-bionta)、植物界(StatusPhytobionta)和动物界(StatusZoobionta);
-
拟病毒
拟病毒也称为类类病毒,它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拟病毒必须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
乙型肝炎病毒
概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hepadnavirus)。80%,两者相对应的区域呈碱基互补。包膜表面带有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为32-36nm,主要核心结构蛋白是C蛋白,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C蛋白是碱性磷蛋白,分子量21kD,在患者血清中经常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
-
HBV
概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hepadnavirus)。80%,两者相对应的区域呈碱基互补。包膜表面带有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为32-36nm,主要核心结构蛋白是C蛋白,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C蛋白是碱性磷蛋白,分子量21kD,在患者血清中经常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
-
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是具分节段的双链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该科病毒分布极广,其中能使人、畜致病的主要成员有: 状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羊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病毒等。病毒粒呈球形,大小在60~80纳米之间的20面体结构。有的已有疫苗可以预防。
-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球形、上有突起、状似皇冠的一类病毒。160纳米,外有脂质包膜,膜上排列间隔较宽的突起,病毒基因组为连续线型单链RNA。人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引起感冒,也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最易感染幼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引起幼猪死亡。
-
副粘病毒
副粘病毒是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的一类病毒。其中的麻疹、呼吸道合胞、新城疫病毒等可感染人或动物,在医学和兽医学中有较大的重要性。具多形性,比正粘病毒稍大,直径150纳米或更大,有包膜,包膜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脊状突起。病毒粒内的核酸是一条连续的ssRNA(单链RNA)。有的可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
-
反录病毒
反录病毒是具有反转录酶并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肿瘤和慢性病的一类病毒。重要的种类如:①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马属动物(马、骡、驴)是唯一可以自然感染的动物,主要通过马虻传播。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HTLV-Ⅲ病毒可能是艾滋病的病因。牛白血病病毒(BLV)能使牛发生恶性淋巴肉瘤,其靶细胞是B淋巴细胞。
-
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
但是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在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及病毒的形态结构上都与杯状病毒最相似,故在病毒分类上已经归于杯状病毒科(Calieiviridae)。使上皮细胞酶活性发生改变,引起糖类及脂类吸收障碍,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体液进入肠道,从而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鉴别诊断:本病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不难鉴别;
-
DNA病毒
DNA病毒也称DNA型病毒。是指病毒的核酸为DNA这一类病毒的总称。
-
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
扫描显示,这名妇女大脑纤维组织出现疯牛病患者的典型损坏症状。像其它朊病毒一样,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可从一类动物传染给另一类动物后,即即具有跨物种传播能力。(3)、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牛海绵状脑病在人类变异成"克-雅氏病"的原因,不是因为吃了感染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的牛肉,而是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
-
BSE prion
扫描显示,这名妇女大脑纤维组织出现疯牛病患者的典型损坏症状。像其它朊病毒一样,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可从一类动物传染给另一类动物后,即即具有跨物种传播能力。(3)、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牛海绵状脑病在人类变异成"克-雅氏病"的原因,不是因为吃了感染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的牛肉,而是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
-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德国科学家HaraldzurHausen、法国科学家Fran oiseBarré-Sinoussi和LucMontagnier获得,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zurHausen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
-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疾病别名又称口腔病毒性白斑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白斑不易刮去,活检组织中可以发现EB病毒,可能和EB病毒在舌和颊粘膜角化上皮细胞中复制有关。可伴发地图舌。表皮下有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通常发生在舌背丝状乳头稠密区人字沟前方,有时舌两侧亦可发生。
-
披膜病毒
披膜病毒是在病毒核壳外面披盖着一层保护其活性的蛋白包膜的一类病毒。35纳米的二十面体核壳,内含连续线型正链RNA。大多数能在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体内以及它们的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黄病毒类可引起人黄热病、登革热病、绵羊跳跃病;风疹病毒可引起风疹。还有猪瘟病毒、牛腹泻——粘膜病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等。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第5条药物尽管有第4条的规定,在不损害缔约方在其就进口问题作出决定之前对所有改性活生物体进行风险评估的权利的情况下,本议定书不应适用于由其他有关国际协定或组织予以处理的、用作供人类使用的药物的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c)评价一旦产生此种不利影响而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
山羊痘病毒属
中文名称:山羊痘病毒属英文名称:Capripox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基本特性:山羊痘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砖形,大小为300nm×270nm×200nm,病毒基因组DNA大小约为145kbp,种间有广泛DNA交叉杂交。病毒能通过节肢动物媒介机械性传播,或通过直接接触和传染物传播。
-
费氏褐藻病毒
中文名称:费氏褐藻病毒英文名称:Feldmanniaspeciesvirus;褐藻中除了费氏藻类病毒外,还研究的比较详细的有长囊水云等海藻的病毒。正常情况下,宿主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含有数百小室的相互挤压的中性孢子囊,但是受到感染时,宿主的有丝分裂提前结束,细胞的DNA的数量比正常的宿主要多好几倍。
-
正粘病毒
正粘病毒是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的一类病毒。又称流感病毒群。能引起人、马、牛、猪、鸡和火鸡等畜禽的流行性疾病,严重时造成死亡。用弱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预防可收到一定效果。表面有突起,有时呈丝状,长可达数微米。核酸为8个节段的负链RNA。
-
病毒性胃肠炎
概述:病毒性胃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
-
幼儿急疹
概述: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急性良性玫瑰样发疹,其特征为热退疹出。其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DNA类病毒。全身症状轻。幼儿急疹的治疗措施:幼儿急疹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即可,积极退热,避免高热惊厥,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辅助治疗。
-
亲嗜性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即RNA病毒,需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将RNA转变为cDNA,再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蛋白酶作用下扩增的一类病毒。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