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状结肠镜检查
概述:乙状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乙状结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对原因不明的血便、黏液便、里急后重、粪便变细等,均应考虑做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软式乙状结肠镜操作规范与结肠镜检查相同,硬管型乙状结肠镜检查时,患者取胸膝位,如患者不能采取该体位,检查又不能合作,检查很难成功,可改用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
-
膝胸位
膝胸位(knee-chestposition)为中医肛肠科学体位,是指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暴露,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或身体肥胖的病人。还适用于乙状结肠镜检查时。
-
膀胱瘘
概述:临床上膀胱瘘患者较常见,其可与皮肤、肠道、女性生殖器官相通,原发病往往是泌尿系统外疾病。经瘘管插管灌造影剂常可帮助确诊。(2)膀胱阴道瘘:较为常见,常继发于产科、外科或放射性治疗损伤或宫颈癌引起,在膀胱镜下经瘘口插管可直接与阴道相通,阴道造影常能很好显示输尿管阴道、膀胱阴道和直肠阴道瘘。
-
疱疹性外阴阴道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疱疹性外阴阴道炎此是由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所致,多由性交传染,比疱疹性口龈炎少见。(一)、止痛给予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赛庚啶亦可减轻其疼痛,各种安定药对后遗神经痛有效,如阿米替林与奋乃静或氟奋乃静或硫利达嗪合并使用,多在1~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擦。
-
常规诊疗包
常规诊疗包1.换药包(1)普通包:弯盘1,换药碗1,止血钳1,无齿镊1,方纱2,棉球7,纱球3,衬垫1,包布1。9.十二指肠引流包弯盘1,无齿镊1,止血钳1,十二指肠管1,20ml注射器1,棉球3,治疗巾1,方纱3,另备无菌液状石蜡1小瓶。中心静脉压测定表及抗凝剂由科室自备。
-
直肠癌
概述:直肠癌是指从齿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虽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时尚有横向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的可能,根治性手术需包括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和肛提肌,故无法保留肛括约肌。(二)化学治疗同结肠癌。
-
肠息肉病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性息肉病等。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
-
清洁灌肠
操作名称:灌肠术-清洁灌肠概述:清洁灌肠即通过反复多次地灌肠,清洁肠道,多用于肠道手术前的准备及某些特殊检查(腹部X线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禁忌证:1.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吸收。2、每次大量清洁灌肠时,注意观察和记录灌入量与排出量应基本相符,防止水中毒。
-
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操作名称乙状结肠镜检查术适应症1、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便血等疑有乙状结肠病变者。用品及准备乙状结肠镜检查包一套,照明装置,长棉拭、液体石蜡,止血粉、孟氏溶液、明胶海棉或10%硝酸银及生理盐水。10%福马林一小瓶,高频电仪等。7、如行组织活检,可在病变部选择血管稀少处钳取米粒大小的肠粘膜1-3块。
-
直肠内套叠手术
手术名称:直肠内套叠手术别名:直肠内套叠症手术分类:普通外科/肛管、直肠手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48.7904概述:直肠内套叠手术用于直肠内套叠的手术治疗。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麻醉和体位:腰麻、骶麻或局麻,常用截石位。
-
直肠内套叠症手术
手术名称:直肠内套叠手术别名:直肠内套叠症手术分类:普通外科/肛管、直肠手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ICD编码:48.7904概述:直肠内套叠手术用于直肠内套叠的手术治疗。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麻醉和体位:腰麻、骶麻或局麻,常用截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