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大部分发生在三角区、两侧壁及颈部。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增生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乳头状瘤;经腹实施超声显像在诊断膀胱肿瘤分期上也是一个无创性方法,在确定有无明显肌层浸润率按王文成等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152)可达84.8%。
-
膀胱腺癌
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其中主要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癌的0.9%~④无其他原发癌。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和膀胱肿瘤十分相似,一般需经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时常引起排尿梗阻,黏膜充血,如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且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
膀胱印戒细胞癌
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其中主要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癌的0.9%~④无其他原发癌。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和膀胱肿瘤十分相似,一般需经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时常引起排尿梗阻,黏膜充血,如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且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
膀胱黏液腺癌
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其中主要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癌的0.9%~④无其他原发癌。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和膀胱肿瘤十分相似,一般需经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时常引起排尿梗阻,黏膜充血,如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且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
膀胱胶样癌
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其中主要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癌的0.9%~④无其他原发癌。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和膀胱肿瘤十分相似,一般需经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时常引起排尿梗阻,黏膜充血,如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且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
老年膀胱癌
发病机制:移行上皮性肿瘤: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移行上皮层次增多,不规则,失去正常形象。表浅膀胱癌的治疗:(1)经尿道切除:表浅膀胱肿瘤最适宜经尿道切除。女性侵及膀胱颈;相关药品: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甲氨蝶呤、硫酸长春碱、长春碱、氟尿嘧啶相关检查:色氨酸
-
老年人膀胱癌
发病机制:移行上皮性肿瘤: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移行上皮层次增多,不规则,失去正常形象。表浅膀胱癌的治疗:(1)经尿道切除:表浅膀胱肿瘤最适宜经尿道切除。女性侵及膀胱颈;相关药品: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甲氨蝶呤、硫酸长春碱、长春碱、氟尿嘧啶相关检查:色氨酸
-
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
手术名称: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别名: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烙术;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良性乳头状瘤,但易复发,并可癌变。3.难以计数的多发性乳头状浅表性膀胱肿瘤。用镊子轻轻提起肿瘤蒂部,如能松松提起说明肿瘤尚未浸润至肌层。14d,如膀胱内无继发性出血,可拔除膀胱造口管。
-
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烙术
手术名称: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别名: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烙术;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良性乳头状瘤,但易复发,并可癌变。3.难以计数的多发性乳头状浅表性膀胱肿瘤。用镊子轻轻提起肿瘤蒂部,如能松松提起说明肿瘤尚未浸润至肌层。14d,如膀胱内无继发性出血,可拔除膀胱造口管。
-
部分膀胱切除术
手术名称:部分膀胱切除术别名:膀胱部分切除术分类:泌尿外科/膀胱手术/膀胱肿瘤的手术治疗ICD编码:57.601概述:膀胱肿瘤是泌尿男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上皮性肿瘤,约占95%以上。6.7%,腺癌占0.5%~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良性乳头状瘤,但易复发,并可癌变。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图解⑴灌注膀胱,注意灌洗液瓶的高度,两瓶交替使用⑵经尿道电切小乳头状瘤a.切断最后的蒂纤维⑶经尿道电切中等大小带蒂乳头状瘤图1经尿道的膀胱手术⑴置电切镜⑵电切膀胱底部的肿瘤图2电切膀胱膨出中的肿瘤适应证表浅膀胱肿瘤、未浸及粘膜下层者,不论其大小、部位和病理分级,均可适用。
-
输尿管肿瘤
鳞状上皮癌、腺癌较少。在占少数的良性肿瘤中以上皮性乳头状瘤最常见,约占75%,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常与恶性肿瘤并发,文献报道约18%的恶性肿瘤发生(同时或异时)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因此对于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有必要排除输尿管恶性肿瘤,另一良性肿瘤为纤维上皮息肉。梗阻上方有不同程度积水,肾功能减退;
-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膀胱肿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2号)印发。2.体格检查。: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C79.1,D09.0,D30.3,D41.4膀胱肿瘤疾病编码。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2.拔除尿管。
-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临床路径(2016版)
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1.病史:无痛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4.术中、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下肢静脉血栓等。
-
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2.拔除尿管。
-
膀胱部分切除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图解⑴切除膀胱肿瘤⑵修复膀胱壁图1膀胱部分切除术适应证膀胱能扩张部分(尤其膀胱顶部)发生局限的无蒂或短蒂肿瘤时,可做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前经膀胱镜检查确认的膀胱恶性肿瘤,需在镜检的同时,在肿瘤周围的膀胱壁取活组织检查,查明肿瘤周围的组织有无癌细胞浸润。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头稍低。
-
带蒂大网膜膀胱成形术
本手术的缺点较多,处理也甚棘手,如术后伤口感染、漏尿、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以及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6.放置引流:在腹壁另作切口将输尿管支架管引出体外。耻骨后留置橡皮引流条或双腔乳胶引流管。7.缝合切口常规缝合腹壁切口。无尿意感,即尿液充盈时,仅下腹部有胀感,而膀胱残腔对尿液充盈不敏感。
-
膀胱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膀胱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膀胱检查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膀胱肿瘤。2.膀胱结石。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4)经直肠检查膀胱与检查前列腺方法相似。(3)膀胱腔内有无异常回声,注意异常回声的部位、强度、形状、大小、移动性、后方声影及其与膀胱壁的关系。观察其随体位改变的移动情况。
-
肾盂肿瘤
肾盂最常见的肿瘤是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和移行上皮癌,占90%。肾盂癌单发性肿瘤行肾切除术和不完全性输尿管切除术后,12%在输尿管残端发生移行细胞癌,20%的患者以后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症状体征:本病临床多见于40~晚期可有厌食、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等表现。B型超声、CT、MRI检查显示血管瘤的密度低于软组织肿块;
-
膀胱平滑肌瘤
发病机制:根据肿瘤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分为膀胱黏膜下、膀胱壁间和膀胱浆膜下3型,其中以膀胱黏膜下型最为常见,约占63%,其次为膀胱浆膜下型,约占30%,膀胱壁间型占7%。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伴有血尿时可有红细胞。膀胱平滑肌瘤的治疗:膀胱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治疗应以保存膀胱为原则。
-
膀胱平滑肌良性肿瘤
发病机制:根据肿瘤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分为膀胱黏膜下、膀胱壁间和膀胱浆膜下3型,其中以膀胱黏膜下型最为常见,约占63%,其次为膀胱浆膜下型,约占30%,膀胱壁间型占7%。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伴有血尿时可有红细胞。膀胱平滑肌瘤的治疗:膀胱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治疗应以保存膀胱为原则。
-
膀胱尿道异物
也可有膀胱区手术的病史。体格检查:位于前尿道的异物可在尿道外口窥见或在体表被触及。穿孔:异物机械地刺激膀胱壁,日久形成溃疡而穿出膀胱至腹膜腔、膀胱周围间隙、直肠或阴道,常造成膀胱阴道瘘、膀胱周围炎、腹膜炎等。因异物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而以异物为核心形成结石者,在KUB平片及IVU中还可显示出结石的阴影。
-
膀胱镜检查技术
膀胱镜检查时,通过对膀胱、输尿管口及后尿道的全面观察,和输尿管插管后所作的分侧肾功能、分侧肾盂尿及逆行性肾盂造影等检查,常可确定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部位和范围。平片上的不透光阴影,并不一定是尿路结石,腹腔的钙化淋巴结或静脉石在X光片上亦可显示类似阴影。方法:取膀胱结石位,在无菌操作下,用1%的卡因3~
-
膀胱嗜铬细胞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膀胱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别名: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分类:泌尿外科/肾上腺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摘除术ICD编码:57.5901概述:膀胱嗜铬细胞瘤大都生长在输尿管与膀胱的连接部,尿道内口三角区。肿瘤生长在粘膜下的壁层,可向内外浸润生长。麻醉和体位: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
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膀胱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别名: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分类:泌尿外科/肾上腺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摘除术ICD编码:57.5901概述:膀胱嗜铬细胞瘤大都生长在输尿管与膀胱的连接部,尿道内口三角区。肿瘤生长在粘膜下的壁层,可向内外浸润生长。麻醉和体位: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
D-二聚体
概述:纤溶酶可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此酶是纤维蛋白溶解的关键酶。这种交联的纤维蛋白在裂解时产生具有特异性的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理情况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出血的危险信号。继发性(反应性)纤溶亢进:FDP水平升高并非某原发病的指标,尿中FDP浓度升高,在感染如肾小球肾炎或膀胱肿瘤均可发生。
-
膀胱嗜铬细胞瘤
概述:膀胱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ofbladder)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另一部分嗜铬母细胞随交感神经母细胞移行至椎旁或主动脉前交感神经节,形成肾上腺外嗜铬细胞。11周时即发育成熟,比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成熟还早。相关药品:氧、酚妥拉明、肾上腺素、酚苄明相关检查:儿茶酚胺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术分类:泌尿外科/腔道泌尿外科手术/膀胱疾病的腔内手术ICD编码:57.4901适应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膀胱肿瘤的原位癌范围直径在5mm以下,外向性癌和内翻乳头状癌直径在5cm以下,浸润性癌B1T2期,低级别。取组织活检确定级别。应无明显血液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电切时可根据切除部位进行体位调整。
-
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2号)印发。2.体格检查。: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1,N13.202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概述: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炎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在有刺激性排尿症状和细菌培养阴性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中,还应仔细地分析是否有膀胱肿瘤,特别是膀胱癌的存在,这时除作尿细胞学检查外,还须作膀胱镜检查。预防:因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未明,因此本病难以预防。
-
出血性膀胱炎
概述:出血性膀胱炎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产生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另外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急性膀胱炎:也可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相关药品:白消安、环磷酰胺、硝酸银、甲醛溶液、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相关检查:血红蛋白
-
末端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3.带蒂皮管输尿管造口术将下腹部侧腹壁形成带蒂皮管,将输尿管末端经形成的皮管中引出,并开口于皮管的尖端。另外一种方法是将皮肤切口切成弓状,将切口的中央做成相互对等的两块舌形皮瓣,两皮瓣对拢形成乳头,输尿管口从中拉出吻合(图7.3.4.2-4),插入留置导尿管。
-
膀胱动脉造影
操作名称:膀胱动脉造影适应证:膀胱动脉造影适用于:1.膀胱肿瘤诊断及介入治疗前后。禁忌证:1.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2)对比剂并发症:休克、惊厥、癫痫和脑水肿、喉头水肿、喉头或(和)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
膀胱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膀胱CT检查技术适应证:膀胱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膀胱和输尿管肿瘤。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根据病情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
末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3.带蒂皮管输尿管造口术将下腹部侧腹壁形成带蒂皮管,将输尿管末端经形成的皮管中引出,并开口于皮管的尖端。另外一种方法是将皮肤切口切成弓状,将切口的中央做成相互对等的两块舌形皮瓣,两皮瓣对拢形成乳头,输尿管口从中拉出吻合(图7.3.4.2-4),插入留置导尿管。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2号)印发。: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2.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3.耻骨上造瘘口无漏尿。
-
肾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肾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2号)印发。2.体格检查。: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D09.101肾癌疾病编码。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
肾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肾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2号)印发。2.体格检查。: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0,N13.201肾结石疾病编码。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3.D-J管位置正常。
-
膀胱癌临床路径(2016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免疫组化(必要时);2.手术方式:膀胱动脉造影、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术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化学治疗药物等。:1.术后不良反应消失。
-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适应证:1.膀胱内手术(如取膀胱结石、异物),切除带蒂的膀胱肿瘤、膀胱憩室,以及膀胱损伤修补等。7.引流、缝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在膀胱前间隙置一香烟引流,由腹壁切口的下角引出。逐层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和皮肤。2.分离腹膜反折时,应避免分破,以防漏尿,污染腹腔。
-
全膀胱切除术
手术图解⑴推开膀胱前上方的腹膜⑵分离右侧输尿管⑶显露左侧输尿管及膀胱⑷切断输尿管⑸分离膀胱至前列腺顶部⑹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⑺切断、上翻尿道⑻切断、缝扎前列腺侧韧带⑼整块切除膀胱后⑽膀胱窝放置香烟引流图1全膀胱切除术适应证1.膀胱基底部或颈部浸润性恶性肿瘤或膀胱广泛乳头状肿瘤,用其他方法不能治疗者。
-
膀胱葡萄状肉瘤
概述:葡萄状肉瘤又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骨骼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膀胱。膀胱横纹肌肉瘤分类: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流行病学:RMS是小儿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4%~相关药品: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
-
尿素氮
升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炎、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恶性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3)某些药物可使血尿素氮升高,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氯噻酮、呋塞米、水合氯醛、庆大霉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
-
膀胱造影
操作名称:膀胱造影适应证:膀胱造影适用于:1.膀胱肿瘤、憩室、结石、结核、慢性炎症及其所伴随的挛缩。(3)膀胱右后斜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左侧抬高取右后斜位,冠状面与台面约呈45°,耻骨联合左缘5cm处的纵线与台面正中线重合。(2)对比剂注入膀胱后,依次摄取膀胱区前后位及膀胱右后斜位、膀胱左后斜位。
-
膀眈胱葡萄状肉瘤
概述:葡萄状肉瘤又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骨骼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膀胱。膀胱横纹肌肉瘤分类: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流行病学:RMS是小儿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4%~相关药品: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
-
膀胱横纹肌肉瘤
概述:葡萄状肉瘤又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骨骼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膀胱。膀胱横纹肌肉瘤分类: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流行病学:RMS是小儿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4%~相关药品: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