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颅
无颅即无颅畸型。有连续产生本病患者的妇女,因而历来认为是遗传的,但现在认为在胚胎期中由于影响母体的外因的作用有较多形成的可能性。从病理解剖来看,多缺中脑的一部分和脑干以外的部分,有时缺少全部脊髓,脑下垂体缺如或异常,往往有副肾缺陷或皮质发育不良,躯体一般发育良好,但眼球突出成异常面貌(蛙脸)。
-
脑干肿瘤
疾病代码:ICD:D33.1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干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室管膜瘤为长T1,长T2,向脑干外发展至第四脑室或小脑脑桥角,血管网状细胞瘤为长T1及长T2,球形位于延髓后方。结核球为环形高密度。脑桥及延髓背侧肿瘤采取颅后窝正中入路;
-
小脑下后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小脑下后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0概述:小脑下后动脉(PICA)是椎动脉颅内段的最大分支,其起点约在枕骨大孔上10mm,椎基底动脉交界处近侧15mm处的椎动脉干上,与第9、10、11、12颅神经毗邻。切除枕骨和第1、2颈椎椎板(图4.4.2.13-12)。
-
小脑上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迅速平稳。从同侧进入时,动脉瘤顶常将瘤颈遮挡,以致无法分离,而且动眼神经也挡在视线和动脉瘤之间,必须牵开方能显露,从对侧进入则可先看到瘤颈(图4.4.2.12-5)。3.枕下入路:三叉神经从桥脑发出点以远的小脑上动脉远侧段的动脉瘤,可经枕下入路将其夹闭(图4.4.2.12-7)。
-
大脑后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后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8概述:发生于大脑后动脉P1段的动脉瘤,其手术入路和显露方法与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相同,在此不予赘述。麻醉和体位:全麻。在矢状窦的后部一般没有重要的桥静脉汇入,在牵离枕叶时多无困难。
-
筛窦恶性肿瘤
4.修补颅底骨缺损和硬脑膜缺损如切除颅底骨缺损大于2cm,为避免术后颅内容疝入鼻腔鼻窦,多主张用自体骨或带蒂颅骨骨膜予以修补,也可用有机玻璃或人工骨水泥等材料重建颅底骨缺损、硬脑膜缺损,无论大小都应认真修补,以防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并发症。一般认为眼球筋膜囊对肿瘤侵入有较强的阻力。
-
外伤后颅内积气
概述:外伤后颅内积气又称外伤性气颅,其发生率约为颅脑损伤的9.7%。诊断:气颅早期较易遗误,诊断主要靠X线照片或CT扫描检查,可见颅腔内积气,少量气体多分散在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大量积气常在额颞顶部,尤其是额部为著,严重时双额部大量积气,在CT扫描断面图上恰似山嵴状而呈“富士山征”。
-
脑梅毒瘤
疾病别名树胶肿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梅毒瘤又称树胶肿,较结节性梅毒疹少,损害多为一处,也可多处。
-
硬脑膜动静脉瘘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较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后天获得,常由于外伤、炎症或肿瘤(如脑膜瘤)压迫等原因造成硬膜大静脉窦的狭窄或闭塞形成的,但在10岁以下的患儿脑血管畸形中也常常可见到,而且无任何明显的诱因,因此认为多为先天性原因造成的。经动脉和静脉两条途径栓塞瘘口。
-
鼻咽癌的手术疗法
鼻咽癌的手术疗法手术图解图1硬腭舌形切口图2剥离硬腭粘骨膜瓣图3凿去骨质,在硬腭后缘切开鼻底粘膜图4暴露肿瘤组织适应证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原发病灶退缩不全,尚有残余,或癌肿复发,不适于再放疗,癌肿比较局限,无颅底骨质破坏或脑神经损害,无远处转移,全身情况较好者。麻醉全身麻醉,插管,喉咽用长纱条填塞。
-
脑梅毒瘤(树胶肿)
有条件的单位尚可进行血清和脑脊液的各项试验检查,包括性病研究试验室试验(简称VDRL)、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简称FTA-ABS)和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简称TPI),如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试验阴性者,则排除神经梅毒的诊断。当出现明显颅内高压征或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药物治疗无效时,则需开颅手术,切除脑梅毒瘤。
-
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6概述: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之后又一重要分支。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迅速平稳。剥离动脉瘤和夹闭瘤颈时用药物将平均动脉压降到(70~扩容可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和血浆代用品。
-
颅后窝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颅后窝血肿清除术别名:后颅窝血肿清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手术/颅脑闭合伤手术ICD编码:01.3902概述:颅后窝血肿比较少见,约占颅脑损伤的0.2%,占颅内血肿的2.6%。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来源于小脑表面的血管或注入横窦的静脉,亦可来源于横窦和窦汇的损伤。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后颅窝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颅后窝血肿清除术别名:后颅窝血肿清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手术/颅脑闭合伤手术ICD编码:01.3902概述:颅后窝血肿比较少见,约占颅脑损伤的0.2%,占颅内血肿的2.6%。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来源于小脑表面的血管或注入横窦的静脉,亦可来源于横窦和窦汇的损伤。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脑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脑内血肿清除术别名: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处理:与一般开颅术后处理相同,但对下列情况应予特殊处理:1.脑疝时间较长,年老体弱,或并发脑伤较重,脑疝虽已回复,但估计意识障碍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2.对继发脑干损伤严重,术后生命体征又不平稳,可进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疗法。
-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脑内血肿清除术别名: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处理:与一般开颅术后处理相同,但对下列情况应予特殊处理:1.脑疝时间较长,年老体弱,或并发脑伤较重,脑疝虽已回复,但估计意识障碍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2.对继发脑干损伤严重,术后生命体征又不平稳,可进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疗法。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别名:慢性硬膜下出血清除术;因此,在治疗上除了将囊内液体排空外,还需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的方法将局部的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尽可能地冲洗掉,然后进行引流。腔内置引流管引流。3.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时,亦可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可以使止血更为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
-
慢性硬膜下出血清除术
手术名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别名:慢性硬膜下出血清除术;因此,在治疗上除了将囊内液体排空外,还需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的方法将局部的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尽可能地冲洗掉,然后进行引流。腔内置引流管引流。3.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时,亦可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可以使止血更为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
-
子宫收缩过强
由于宫缩过频,致使胎盘血循环受影响,易发生胎儿窘迫、死产或新生儿窒息等。对阵缩过强及有急产史者,应加强观察并提前作好接生准备,也要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急救的准备。消毒不严者,母子均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给婴儿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产后仔细检查产道,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颅内出血及感染。
-
眶上缘切口额窦外板骨板成形额窦骨瘤切除术
78%,生长十分缓慢,较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压迫硬脑膜,侵入眼眶、颅内、嗅区,或阻塞鼻额管。此类病例宜行额部发际内大冠状切口,形成额部骨瓣,直视下由前颅底硬脑膜外分离。术前准备:1.正侧位X线摄片,较复杂者宜行CT扫描。2.有硬脑膜损伤的病例,术后要应用足量抗生素,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合并症及脑脊液鼻漏。
-
眼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眼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203概述:眼动脉瘤发生于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处,其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3%~动脉瘤的瘤顶可指向4种方向:①视神经-视交叉上型,瘤从颈内动脉内侧壁长出,瘤顶指向上内侧,位于视神经-视交叉之上;④瘤颈处被前床突掩盖;
-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夹闭术
在眼动脉段的内侧发出垂体上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用亚低温,连续监测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当阻断颈内动脉时适当升高血压以促进侧支循环,手术开始时给予甘露醇以助脑松弛和脑保护。亦可经动脉腔内向颈内动脉送入一个球囊,在需要阻断时将球囊充盈,但这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遇有大出血时不及上述阻断器操作灵便。
-
大脑前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前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4概述:大脑前动脉以前交通动脉为界分为大脑前动脉近侧段(A1)和远侧段(A2)。也可在瘤囊上开一小孔,用吸引器对准小孔吸空瘤囊,然后迅速夹闭瘤颈(图4.4.2.5-7)。扩容可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和血浆代用品。
-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3概述:大脑中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8.2%~如瘤顶处破裂,可先用动脉瘤夹夹住破口近侧的瘤体,暂时止血后再继续分离瘤颈。2.正确辨认大脑中动脉主支的分叉部一般情况下,M1段外侧依次分出钩回动脉、颞极动脉和颞前动脉。
-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201概述: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2.9%~Yasargil认为充分敞开终板池有三个理由:①抬起额叶时可能牵拉跨过大脑前动脉的蛛网膜索带,以致阻断其血流,并可将牵拉力传达到动脉瘤;2.牵拉额叶要轻柔。
-
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05概述:有少数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在矢状窦或大脑镰两侧生长,瘤组织可跨越上矢状窦,将静脉窦包围,窦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如大脑表面回流静脉不出现淤血,表明已建立侧支循环,可行该段矢状窦切除。
-
脑积水侧脑室脉络丛内镜电凝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侧脑室脉络丛内镜电凝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1401概述:采用内镜电凝烧灼双侧脑室脉络丛,为治疗脑积水的传统方法。术前1h再给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5天,夹闭后无颅内高压表现即可拔出引流管。
-
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别名: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201概述:脑积水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手术治疗方法较多。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3.术毕,脑室内充满林格液,以防术后脑部塌陷致硬脑膜下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
-
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别名: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201概述:脑积水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手术治疗方法较多。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3.术毕,脑室内充满林格液,以防术后脑部塌陷致硬脑膜下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
3.有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在指导医师指导下,至少参与60例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操作,并参与20例以上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手术方式的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并发症处理和随访等。
-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
概述: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均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特别是位于额、颞前份和底部的浅层脑内血肿,往往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相伴发,临床表现急促。手术方法多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术,于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及挫碎糜烂脑组织后,应随即探查额、颞叶脑内血肿,予以清除。嗣后,至2~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尚应询问是否接受器官移植、是否为AIDS病患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2.体检检查神经系统有无颅内高压和脑损害或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
-
脑蛛网膜炎及囊肿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2)颞肌下减压术:适用于大脑半球蛛网膜炎,伴有颅内压增高。(3)颅后窝粘连剥离或蚓部造口术:手术将中孔粘连剥开或切除囊肿。
-
化脓性脑膜脑炎
疾病病因: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化脓症、蜂窝织炎、脊柱或颅骨骨髓炎、脑脓肿、颅脑外伤、手术等引起细菌感染入脑。常规行脑脊液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注意有无脑脓肿、硬膜下积脓或积液及脑积水。对积液量大引起颅内高压、惊厥、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可行持续引流或手术摘除囊膜。
-
脑动静脉畸形(AVM)
疾病名称:脑动静脉畸形(AVM):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位于脑的浅表或深部。了解脑脊液是否血性并作红细胞计数。7.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DSA)可了解AVM的部位、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大小以及引流静脉,了解是否伴有动脉瘤、静脉瘤、动静脉瘘及脑盗血情况。
-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基本信息: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年11月13日(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印发。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或口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