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Z/T 244-2017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用插值法从表C.1可查得中子辐射场注量到男性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用式(9)计算受照皮肤吸收剂量DsB.3.3有场所监测信息:例:若进行Am-241/Be中子源操作的一个女性工作人员受到事故照射,事故期间受照部位周围剂量当量的监测结果为500mSv,中子的平均能量为4.5MeV,估算这个工作人员受照部位的皮肤吸收剂量。
-
GBZ/T 301-2017 电离辐射所致眼晶状体剂量估算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6电子外照射眼晶状体吸收剂量估算方法:6.1有注量信息的剂量估算:6.1.1公式(13)是有辐射场注量相关信息时,眼晶状体吸收剂量用式(13)进行估算:式中:DL——眼晶状体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瑞(mGy);解:因X射线的平均能量为30keV,而且可近似地视为AP入射方式的垂直入射。
-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是指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100nm的电磁辐射。电离(ionization)是指从一个原子中丢失一个电子的过程。
-
GBZ 112—2017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
——名词术语中删除了应急照射、个人剂量计、生物剂量计、工作场所监测及生物样品分析,修改辐射工作人员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检测为个人剂量监测、医学追踪观察为医学随访,增加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本标准适用于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罹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剂量评估原则是放射性疾病特有的内容。
-
全国核应急宣传周
每年的7月3日-9日是全国核应急宣传周。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mSv(1Sv=1000mSv),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mSv,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mSv,吸入(主要是氡)产生的为1.2mSv,食入为0.3mSv。自发现电离辐射现象以来,已经研究和开发各种各样的电离辐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表。
-
GBZ 107—2015 职业性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
绝经的处理原则见5.3.2。A.2放射性性腺损伤属组织反应,存在阈剂量值,因照射条件和个人辐射敏感性不同,本标准提供的阈剂量为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的参考值。4.卵巢功能检查中,除基础体温测定,阴道脱落细胞及宫颈粘液检查外,增加了B超监测卵巢功能检查;包括垂体促卵泡激素、垂体促黄体激素、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
-
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大纲(2021年版)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诊断能力培训:本大纲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除《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职业性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和冻伤外,还包括噪声所致的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的职业性噪声聋及职业性爆震聋。了解职业健康监护选检项目及其意义。
-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军事医学2013年版)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军事医学2013版)(执业医师):前言:军队承担着保卫国家和平与安全的神圣使命。3.掌握维护军人健康和提高军事作业能力的卫生学保障原则和措施。5.具备军队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卫生防疫、医疗救治、核化生武器损伤防护等基本技能。本大纲自2013年起施行。
-
核事故
概述:核事故(nuclearaccident)是指核电厂或其他核设施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隐蔽措施:隐蔽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
GBZ 117—2022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5探伤机的放射防护要求:5.1X射线探伤机:5.1.1X射线探伤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00cm处的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在随机文件中应有这些指标的说明。c)确认放射源锁紧装置工作正常;7.2分区设置:7.2.1探伤作业时,应对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将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
GBZ 115—2023 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
q)更改了放射防护检测方法的要求(见8.2,2002年版的10.3);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98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a)射线装置外壳;5.6.4闭束型射线装置的外壳等闭合应与高压或遮光器联锁,确保使用时射线装置闭合。
-
GB/T 31179—2014 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勇、谭琪、沈蕙、朱虹、张敏婕。如吸入微小物体进入支气管或气道深部;4.7.4高强度光的健康危害:婴幼儿对高强度光缺乏自我保护措施。4.11学习疲劳对健康的危害:学习负担过重,长时间的静坐与学习,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地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
放射性皮肤癌
定义:放射性皮肤癌(radiationskincancer)是指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组织病理学:病变皮肤组织病理学证实存在恶性肿瘤细胞(恶性黑色素瘤除外),必要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0:未发现原发肿瘤。Tis:原位癌。4癌性创面紧邻大血管、神经、骨骼及关节的需要积极保护比邻器官功能。
-
GBZ 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3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的性能要求:3.1设备技术要求:3.1.1X射线管头组装体:3.1.1.1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并加以锁紧。5工业X射线现场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5.1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分区设置要求:5.1.1探伤作业时,应对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
GBZ 101—2020 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
标准正文: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处理原则。5.3.2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6.3.2临床型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脱离放射工作;c)原发性甲状腺癌诊断明确;
-
辐射遗传学
近几十年来,由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宇宙空间的探索,以及原子能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研究上的广泛应用,人们接触射线越来越多,要求阐明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规律和机理,防止辐射危害,以及更有计划地通过辐射选育动、植物和微生物的优良品种等,也越来越迫切,从而推动了辐射遗传学迅速发展。
-
GBZ 264—2015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ICS13.100C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64—2015《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RadiologicalprotectionrequirementsformedicalX-raydiagnosticsysteminstalledonvehicl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1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6月01日起实施。
-
GBZ 143—2015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5.2辐射安全标志:在辐射源箱体上、辐射工作场所边界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7.1.4加速器输出剂量联锁X射线检查系统的加速器输出剂量超出预定值时,加速器应能白动停止出束。7.5γ射线检查系统的附加要求:7.5.1密封放射源的级别,按密封放射源活度应达到GB7465的要求。e)测量并记录监督区外边界的周围剂量当量率;
-
GBZ 169—2020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4诊断程序:4.1接诊: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履行职业病诊断告知义务,告知放射工作人员(简称“就诊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流程,发放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就诊指南。2.职业史(包括非放射工作史、放射工作职业史和异常照射史);放射性皮肤癌:在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基础之上,多伴有难愈合性溃疡。
-
放射性皮炎
一般分为三度。红斑初起时,表皮、毛发和皮脂腺内增殖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可受抑制,而细胞分化,角化和脱落未受辐射的影响,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表皮变薄。相关药品:氧、放线菌素D、甲硝唑、氯喹、甲氧沙林、补骨脂素、扑粉、炉甘石、炉甘石洗剂、甲紫、醋酸、鱼肝油软膏、硫酸铜、氟尿嘧啶、人血白蛋白
-
放射性皮肤炎
一般分为三度。红斑初起时,表皮、毛发和皮脂腺内增殖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可受抑制,而细胞分化,角化和脱落未受辐射的影响,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表皮变薄。相关药品:氧、放线菌素D、甲硝唑、氯喹、甲氧沙林、补骨脂素、扑粉、炉甘石、炉甘石洗剂、甲紫、醋酸、鱼肝油软膏、硫酸铜、氟尿嘧啶、人血白蛋白
-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二)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十二)未按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或者未建立健康档案的;
-
GBZ/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ICS13.100C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49—2015代替GBZ/T149—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Requirementsofradiologicalprotectiontrainingforthemedicalradiationworker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1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6月01日起实施。f)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定义: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chronicradiationinjuryofskin)是指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剂量限值照射,累积剂量一般大于15Gy,数年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皮肤溃疡,亦可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炎或溃疡。表2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度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辐照食品
辐照食品指的是利用辐照加工帮助保存食物,辐照能杀死食品中的昆虫以及它们的卵及幼虫,使食物更安全,延长食品的货架期。2010年11月15日,国家发布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经电离辐射处理过的保健食品,应当标注“辐照食品”或“本品经辐照”字样。
-
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
不同类别突发中毒事件(按照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如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投毒等)的特征、处理要点以及与其他群体事件的鉴别要点等内容。:过量照射人员的处置、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等。:日本福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巴西事故、国内有关辐射事故等案例。
-
辐射性白内障
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甚为敏感。辐射性白内障可引起眼睑放射性皮炎、急性假膜性结膜炎、睑球粘连、角膜溃疡、视网膜放射性损伤、急性放射病等合并症。3.慢性X线等辐射损伤晶状体,混浊多从后极部开始,初可有后囊下皮质小泡,后囊下呈雾状混浊及后囊下皮质点片状混浊3种表现,可单独发生,但多为混合型。
-
放射性内障
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甚为敏感。辐射性白内障可引起眼睑放射性皮炎、急性假膜性结膜炎、睑球粘连、角膜溃疡、视网膜放射性损伤、急性放射病等合并症。3.慢性X线等辐射损伤晶状体,混浊多从后极部开始,初可有后囊下皮质小泡,后囊下呈雾状混浊及后囊下皮质点片状混浊3种表现,可单独发生,但多为混合型。
-
WS/T 615—2018 辐射生物剂量估算 早熟染色体凝集环分析法
4.2.6固定:每离心管中加入8mL固定液,轻轻吹吸混匀,室温固定20min,250g离心10min,弃上清液。8质量控制:8.1进行早熟染色体凝集制备与分析的实验室应有2名(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和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早熟染色体凝集环显微镜下分析技术。A.1.3光学显微镜:用于分析早熟染色体凝集环。
-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并发症:可见巨脾,肝脏、淋巴结肿大,视盘水肿,肺功能障碍,脾梗死,出血,髓外浸润等。⑤CFU-GM培养呈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急淋变约占2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相关药品:溶菌酶、胶原、白消安、羟基脲、干扰素相关检查:尿溶菌酶、溶菌酶、白细胞计数、有核红细胞、干扰素
-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1992年10月31日发布施行。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核设施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根据放射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条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甲类:在此类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可能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三;
-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4)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1980年发现两个人工合成DNA片段呈左旋双螺旋,人们普遍希望了解自然界有无左旋DNA存在;
-
医用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由物理学与生物学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最迅速的部门之一。8.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它的兴起是由于人们对认识生命运动规律、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的需要。用来携带药物的人工膜由类脂组成,称为脂质体,由脂类在水相中振荡生成。
-
X射线诊断设备(第二类)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6)具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是否具有动态范围、对比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伪影的要求(YY/T0106中4.1.16~(十三)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X射线机注册单元划分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要求,“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为划分依据”实施。
-
WS 457—2014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
f)制定符合放射防护要求的放射事故应急预案;5.2应将以下场所设置在紧邻控制区,并确定为监督区,以防止放射性污染向清洁区的扩散:a)含放射性核素生物样品的检测与测量场所;b)乙级场所,地面易清洗且不易渗透,表面易清洗,应安装通风橱,室内通风良好,应设立特殊下水系统,并配有清洁与去污设备;
-
GBZ/T 256—2014 非铀矿山开采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
ICS13.100C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56—2014《非铀矿山开采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Radiologicalprotectionrequirementsforradonexposureinthenon-uraniummining)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10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3月01日起实施。d)通风系统应连续运行。
-
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活动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以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为其主要表征。太阳活动强时可放射出高通量的电离辐射,尤其是太阳耀斑出现时,发射出大量的紫外线和带电粒子,可影响短波通讯及地球的气候、生命活动、人类健康。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包含着的12年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
GBZ 121—2017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3.1后装治疗afterloadingtherapy用遥控或手动的传动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密封放射源从贮源器到预先定好位置的施源器之间传送来进行身体中的腔内治疗。4.2贮源器:4.2.1放射源运输贮源器表面应标有放射性核素名称,最大容许装载活度和牢固、醒目的、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控制台上应有紧急停机开关。
-
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电离辐射的涉嫌包括中子、X线、γ线及高能量的β线,照射晶状体后会导致白内障。后期可有盘状及楔形浑浊,最后形成全白内障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预后及预防:-特别提示:1、注意精神调摄:遇事泰然处之,心胸应宽广,保持情绪舒畅,要制怒;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三章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第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
放射医学
自1895年伦琴(WCRoentgen)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医学经历了110余年的发展历程。放射医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损伤与修复的规律,放射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医学监督和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
-
GBZ/T 257—2014 移动式电子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ICS13.100C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57—2014《移动式电子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Radiologicalprotectionrequirementsofmobileelectronacceleratorforintraoperativeradiotherap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10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3月01日起实施。
-
GBZ/T 163—2017 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本标准代替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与GBZ/T163—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医学随访、随机性效应等的定义(见3.2和3.3),修改了电离辐射远后效应的定义(见3.1,2004年版的第3章);检查项目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应采用CB法进行培养和分析。
-
放射性白内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因放射线所致的晶状体混浊,称为放射性白内障,也有人将其归入外伤性白内障。初期晶体后囊膜下有空泡和灰白色颗粒状混浊,小点状混浊逐渐发展为环状混浊,前囊膜下皮质有点状、线状和羽毛状混浊,从前极向外放射。2、绕核性白内障、全白内障等:明显影响视力者应手术治疗。
-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WarningSignsforOccupationalHazardsintheWorkpla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3年6月3日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嚣”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是指能量以电磁场中电磁波和光子(量子理论中说明两者选一)的形式在空间传播。人体能大部分吸收像X线、γ射线这样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和射频能谱。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分别将其应用于X射线、核医学及磁共振的成像中。
-
放射性闭经
放射性闭经(radiationinducedamenorrhea)为放射性性腺疾病的一种,指电离辐射所致卵巢功能损伤或合并子宫内膜破坏、萎缩、停经6个月或3个月经周期(专指月经稀发患者)以上。
-
放射性不孕症
放射性不孕症(radiationinducedinfertility)为放射性性腺疾病的一种,指性腺受一定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所致的不孕,分为暂时不孕和永久不孕。
-
放射性脊髓病
概述:放射性脊髓病是由电离辐射对脊髓造成的损伤。也有观点认为,晚期的脊髓损伤不是由于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而是对靶细胞群的损伤,最可能的靶细胞群是胶质细胞群和内皮细胞群。潜伏期为3个月至5年,平均18个月。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相关药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
-
放射性性腺疾病
放射性性腺疾病(radiationinducedgonaddisease)是指电离辐射所致的性腺疾病。包括放射性不孕症及放射性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