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破裂
同时存在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二)B型超声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较常用,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手术应在充分游离脾脏、控制脾蒂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所有失去活力的脾组织,分别结扎或缝扎各出血点,切面渗血用止血剂贴敷及热盐水纱布压迫直至完全停止,最后用带蒂大网膜覆盖。
-
小儿脾切除术
手术名称:儿童脾切除术别名:小儿脾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脾脏的手术ICD编码:41.5概述: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3.血液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缺陷及某些非特异性脾大。
-
儿童脾切除术
手术名称:儿童脾切除术别名:小儿脾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脾脏的手术ICD编码:41.5概述: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3.血液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缺陷及某些非特异性脾大。
-
脾破裂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脾破裂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6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88号)印发。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
脾切除术
6.胃体部癌、胃底贲门癌、胰体部、尾部癌、结肠脾曲部癌行根治切除术时,无论有无脾的转移,为清除脾动脉周围或脾门部淋巴结,均应行脾切除术。8.引流、缝合由于病人肝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不佳,即使术中止血彻底,术后仍有可能发生创面渗血,甚至术后发热和膈下感染,应在脾窝处和胰尾处常规放置引流物。3日再恢复进食。
-
脾破裂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73.5/S36.0脾破裂疾病编码。(4)胸片、心电图(休克时可行床边心电图,必要时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胸片检查)。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者禁用;5.病理学检查: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
脾破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脾破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发否氏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急性良性成淋巴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急性淋巴组织增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特克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发否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3cm,偶可发生脾破裂。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
-
脾修补术
脾脏是血运极其丰富的器官,又是最大的淋巴组织,直接和血液循环相联系,结构上有类似海绵样组织的特点。适应症:脾修补术适用于单纯脾破裂,术中探查见脾破裂未损伤脾门血管,破裂远端脾组织血运良好时。如有可吸收止血剂如“特可靠”、可吸收止血纱布等,可直接敷于创口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
脾缝合术
脾脏是血运极其丰富的器官,又是最大的淋巴组织,直接和血液循环相联系,结构上有类似海绵样组织的特点。适应症:脾修补术适用于单纯脾破裂,术中探查见脾破裂未损伤脾门血管,破裂远端脾组织血运良好时。如有可吸收止血剂如“特可靠”、可吸收止血纱布等,可直接敷于创口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
脾栓塞术
手术名称:脾脏栓塞术别名:脾栓塞术分类:普通外科/脾脏的手术ICD编码:38.8606适应症:脾脏栓塞术适用于:1.门脉高压所致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脾动脉瘤。全脾栓塞时多采用明胶海绵粉末或无水乙醇,导管超选应更为准确、深入,必要时可通过3F微导管或球囊导管注入无水乙醇等液态栓塞剂,以免反流。
-
脾脏栓塞术
手术名称:脾脏栓塞术别名:脾栓塞术分类:普通外科/脾脏的手术ICD编码:38.8606适应症:脾脏栓塞术适用于:1.门脉高压所致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脾动脉瘤。全脾栓塞时多采用明胶海绵粉末或无水乙醇,导管超选应更为准确、深入,必要时可通过3F微导管或球囊导管注入无水乙醇等液态栓塞剂,以免反流。
-
脾破裂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脾破裂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脾破裂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左季肋部或左上腹锐器、钝器挤压伤后。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3.用肋间及肋下斜切面观察包膜连续性,注意脾包膜下及脾实质内有无出血性暗区等。(3)真性脾破裂,高回声的脾包膜线常出现局部中断或不完整。2.脾外伤超声检查存在假阴性。
-
脾脏伤
2.体检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有无休克征象,腹壁皮肤有无出血、瘀斑,系闭合伤或开放伤,详查创口内有无内脏脱出或脏器内容物流出,有无腹式呼吸运动受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移动员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内脏损伤的表现及腹腔内出血征象。诊断性腹腔穿刺及灌洗术(1)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穿刺前应排空膀胱。
-
腹部手术麻醉
⑥椎管内麻醉时病人意识存在,对防止误吸具有帮助。同时胃管的置入可使食管括约肌松弛,并起引流条作用使胃内液体反流。(3)对生理的影响:高腹压压迫膈肌,限制通气功能;(3)麻醉方法:一般采用全麻,但应防止因气管内插管引起的气管内出血。3、脾破裂:(1)多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应尽早手术止血。
-
游走脾
疾病别名脾脱垂,异位脾疾病代码ICD:D73.8疾病分类肝胆外科疾病概述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位于腹腔的其他部位者,称为脾脱垂或异位脾;即于术中尽力将脾脏自发现部位剥离,在不影响脾蒂血运的前提下,将其复位于左上腹脾窝或左侧腹其他部位,并利用附近组织予以缝合固定。
-
开腹脾切除术
5.脾囊肿。但应注意如脾与膈肌以及后腹膜之间有广泛坚韧的粘连和丰富的侧支血管时,强行钝性分离常会引起大出血。保存液不可太少,一般每100ml脾血需25ml保存液(图1.13.1.1-16)。55%,包括肺炎、切口感染、膈下脓肿、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病死率为3%~在胰腺近端结扎脾动脉,由于影响胰尾的血供,也是原因之一。
-
脾切除术后脾组织自体移植
胰尾常伸入脾蒂,紧贴脾门,在行脾切除术钳夹处理脾蒂时,常易损伤。包膜结缔组织向脾脏内部延伸,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脾小梁,构成脾的支架,将脾实质分成许多小叶。手术步骤:1.将切下的破裂的脾脏连同血管钳置放在盛有4℃平衡液的容器内(平衡液1000ml内加入肝素12500U,庆大霉霉素12万U,青霉素160万U)。
-
脾组织自体移植
胰尾常伸入脾蒂,紧贴脾门,在行脾切除术钳夹处理脾蒂时,常易损伤。包膜结缔组织向脾脏内部延伸,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脾小梁,构成脾的支架,将脾实质分成许多小叶。手术步骤:1.将切下的破裂的脾脏连同血管钳置放在盛有4℃平衡液的容器内(平衡液1000ml内加入肝素12500U,庆大霉霉素12万U,青霉素160万U)。
-
胰腺左侧断裂伤手术
手术名称:胰腺左侧断裂伤手术分类:普通外科/胰腺手术/胰腺外伤ICD编码:52.9503概述:胰腺体部位于脊柱的前方,临床上常遇到发生在肠系膜上血管的左方的胰腺断裂伤。2.仰卧位。若大网膜上的血管弓和胃短动静脉仍保存完整,可将胰腺体尾部连同脾动、静脉切除但保存脾脏,并不影响脾脏的血液供应与回流。
-
自体脾组织移植术
胰尾常伸入脾蒂,紧贴脾门,在行脾切除术钳夹处理脾蒂时,常易损伤。包膜结缔组织向脾脏内部延伸,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脾小梁,构成脾的支架,将脾实质分成许多小叶。手术步骤:1.将切下的破裂的脾脏连同血管钳置放在盛有4℃平衡液的容器内(平衡液1000ml内加入肝素12500U,庆大霉霉素12万U,青霉素160万U)。
-
回收法自身输血
将术中自血回收于含保存液、生理盐水和空袋组成的多联袋中,以4~6℃大容量离心机1000~1500g离心8min,分离上清液,红细胞用等量或倍量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4次,最后配成70%红细胞悬液回输。非洗涤回收式自身输血:非洗涤的自身输血,是向脾破裂、宫外孕等的失血中加入相应的抗凝剂,用过滤方法再回输给患者。
-
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
手术名称: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别名: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分类:普通外科/结肠手术/结肠造口术ICD编码:46.1003结肠相关解剖:结肠长约1.5m,约为小肠的1/4。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横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结肠中动脉。
-
部分脾切除术
手术名称:部分脾切除术别名:脾脏部分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脾脏的手术/脾修补术及部分脾切除术ICD编码:41.42概述: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5.手术前应开放静脉,以便在术中输血。切除脾脏组织后以1号可吸收缝线做褥式缝合,创面可用大网膜贴敷或以可吸收止血敷料贴敷(图12.17.2.2-4)。
-
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
手术名称: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别名: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分类:普通外科/结肠手术/结肠造口术ICD编码:46.1003结肠相关解剖:结肠长约1.5m,约为小肠的1/4。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横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结肠中动脉。
-
脾脏显像
(2)放射性标记变性红细胞:红细胞变性有化学变性和热变性2种,其中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最常用:3ml生理盐水溶解亚锡酸焦磷酸钠药合(含氯化亚锡1mg,焦磷酸纳10mg)后立即自静脉注入体内,15min后自肘静脉抽取5~6ml血置于10ml无菌有盖的刻度离心管中,离心管内含2mlACD保养液,均匀抗凝后加入185~
-
低血容量性休克
概述: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是临床常见危重情况,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血、血浆或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导致循环衰竭,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组织血供以及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给。2)意识障碍;4)四肢湿冷、再充盈时间2秒、皮肤花斑、黏膜苍白/发绀、尿量每小时0.5ml/kg;2.升压药物;补液量视失液量决定。
-
脾脏部分切除术
手术名称:部分脾切除术别名:脾脏部分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脾脏的手术/脾修补术及部分脾切除术ICD编码:41.42概述: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5.手术前应开放静脉,以便在术中输血。切除脾脏组织后以1号可吸收缝线做褥式缝合,创面可用大网膜贴敷或以可吸收止血敷料贴敷(图12.17.2.2-4)。
-
创伤性膈疝修复术
手术名称:创伤性膈疝修补术别名:创伤性膈疝修复术;膈肌破裂修补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概述:下胸和上腹部的穿透性损伤,如子弹或刀刺伤可致膈肌破裂,并可同时损伤膈肌邻近器官。另外,下胃管时若遇到困难或下胃管后摄X线片发现胃管全部在胸腔内时,可进一步证实诊断(图5.7.1.3-2)。
-
膈肌破裂修复术
手术名称:创伤性膈疝修补术别名:创伤性膈疝修复术;膈肌破裂修补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概述:下胸和上腹部的穿透性损伤,如子弹或刀刺伤可致膈肌破裂,并可同时损伤膈肌邻近器官。另外,下胃管时若遇到困难或下胃管后摄X线片发现胃管全部在胸腔内时,可进一步证实诊断(图5.7.1.3-2)。
-
膈肌破裂修补术
手术名称:创伤性膈疝修补术别名:创伤性膈疝修复术;膈肌破裂修补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概述:下胸和上腹部的穿透性损伤,如子弹或刀刺伤可致膈肌破裂,并可同时损伤膈肌邻近器官。另外,下胃管时若遇到困难或下胃管后摄X线片发现胃管全部在胸腔内时,可进一步证实诊断(图5.7.1.3-2)。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2019年版)
2.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5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3.细胞免疫功能检查。(九)变异及原因分析:入院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包括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并发症、噬血细胞综合征、肝衰竭等),则退出路径/转入其他相应疾病路径。do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表单.
-
Gaucher 病
疾病别名高歇氏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葡萄糖脑甙脂贮积病,高歇病疾病代码ICD:M14.5*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Gaucher病(以下简称GD)是由于溶酶体内β-葡糖苷酶缺乏导致葡糖苷脂代谢障碍引起的临床病症。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Gaucher病时酸性磷酸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溶酶体水解酶、溶菌酶、凝血酶原激酶均升高。
-
创伤性膈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创伤性膈疝修补术别名:创伤性膈疝修复术;膈肌破裂修补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概述:下胸和上腹部的穿透性损伤,如子弹或刀刺伤可致膈肌破裂,并可同时损伤膈肌邻近器官。另外,下胃管时若遇到困难或下胃管后摄X线片发现胃管全部在胸腔内时,可进一步证实诊断(图5.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