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或称突触泡。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其存在于神经末梢的许多直径约50纤米的小泡。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都是球形,在交感神经末梢中,混有直径约100纤米,具深色芯的突触小泡。在小泡中含有高浓度的化学传递物质,随着神经末梢的兴奋,小泡的内含物向突触间隙释放而引起突触传递
-
突触传递
在突触中进行的传递,称为突触传递。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当突触前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到达突触小体时,小泡内的递质即从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但是,曲张体并不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直接接触,而是处在它们的附近。这种传递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都存在。
-
突触小体
在突触小泡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_神经递质(如乙酸胆碱、去甲肾上腺激素等)。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是分布到骨骼肌纤维上,与肌纤维紧密相贴,构成运动终极(motorendplate),或称神经肌肉接点,从结构与机能上看,属于突触的一种形式,故也可称之为神经肌肉突触。肌膜下富含肌浆、大量线粒体及较多细胞核。轴突终末含许多突触小泡及丰富的线粒体、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
-
神经肌接头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运动神经元。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是兴奋传递的化学物质。而当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时,通道即行开放,使终板膜对K、Na、Cl-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通透性增加),造成终板膜较大程度的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
突触泡
突触小泡或称突触泡。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其存在于神经末梢的许多直径约50纤米的小泡。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都是球形,在交感神经末梢中,混有直径约100纤米,具深色芯的突触小泡。在小泡中含有高浓度的化学传递物质,随着神经末梢的兴奋,小泡的内含物向突触间隙释放而引起突触传递
-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时简称“递质”,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分子。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是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一环。其中离子型受体按照电位变化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脑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甘胺酸、5-HT、多巴胺等。
-
肌病瘫痪
概述:横纹肌由许多纵向并列的肌纤维即肌细胞聚集而成。突触间腔的后部为运动终板的后膜,乙酰胆碱能引起该膜内内子平衡的改变(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而肌肉收缩。如吞咽肌与咀嚼肌受累,则出现沮嚼吞咽困难。呼吸肌与膈肌受累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加速,严重时可昏迷以至死亡,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是分布于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及腺上皮细胞等处。为较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末梢分支呈丛状,其终末末端膨大成小结或扣环,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轴突终末的轴浆内存在许多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轴突终末相接触的肌膜或腺细胞上,有与之相适合的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