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电图
肌肉收缩产生动作电位的描记图称为肌电图。应用金属电极、放大器和示波器记录沿肌膜传导的肌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在单肌纤维中自发产生(纤维颤动),也可由于冲动从α或β运动轴突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而产生。此种冲动是由于神经系统内自发的、随意的、反射性活动或电刺激活动而产生。
-
针极肌电图
现代化的肌电图仪还包括刺激器及叠加仪,可进行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电刺激、脑诱发电位检查。肌电图测定: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均应包括4个步骤。由于刺激点在神经干,阈值低,不疼痛,产生MUP振幅大,伪迹和动作电位起点清楚,但多杂有运动纤维的成分,而顺行法为纯感觉电位,但波幅较低。
-
GBZ/T 247—2013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1某些外源性化学物,因选择性损害神经系统或以神经系统作为主要靶器官之一被称之为神经毒物。其放置部位无论远端点或近端点皆应放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时引出最大诱发电位的部位,检查腓肠神经时记录电极置于小腿后侧距刺激电极14cm处。
-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的动物模型肌强直性山羊肌肉体外研究发现,肌强直过度兴奋性(反复点火和后放电)是横管系统氯离子电导减低所致,人类肌强直肌肉也证实氯离子电导减低、强直性肌纤维膜高兴奋状态与异常钠通道再开放有关。约1/3的本病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婴儿期出现明显肌强直倾向于先天性肌强直,很少是本病。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皮肌炎
诊断根据患者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伴同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眶周为中心的紫红色浮肿性斑,Gottron氏征和甲根皱襞僵直扩张性毛细血管性红斑,一般诊断不难,再结合血清肌浆酶和CPK、LDH、AST、ALT和醛缩酶的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增加,必要时结合肌电图的改变和病变肌肉的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6号)印发。1.必备神经症状和体征:(1)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特征(包括目前临床表现正常而肌电图异常者)。呼吸肌麻痹者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2)营养支持。
-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操作名称:肌电图检查适应证:肌电图检查适用于: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一般常规
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春期后,男多于女。临床特征与MD1相似,表现显著的肢体远端肌、面肌、胸锁乳突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强直,也可有白内障、额秃、睾丸萎缩、糖尿病、心脏异常和智力异常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能首选苯妥英,因其他药物对心脏传导有不良影响;
-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4)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5)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找细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查、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2.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GBZ76—2024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5接触反应: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外源性化学物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远端麻木、疼痛、双下肢沉重感、乏力、神经-肌电图提示可疑神经源性损害,无神经系统损伤阳性体征,经医学监护一定时间内病情无进展。实用肌电图学[M].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四)肌活检。一般5岁后症状开始明显,髋带肌无力日益严重,行走摇摆如鸭步态,跌倒更频繁,不能上楼和跳跃,肩带和全身棘力随之进行性减退,大多数10岁后丧失独立行走能力20岁前大多出现咽喉肌肉和呼吸肌无力,声音低微,吞咽和呼吸困难,很易发生吸入性肺炎等继发感染死亡,BMD症状较轻,可能存活至40岁左右。
-
酒毒性周围神经病
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病因为酒精的神经毒性作用及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2、B6、B12、叶酸、烟酸和泛酸等缺乏及代谢障碍也与发病有关。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继而引起大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此时可引起传导速度减慢。多在醉酒后或睡醒时急性起病,且多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瘫痪。
-
慢性酒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
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病因为酒精的神经毒性作用及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2、B6、B12、叶酸、烟酸和泛酸等缺乏及代谢障碍也与发病有关。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继而引起大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此时可引起传导速度减慢。多在醉酒后或睡醒时急性起病,且多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瘫痪。
-
腓总神经卡压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凝血功能;(6)腓骨小头处X线片(7)术前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九)术后住院恢复5-9天。
-
腕尺管综合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无明显外伤史。尺神经腕背支支配手背尺侧感觉正常,而环指尺侧小指掌侧感觉异常,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环、小指呈爪形手畸形伴手指分开、合拢受限。采取健侧卧位,避免患肢受压。
-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5年)1.胆碱酯酶抑制剂。2.糖皮质激素:可选择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3.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他克莫司等。3.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肘管综合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
前臂尺侧感觉正常,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环、小指呈爪形手畸形伴分并指受限,肘部Tinel征阳性。:根据《手外科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手外科手术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第六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肘管综合征。采取健侧卧位,避免患肢受压。
-
脊髓脊膜膨出临床路径(2016年版)
(2)脊柱部位皮肤异常:后正中部位出现异常皮肤隆起,皮下脂肪堆积,腰骶部可多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出现小的凹陷、皮肤窦道,局部多毛或皮毛窦,腰部中线部位血管瘤,不对称臀裂等;(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4.术中用药:激素、抗菌药物;
-
急性及慢性酒中毒性肌病
概述:酒精中毒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又称之为酒精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是由酒精中毒引起,发病机制未明的一种肌肉病变。2.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肝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测定血清酶水平和肌电图有助于确诊,肌酸激酶(CK)升高是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性指标。
-
酒精中毒性肌病
概述:酒精中毒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又称之为酒精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是由酒精中毒引起,发病机制未明的一种肌肉病变。2.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肝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测定血清酶水平和肌电图有助于确诊,肌酸激酶(CK)升高是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性指标。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2年)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对症治疗可减轻患者病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呼吸肌麻痹者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2.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服用利鲁唑等,也可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辅酶Q10等,有疼痛者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病因治疗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者或肾小管酸中毒者,积极治疗相应的原发疾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肌电图: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1)对症治疗:10%氯化钾、10%枸橼酸钾、氯化钾缓释片、乙酰唑胺、螺内酯。
-
酒精性肌病
概述:酒精中毒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又称之为酒精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是由酒精中毒引起,发病机制未明的一种肌肉病变。2.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肝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测定血清酶水平和肌电图有助于确诊,肌酸激酶(CK)升高是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性指标。
-
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酒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病因为酒精的神经毒性作用及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2、B6、B12、叶酸、烟酸和泛酸等缺乏及代谢障碍也与发病有关。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继而引起大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此时可引起传导速度减慢。多在醉酒后或睡醒时急性起病,且多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瘫痪。
-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疾病别名平山病,屈颈性脊髓病疾病代码ICD:G95.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但预后截然不同。本病病程良性,无感觉障碍,也无腱反射异常,但受累局部肌肉可有细小肌束颤动,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
GBZ 226—201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删除慢性重度铊中毒中有关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精神病的条款;5诊断及分级5.1急性中毒:5.1.1轻度:除具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腹痛症状及尿铊明显增高外,同时应具备以下一项者:a)四肢远端特别是下肢痛觉过敏、麻木、疼痛,或痛觉、触觉减退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可伴跟腱反射减弱;肌力分级标准按GBZ76执行。
-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1.一般治疗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功能管理,必要时机械辅助通气,加强护理及营养支持2、免疫治疗(1)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2.血浆置换。2.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多系统萎缩临床路径(2016年版)
或小脑综合征(步态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球运动障碍)。康复训练肌张力障碍:局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非运动症状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穿弹力袜、抬高床头10-15°、盐酸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膀胱功能障碍:奥昔布宁、托特罗定、哌唑嗪和莫西塞利;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
-
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2.血清肌酶谱升高,如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也常见升高。3.免疫抑制剂;(5)肌电图检查(6)肌肉活检。
-
糖尿病性神经病
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可表现为类似慢性脊髓灰质炎的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脊髓痨样(称假性脊髓痨)后根、后柱损害,及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相似的后索及侧索变性。此外也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并发脑血栓形成,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和痴呆。
-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椎管内神经纤维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5日《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5号)印发。(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生命体征平稳。
-
呼吸肌疲劳症
对呼吸肌而言,脓毒症和休克时总的血流灌注是增加的,但局部微血管灌注障碍和呼吸功增加仍可造成呼吸肌缺氧和呼吸肌功能障碍。Cohen等人对12例撤机困难的患者研究发现,7例患者EMG频谱发生改变并提示有膈肌疲劳,6例出现反常腹式呼吸,6例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某些患者在EMG频谱发生改变之后才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PaCO2增高。
-
痉挛性收缩
概述: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性倾斜,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此病。外科治疗:(1)适应证和禁忌证: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各种肌炎相关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与各种病毒抗体等);2.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2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4号)印发。5.血浆置换: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3.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他克莫司等。
-
旋转性抽搐
概述: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性倾斜,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此病。外科治疗:(1)适应证和禁忌证: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
副神经损伤与卡压
国内报道17例中,14例系颈后三角区淋巴结活检,1例为颈后三角血管瘤切除,2例为跌伤引起。斜方肌麻痹: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应检查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可能用于转移的肌肉——提肩胛肌和大、小菱形肌,还要检查胸长神经和前锯肌,因为如同时伴有前锯肌麻痹,手术效果会受到影响。
-
椎管内肿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5)肌电图、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查,进行神经功能评估。4.术中用药:激素、抗菌药物。生命体征平稳。2.术后切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术后渗液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排尿的解剖生理:控制排尿的神经很复杂,包括两个神经中枢和3组神经,即脊髓反射中枢、脊上反射中枢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体神经。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膀胱底部、颈部和后尿道的平滑肌上,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刺激后,使膀胱颈部和后尿道收缩,阻止尿液排出。
-
痉挛性斜颈
概述: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性倾斜,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此病。外科治疗:(1)适应证和禁忌证: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抗“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2.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2019年版)
1.明确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病情进展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可选小骨窗枕下减压术,硬脑膜减张缝合术,对伴有严重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可同时进行下疝扁桃体切除及硬膜扩大修补术。(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颈椎MRI或CT。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04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印发。: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颈椎MRI,头颅CT,肌电图、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
-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病因:特发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dystonia)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常是基底核、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等病变的症候。相关药品:左旋多巴、氧、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西泮、苯海索、氟哌啶醇、劳拉西泮、扑米酮、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巴氯芬、多巴胺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
名称: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别名:BTXA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概述:肉毒杆菌毒素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依其毒性和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7)外展神经麻痹:对良性者BTXA眼外肌注射能有效防止内收肌痉挛,促进外直肌功能恢复,常可迅速完全地重建正常视功能,可取代手术治疗。
-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的病因通常为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长期忽视便意和器质性改变。本病指诊时,内括约肌弹性增强,肛管压力高,甚至指尖进入肛管困难,而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指诊时,内括约肌松弛,可进入肛管,但仅在耻骨直肠肌段有狭窄或肥厚。便意是直肠充胀时通过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本体感觉和脏器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