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膜刺激征
概述: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内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晚期可有黄变。患者起病即可为谵妄状态,严重病例发热期或恢复期可出现木僵及昏迷,脑膜刺激征甚为明显,颅内压可增高但脑脊液一般无异常。1.0/L,细胞数增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无显著变化。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在本文范围内)。2.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等(前囟未闭儿、小婴儿症状不典型)。2.对症治疗。当病原菌未明时,可选用青酶素+氯酶素或氨芐青酶素;
-
Mollaret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复发性无菌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蜱传脑炎病毒
TBEV分类类型:种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基本特性:蜱传脑炎又称为森林脑炎,由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由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给人。普通型患者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肢体肌肉瘫痪,多在7-10日体温恢复正常。
-
TBEV
TBEV分类类型:种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基本特性:蜱传脑炎又称为森林脑炎,由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由感染的蜱叮咬而传染给人。普通型患者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肢体肌肉瘫痪,多在7-10日体温恢复正常。
-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系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为常见病因。四、鉴别:应与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可引起脑膜刺激征的情况作鉴别。三、大剂量止血剂6-氨基已酸8-12g,1次/d,连用7-10天后渐减量,疗程3周(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
脑叶出血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表现意识障碍。症状体征: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
-
蚤传或鼠型斑疹伤寒
概述: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据新加坡报道,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所增加,20~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毒毛花苷K、地塞米松相关检查:补体结合试验、白细胞计数、外-斐反应、血清谷丙转氨酶
-
森林脑炎
脑脊液有异常变化,常有后遗症。在小白鼠实验感染中,最初48小时内病毒存在于淋巴系统和血循环中,以后进入脑组织和其它脏器,8天后脑内病毒量达高峰,而其他脏器由于特异性抗体的出现,病毒量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为主。5病日,发生在颈部或肩胛肌时出现本病特有的头部下垂症状。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本病易与流感、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各种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混淆,应依流行病学资料、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作出鉴别。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除幼儿外,惊厥少见。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接种于小白鼠脑或腹腔中,可分离病原血清免疫荧光试验在病程第一周即可阳性,有利于早期诊断。
-
感染中毒性脑病
概述:感染中毒性脑病亦称急性中毒性脑炎,系急性感染毒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三、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和呕吐,可迅速出现惊厥、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改变显著,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有时白细胞内还可见吞噬的细菌,蛋白量增高,糖及氯化物下降。
-
艾滋病的颅内局灶性病变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艾滋病的颅内局灶性病变是指HIV病毒引起脑部的病变。是否为艾滋病患者,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可试用改良的m-BACOD(甲氨蝶呤、争光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结合中枢神经系统的预防,继以AZT维持治疗。12%丙种球蛋白100ml,1/3d)及胸腺素等免疫增强剂。
-
小柳-原田综合征
疾病描述小柳-原田综合征又称葡萄膜大脑炎(uveoencephalitis)综合征,也称色素膜脑膜脑炎或眼-脑-耳-皮综合征。Vogt(1906)和小柳(1941)先后报道一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双眼渗出性葡萄膜炎(色素膜炎),发病前有脑膜刺激症状,根据临床观察,两者有相似之处,故称为Vogt-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
脑囊虫病
概述:是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脑膜、脑室内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称为脑囊虫病占囊虫病的80%以上。脑实质内的囊虫由于周围炎性反应,可出现病灶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相应体征,如单瘫、偏瘫、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高颅压型可见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3.粪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节片;
-
散发性脑炎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面瘫、吞咽困难等颅神经麻痹症状亦常出现;四、鉴别:需与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性癫痫和脑膜脑炎、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鉴别。二、适当给予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物及神经细胞激活剂(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辅酶Q10、脑活素、脑复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概述: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单份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40,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渐增加到4倍以上。二、大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1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及20%甘露醇静滴降低颅压及减轻脑水肿,必要时颞肌下减压手术。
-
鼻窦恶性肿瘤
筛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有可无,突入鼻腔,出现单侧鼻塞,血性鼻涕,头痛,嗅觉功能障碍。后期,肿瘤扩散,出现相应的结构和器官受累表现,眼球移位,复视,上睑下垂,突眼,动眼神经麻痹,失明等。②后鼻镜检查,鼻咽部及后鼻道有病变。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鼻窦区是肿胀,颈部有肿块,颌面部有感觉异常。
-
颈椎侧方穿刺
操作名称:颈椎侧方穿刺适应证:颈椎侧方穿刺适用于:1.腰穿失败或因腰部病变不能进行腰穿者。方法:1.体位病人去枕仰卧位,头与胸部呈水平正中位,双耳壳用胶布贴切在颧部皮肤上以利操作,乳突周围毛发可剪少许。操作医师戴无菌手套,消毒完毕后在操作部位铺无菌洞巾麻醉用1%~0.5%利多卡因1~注意事项:注意防治并发症。
-
西尼罗河病毒
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病毒先在外周血中复制增殖,有一个短暂的病毒血症过程,然后病毒侵入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组织,导致疾病产生。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潜伏期2-14天,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状,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病变主要集中于丘脑、中脑和脑干等部位。
-
WNV
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病毒先在外周血中复制增殖,有一个短暂的病毒血症过程,然后病毒侵入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组织,导致疾病产生。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潜伏期2-14天,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状,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病变主要集中于丘脑、中脑和脑干等部位。
-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即常规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可以转出此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脑脊液难以回复正常,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1、预防及治疗血管痉挛:可选用静脉或口服尼莫地平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等药物(八)出院标准。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需要转入ICU或手术治疗已出现较严重合并症,需要治疗者:院内感染包括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
颅内动脉瘤
概述: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脑膜刺激征多见。(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见于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表现。3.头部CT可显示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瘤。降颅压使用甘露醇、速尿等。
-
遗忘综合征
概述:又名柯萨可夫综合征或遗忘—虚构综合征。遗忘综合征常可和记忆错误结合在一起,患者常以错构症或虚构症的方式去填补既往经历中记忆脱失的空白部分。(二)脑外伤后遗忘综合征(post-traumticbraindysmnesicsyndrome)指脑外伤急性期过去后仍然长期存在的记忆减退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器质性障碍。脑血流图较有价值。
-
耳源性脑膜炎
概述耳源性脑膜炎(otogenicmening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一)以高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三)脑膜刺激征:颈有抵抗菌素或颈项强直,甚者角弓反张。细菌培养可为阳性。血中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三)注意支持疗法及水和电解质平衡。
-
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痉挛发作,颅神经损害、锥体束征、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肢体轻瘫、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征。治疗:(一)病因治疗:常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的中药合并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甘露醇等抗炎和脱水,辅以神经营养代谢药(如ATP、胞二磷胆碱等)和免疫制剂(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等)。
-
神经系统艾滋病
诊断检查:1.神经检查注意精神状态、情绪、智能,有无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有无多颅神经受损、偏瘫、截瘫或四肢远端力弱,偏身型或四肢远端型感觉障碍,眼底有无视神经乳头水肿。α-干扰素,300万~(2)隐球菌性脑膜炎:应用5氟胞嘧啶或两性霉素B治疗。(3)疱疹病毒感染者用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
-
柞蚕蛹脑病
疾病代码:ICD:G93.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柞蚕蛹脑病是柞蚕养殖区散在发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系由进食柞蚕蛹而诱发。诊断检查:诊断:1.有食用柞蚕蛹史,食后24h内发病。鉴别诊断:本病须与有机汞、有机氯、有机磷中毒、颅后窝病变、病毒性脑炎、急性脑血管病、梅尼埃病等,以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相鉴别。
-
脑干伤
疾病别名脑干损伤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原发性脑干伤是指外伤当时直接造成的脑干损害,通常病情危急,伤后大多引起意识、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障碍,救治困难,死亡率高。能显示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气颅、脑水肿或脑肿胀、脑池和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
-
硬脑膜动静脉瘘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较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后天获得,常由于外伤、炎症或肿瘤(如脑膜瘤)压迫等原因造成硬膜大静脉窦的狭窄或闭塞形成的,但在10岁以下的患儿脑血管畸形中也常常可见到,而且无任何明显的诱因,因此认为多为先天性原因造成的。经动脉和静脉两条途径栓塞瘘口。
-
斑疹伤寒
疾病别名虱传斑疹伤寒,典型斑疹伤寒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指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疾病病因注意病前3周内有否被虱、蚤叮咬及接触鼠类史或进入疫区生活史,预防接种时间与次数。头痛剧烈或失眠时给镇痛安眠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罗通定(颅痛定)等。心功能不全者注射毒毛花甙K或毛花甙丙,并卧床休息。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31日《关于印发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7号)印发。(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腰穿测脑脊液压力;(3)脑脊液生化、常规、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
-
病毒性脑炎
疾病分类:精神科疾病概述:不同的病毒,其传染途径、好发季节和好发年龄不同。疾病描述:病毒性脑炎系指由病毒直接感染所致,可分为流行性脑炎(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或称日本乙型脑炎)和散发性脑炎(例如腮腺炎病毒脑炎)。2.抗病毒治疗(1)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可以用碘甙(疱疹净),剂量为每日50~d),静脉滴注,7~
-
Vogt-小柳原田病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一种伴有毛发变白、脱发、皮肤脱色斑及听力损害的双眼葡萄膜炎,称为Vogt-小柳综合征。对于复发的患者,一般应给予其他免疫抑制剂,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也可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继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耳源性脑膜炎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疾病病因:中耳感染既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侵犯软脑膜和蛛网膜,亦可通过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化脓性迷路炎、岩锥炎、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而间接地引起软脑膜炎。
-
隐球菌性脑膜炎
(3)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有关。3.大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明显阳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阳性,常有多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视力减退、视物重影、眼球活动障碍等,部分病人有肢体瘫痪,少数病人有脑疝形成死亡。用药原则1.建议两性酶素B、5-氟胞嘧啶和大蒜素联合应用,用足疗程,必要时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咪康唑和氟康唑。
-
脑脊液脑膜炎球菌抗原
概述:由脑膜炎双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蛛网膜、软脑膜化脓性炎症,分别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结核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3)本试验的特异性取决于标记用抗血清的特异性,凝集反应的强弱取决于抗血清的效价高低,故应选用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血清。
-
四川并殖吸虫病
2.皮下游走性结节皮下肿块多见于胸腹部,初期边界不清,水肿状,以后逐渐萎缩,界缘清楚,直径多数在3.4cm,偶见10cm。其中多数伴有脑部症状,如视盘水肿、充血、单侧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睑下垂、复视等症状。流行病学受感染的动物排出虫卵感染中间宿主,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带囊蚴的溪蟹而受染。
-
Fisheer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深反射消失综合征;鉴别诊断:(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是一种慢病毒性脑炎,由麻疹病毒引起。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出现不自主动作是中期的特殊症状,中期之后逐步出现肢体强直、昏迷、颅神经麻痹症状,生理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
-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临床表现:1.早期(败血症期)2.中期(败血症伴器官损伤期)3.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预防措施:第一,避免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接触。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头部损伤尤其是颅底骨折之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的撕裂或横断,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能显示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气颅、脑水肿或脑肿胀、脑池和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还可经微导管注入粘合胶或固体栓塞材料。
-
化脓性脑膜脑炎
疾病病因: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化脓症、蜂窝织炎、脊柱或颅骨骨髓炎、脑脓肿、颅脑外伤、手术等引起细菌感染入脑。常规行脑脊液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注意有无脑脓肿、硬膜下积脓或积液及脑积水。对积液量大引起颅内高压、惊厥、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可行持续引流或手术摘除囊膜。
-
脑动静脉畸形(AVM)
疾病名称:脑动静脉畸形(AVM):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位于脑的浅表或深部。了解脑脊液是否血性并作红细胞计数。7.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DSA)可了解AVM的部位、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大小以及引流静脉,了解是否伴有动脉瘤、静脉瘤、动静脉瘘及脑盗血情况。
-
颅脑伤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能显示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气颅、脑水肿或脑肿胀、脑池和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③腰穿注入过滤空气或氧气10~③尽早使用脑细胞活化剂,如ATP、辅酶A、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纳络酮等。目前临床常用抗癫癎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
-
沙门菌感染
急性起病伴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者,问清大便次数、性状,其发生前后顺序及尿量等情况。③局部体腔的感染取脑脊液、骨髓、体腔及软组织脓疱的脓汁作培养。3.败血型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0.2g,2/d,静滴,或氧氟沙星0.4g,环丙沙星0.5g,诺氟沙星0.4g,2/d服。
-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梅毒性脑膜炎和其他神经梅毒除脑膜刺激征外,还可表现淡漠、易激惹和情绪不稳及人格改变、记忆和注意障碍等。约在初次感染后6-24周,进入二期梅毒,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受累,常见有疲乏,厌食和体重减轻,伴有多个器官系统感染的症状,可出现梅毒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
老年人神经梅毒
症状体征症状、体征:因病理和病程不同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1.脑膜及血管梅毒急性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有明显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鉴别诊断临床应与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或中毒性脑疝相鉴别。并发症神经梅毒常并发癫痫、视神经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梗死等。婚前体格检查应常规包括梅毒血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