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所作的未经实践证实的理论解释。是理论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一种途径。但这些根据又不足以说明问题,须运用类比、演绎、想象等方法作出假定性解释,因而具有推测性。错误的假说经实践证伪而被否定。
-
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
在对针刺时循经出现的红线、皮丘带等经络现象与皮肤三联反噍的特点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张保真在1980年提出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冀望从组织生理学的角度对循经皮肤反应等经络现象的产生机制和经络的组织结构基础作出解释。这些中间物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
-
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是一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她认为,好气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分别与细菌和蓝藻的一致,也是由30S和50S两个亚基组成,这说明细菌和线粒体、蓝藻和叶绿体是同源的。
-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在要巩固时插入新的学习材料,就破坏了先形成的记忆痕迹的巩固,故而使个体对先学习材料的保持和回忆受损害。②反应竞争假说,认为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有某些相似之处,回忆时竞相再现,以致反应错误或犹豫不决,正确回忆量随之下降。
-
白痴学者
在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患者中,存在着某方面智力功能超群的佼佼者——即所谓白痴学者。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上,表现出个别突出的、远远超过一般水平的孤立才能。三是遗传学假说:有调查表明,白痴学者的家属中也有超人的突出才能的现象,有人认为,这种非同寻常的突出能力与遗传因素有关。
-
朊毒体
朊毒体(英文名Prion,最早为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之意,中文译名以前也叫作朊病毒、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侵染子、朊病素、朊蛋白等)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因子,也叫做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
-
卡方测验
卡方测验是测定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符合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4)判断,查表所得的P值可作为接受或拒绝无效假说的依据,若由于随机误差所造成的差异度量值x2值的概率P≤0.05或实得x2值≥x2(0.05)临界值时,则认为实验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异显著,拒绝无效假设,进而得出实验值与理论值不符合的结论。
-
肺错构瘤
概述:肺错构瘤的发病率在肺部良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单发错构瘤绝大多数为肺实质内型,支气管腔内型极少见。只有当错构瘤发展到一定大小,足以刺激支气管或压迫支气管造成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时,才出现咳嗽、胸痛、发热、气短、血痰,甚至咯血等临床症状,这时也可以出现相应临床体征,如哮鸣音或管性呼吸音。
-
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指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的糖发酵为氧所抑制,这种现象是巴斯德(L.Pasteur)在研究酵母的酒精发酵量和氧分压之间的关系中发现的,故称巴斯德效应。此外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由呼吸引起ADP量的降低,导致对此物质必需的发酵系统的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磷酸丙酮酸激酶的反应降低。
-
颉颃色说
颉颃色说opponent-colortheory是由赫林(K.E.K.Hering,1878)所倡导的关于人的色觉机制的假说。基于白与黑以及补色相互间的颉颃感觉,还有红绿色盲、黄蓝色盲的存在,而设想在视网膜内有三种视觉物质,并认为色感觉是由于它们的异化(分解)和同化(再会成)而产生的。
-
胞内胚质发生说
胞内胚质发生说是窦佛里斯(H.DeVries)提出的假说。进入细胞质的胚质再不能返回核内。胚质于细胞分裂时传递给子细胞。窦佛里斯的假说已是后来基因学说的重要先驱,也是对他以后的物种突变说的一种预言。窦佛里斯对待胚质,犹如把担负生物遗传的整体喻为分子,而把胚质则看做是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
-
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发光机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成象等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光是电磁波。光学的分类:主要分为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两大部分。近年来利用受激辐射机制所产生的激光能够达到非常大的功率,且光束的张角非常小,其电场强度甚至可以超过原子内部的电场强度。
-
自然选择说
自然选择说(naturalselectiontheory)是免疫理论之一。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知抗原决定基(肽或多糖)不能修饰蛋白质合成的基础上,而由N.K.Jerne(1995)提出的一个假说。巨噬细胞在把抗原消化后,只剩下抗体留在体内,巨噬细胞以它作样本、合成与该抗体结构相同的球蛋白释放到体液中。
-
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方法。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获取科学事实、取得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往往直接导致科学上的发现,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重要实践形式。
-
归纳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归纳的分类:归纳按其概括的对象是否完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归纳的作用: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从个别的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总结出科学理论或假说。
-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是在实践中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获取科学事实和感性认识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等。是自然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它使人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检验和发展科学假说和理论的实践基础。
-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知识体系。是科学认识的理性成果,它以科学事实为基础,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概括,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原理构成,多数情况下是经由对科学假说的检验、证明而建立。(3)系统性,即组成理沦的各个要素如概念、判断、公式、定理等不是机械地堆砌,而是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
医理设计
医理设计指医学科学研究中根据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专业理沦设计和数理统计设计。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中医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已出现了以症、脉、苔、舌四个层次为基础,并由其纵、横向联系和组合而产生出的巨大数量的“证”的计算机医理设计模型。
-
医学方法
医学方法是在医学的研究活动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所运用的方法。(2)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在医学的应用,如观察与实验、假说与理论、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定性与定量等,它遵循这些方法的一般原则,而研究的内容是医学的,体现出一定的医学特点。
-
人体特异功能
人体特异功能是人体各种异常功能的总称。包括多种特异感知、特异致动等现象。是现代人体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已发现人体特异功能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可诱发性和应用性,在理论上已提出了特异功能场、特异功能结构、适从理论、观察理论、信息理论等假说。
-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是中医关于女性生殖生理机能调节的假说。见肾主生殖研究。
-
中医经络现代研究
《中医经络现代研究》为书名。胡翔龙、包景珍、马廷芳主编。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六章,概括介绍了3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经络现象、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以及经穴脏腑相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有关经络实质的一些设想、假说和研究思路也作了介绍和讨论。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中枢兴奋扩散说
中枢兴奋扩散说是循经感传现象形成机制的假说之一,认为循经感传形成的根本环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这是由于针刺穴位时,产生的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内的定向扩散所致。
-
潮汐周期
潮汐周期指对应于潮汐的生物周期活动。而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潮期大约为半月(14.8日)。另外在许多海滨生物显有潮汐周期节律的同时也具有日周期节律,实际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生circalunarbyhm,这种假说已通过大弹涂鱼的活动和网藻类的生殖活动的实验而被确认。
-
铀后元素
原子序数大于92(即铀元素)的元素统称铀后元素。铀后元素大都是不稳定的人造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很短,这给人工合成这些元素带来困难。仅在氟碳铈镧矿中发现有微量的钚244,在铀矿中发现微量的钚239和镎237。从93号镎到97号锫都已制得单质。它们都是银白色的脆性金属,易溶于稀酸,铀后元素有多种价态。
-
心身关系
心身关系即心理与身体的关系,是理解心理实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心身关系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一是心身等同论,认为心理活动与身体的生理活动是等同的。三是格式塔派的心身同型论,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皮层的生理过程相对应,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同型的,不论是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和大脑内的同样过程相对应。
-
电磁波导管说
电磁波导管说是有关探讨经络实质的一种假说。有人认为经络是导引电磁波传播的波导管。人体内的电磁波不停息地传播着,从而产生与代谢相关的电波一化学反应。
-
屏障障碍说
屏障障碍说为皮肤低电阻点的本质假说之一,认为机体患病时,患病脏腑相应穴位的角化层变得很薄甚至消失,其颗粒层甚至棘层细胞暴露在外,由于角化层变薄或消失,失去了高阻抗的屏障,外界可与人体的细胞、体液接触,所以导电性增高,形成良导点。
-
填海录
《填海录》为书名。周楣声撰述。上篇为“灸海钩沉十四讲”,讲述灸法与中医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渊源;灸针与药物及针和灸的比较;灸法的分类及施灸方法;灸针作用杌理刍议;十四正经灸感感传实例选录、灸法治疗热性病的理论根源及临床实践等。经络研究的核心与假说;下篇为“杂俎”,刍议医德、五行学说、针砭异源等。
-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同数的分子,这就叫阿伏加德罗定律。它在原子、分子学说的形成和原子量测定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例如,在同温同压下,2体积氢气跟1体积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体积的水蒸气根据阿伏加德罗的假说,可推知每个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
神经—皮脂腺说
“神经—皮脂腺说”为皮肤低电阻点的本质假说之一,认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某些穴位皮脂腺和汗腺开口增大是穴位皮肤电阻低下、导电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
神经—血管说
“神经—血管说”为皮肤低电阻点的本质假说之一,认为内脏有病时,通过内脏—躯体自主神经反射而引起皮下小动脉的血管运动神经异常兴奋,以至血管收缩,使该部皮肤营养不良,毛细血管通渗性增大、水肿,出血而形成半坏死层,所以通电时电阻降低。
-
F纤毛
F纤毛Fpilus是性纤毛的一种。具有F因子的细菌细胞表面形成的一种特异的纤毛。纤毛的直径约为8.5毫微米,内径约为2毫微米,长度平均为1微米,最长可达20微米。有一种假说认为F因子或染色体DNA就是通过和受体菌接合的F纤毛管进行转移的。纤维状DNA噬菌体是吸附于F纤毛的前端,通常是1—2个.
-
外周中枢综合说
“外周中枢综合说”为循经感传现象形成机制的假说之一,认为在循经感传形成的过程中,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总体,经络如果作为一个实体存在,不应局限于机体的某一局部,应有它从外周到中枢,从低级到高级的谱系。外周有循经的实质过程,中枢则有循经的功能联系,起决定作用的是外周的实质过程。
-
植物抗病基因
从广义上讲植物抗病基因(resistancegene)与防御反应基因(defensegene)都是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抵抗病菌侵染及扩展的有关基因。植物防御反应基因的特点是,在抗病和感病品种中均存在,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及产物含量的不同,为组成型或诱导型表达的一类基因。
-
冰河残留说
冰河残留说亦称为冰遗说。更新世受到冰河覆盖的地区,在此以前的植物种类,随着冰河的袭击,而只在冰河周边残留少量未遭冰河袭击的小块地区即称为冰遗区,冰河退却后生理上发生的变化仍未恢复原状,至今尚表现为孤立的分布现象。
-
经气实质假说
经气实质假说包括气血统一整体说、气是生物电说、气是神经冲动传导说、气是辐射场说等有关经气研究的假说。
-
经络电通路假说
经络电通路假说为经络实质假说之一,指把经络作为电流通路的学说。
-
经络波导假说
经络波导假说为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络是引导电磁波传播的波导管,经气是以红外线一微波波段为主体的电磁波。
-
生命场假说
生命场假说为经气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气是以力或能的形式存在于活着的生物体中的生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