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平滑肌瘤
概述:食管良性肿瘤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5~(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尸检发现恰在气管隆嵴水平的食管前壁有一直径为7.5cm平滑肌瘤压迫气管膜部,导致窒息。(2)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的病例,均要做内镜检查。
-
食道平滑肌瘤摘除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道平滑肌瘤剥离摘除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道平滑肌瘤切除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管平滑肌瘤剥离摘除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管平滑肌瘤摘出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形态:99%的食管平滑肌瘤位于食管壁内,个别病例的肿瘤附着在食管壁外而由结缔组织与食管壁连接。术前准备:术前应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体位根据切口而定。作者摘除肿瘤后常规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③多发性或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或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证实平滑肌瘤恶变者;
-
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别名: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道平滑肌瘤摘除术;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体位,食管中段或上胸段平滑肌瘤选用左侧卧位经右胸手术,下胸段食管平滑肌瘤多采取右侧卧位经左胸手术。位于奇静脉后方的平滑肌瘤,先要进行奇静脉的游离,用内镜血管夹夹闭血管的两端后从中间剪断。
-
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MRI等。(2)营养治疗药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24-48小时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食管胸膜瘘、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doc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
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第一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ICD-10:D13.0,M8890/0)。(4)上消化道钡餐、胸部CT。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4.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4.胸片呈正常术后改变,无明显异常。
-
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第一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ICD-10:D13.0,M8890/0)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ICD-9-CM-3:42.32)。4.胸片呈正常术后改变,无明显异常。
-
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向食管腔内外缓慢生长,粘膜仍保持完整,因而不引致呕血。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可显示边缘光滑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其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壁交界处呈锐角,肿瘤区食管粘膜皱襞被肿瘤撑平而消失但无破坏,吞咽动作可能见到平滑肌瘤随食管上下移动。
-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二、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ICD-10:D15.001+M8580/0)行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12)。
-
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等。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ICD-9-CM-3:07.8301)。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漏斗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漏斗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7.6漏斗胸疾病编码。(2)凝血功能、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行开胸探查+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34.0201)。(4)胸部CT。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印发。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
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非侵袭性胸腺瘤等外科9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4号)印发。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2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205号)印发。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廓固定术。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
先天性食管狭窄临床路径(2017年版)
:1.肺炎严重的病例先控制肺部感染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完善术前检查4.术前留置胃管5.择期手术(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3.术后静脉营养支持,禁食水5-7天,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无食管狭窄、吻合口瘘等可与饮水并逐渐恢复饮食。2.切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