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手术名称: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分类:心血管外科ICD编码:38.8501概述: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占15%~经第4肋间或切除第4肋骨进胸,使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和肺门均获得良好显露。1.喉返神经损伤以下情况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1)分离纵隔胸膜或缝牵引线过程中伤及迷走神经。
-
右侧全肺切除术
在完全分离胸膜粘连后,将肺门前、后及上缘的纵隔胸膜全部剪开,将肺向下后方牵引,在肺门上方可以见到迷走神经分向肺门的神经丛及伴随的小血管,应予全部切断、结扎。再分离奇静脉与上腔静脉汇合处下方的纵隔结缔组织,即能显露右肺动脉主干及及其上叶尖前段动脉分支。在支气管远端夹上支气管钳后向外牵引病肺。
-
左侧全肺切除术
在主动脉弓下和膈神经后侧,显露左肺动脉主干。2-1切开纵隔胸膜,切断、结扎迷走神经分支,显露左肺动脉主干2-2结扎、切断左肺动脉主干2-3显露、结扎、切断左上肺静脉2-4切断、结扎肺下韧带2-5结扎、切断左下肺静脉2-6缝扎支气管动脉后切断、缝合左总支气管2-7缝合纵隔胸膜,覆盖残端图2左侧全肺切除术
-
纵隔气肿
病理生理:根据纵隔内气体的来源部位可将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类:1.肺泡壁破裂所致的纵隔气肿肺泡壁因肺泡内压急剧上升或因其他疾病而发生损伤破裂即可导致气体由肺泡内进入肺间质,形成间质性肺气肿;若尚有颈部和胸部皮下气肿、颈静脉充盈等体征,则应高度怀疑本症,并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
食管失弛缓症
概述: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征是①食管体部无蠕动。(5)手术方法①经胸入路食管肌层切开术:手术经第7或8肋间后外侧进胸,将肺推向前上方,切断下肺韧带直至下肺静脉,纵行切开纵隔胸膜,小心保护迷走神经,近端抵达主动脉弓,远端达膈肌,暴露并游离出食管并绕以纱带提起。
-
左位未闭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切断缝合术
2.在处理先天性血管环时应注意避免误伤喉返神经,因喉返神经位置常有变异,在双主动脉弓者喉返神经可直接绕过主动脉,并可绕过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在迷生锁骨下动脉喉返神经可绕过甲状腺下动脉或由迷走神经发出后直接进入喉部。术后仍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应行气管切开,插入超过梗阻部位的长气管导管,必要时行机械呼吸。
-
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闭或动脉韧带切断缝合术
2.在处理先天性血管环时应注意避免误伤喉返神经,因喉返神经位置常有变异,在双主动脉弓者喉返神经可直接绕过主动脉,并可绕过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在迷生锁骨下动脉喉返神经可绕过甲状腺下动脉或由迷走神经发出后直接进入喉部。术后仍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应行气管切开,插入超过梗阻部位的长气管导管,必要时行机械呼吸。
-
食管旁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食管裂孔疝的手术别名:食管裂孔疝修补术;(4)还纳疝内容及处理疝囊:对轻度短食管只须从裂孔向后外侧切开膈肌,游离裂孔,将胃还纳腹内,食管下端与裂孔边缘间断缝合固定(图12.2.2-5A、B)。
-
食管裂孔疝的手术
手术名称:食管裂孔疝的手术别名:食管裂孔疝修补术;(4)还纳疝内容及处理疝囊:对轻度短食管只须从裂孔向后外侧切开膈肌,游离裂孔,将胃还纳腹内,食管下端与裂孔边缘间断缝合固定(图12.2.2-5A、B)。
-
食管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食管裂孔疝的手术别名:食管裂孔疝修补术;(4)还纳疝内容及处理疝囊:对轻度短食管只须从裂孔向后外侧切开膈肌,游离裂孔,将胃还纳腹内,食管下端与裂孔边缘间断缝合固定(图12.2.2-5A、B)。
-
左下肺叶切除术
如下叶背段以气管与上叶支气管距离很近,则宜分别切断背段及基底段支气和,以免损伤上叶支气管。手术图解7-1切开上、下叶间胸膜,分别显露、结扎、切断下叶背段和基底段动脉7-2切断、结扎肺下韧带,显露、结扎、切断左下肺静脉主干7-3缝扎支气管动脉后切断、缝合左下叶支气管7-4胸膜瓣覆盖残端图7左下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