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碱杆菌肺炎
产碱杆菌肺炎的治疗:产碱杆菌属细菌对部分氨基甙类、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敏感。相关药品:氧、青霉素、奈替米星、磺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黏菌素、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拉定
-
单纯性肾囊肿
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病变区内有细回声;诊断:根据临床表现高血压、肾盏梗阻引起的继发性尿路感染,以及B超、CT和MRI、肾囊肿内液体检查,并在排除其他类型的肾囊性疾病后,可以作出本病诊断。B超示肾区液性暗区以及可导致肾积脓的原发病变。相关药品:氧、氧氟沙星、磺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相关检查:淀粉酶
-
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肠侵袭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
(1)不耐热肠毒素(LT):类似霍乱弧菌的肠毒素,可刺激小肠上皮细胞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小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以致出现腹泻。常用药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氟沙氟沙星、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新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庆大霉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唑酮等。
-
虫霉病
概述:虫霉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是尼日利亚。传播途径不十分清楚。相关药品:碘化钾、氧、甲氧苄啶、磺胺、磺胺甲噁唑、两性霉素B
-
蝇疫霉病
概述:虫霉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是尼日利亚。传播途径不十分清楚。相关药品:碘化钾、氧、甲氧苄啶、磺胺、磺胺甲噁唑、两性霉素B
-
布鲁氏杆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氏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鲁氏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氏杆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
分离率为60%,在ICU病房可高达90%。对青霉素、庆大霉霉素和四环素100%耐药。夏氏等报道82例葡萄球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西林金葡菌30株(MRSA)、甲氧西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35株、耐甲氧西西林凝固酶阴性有萄球菌(MRCNS)24株、甲氧西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10株。
-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3年内自行消退。组织细胞内有时可找到抗酸杆菌,比结核杆菌长而粗,常见交叉排列。局部治疗有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温湿敷,冷冻,手术切除等,冻干卡介苗及本菌菌苗疗法也有效。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加氯消毒游泳池水。相关药品:利福平、红霉素、磺胺、磺胺甲噁唑、氧、甲氧苄啶、米诺环素、乙胺丁醇、冻干卡介苗
-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诊断:根据本病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X线检查,发现胸腺缺如、甲状旁腺及T细胞功能异常等,即可诊断本病。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
-
Di George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诊断:根据本病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X线检查,发现胸腺缺如、甲状旁腺及T细胞功能异常等,即可诊断本病。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
-
迪格奥尔格综合症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诊断:根据本病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X线检查,发现胸腺缺如、甲状旁腺及T细胞功能异常等,即可诊断本病。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
-
第三、四咽囊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诊断:根据本病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X线检查,发现胸腺缺如、甲状旁腺及T细胞功能异常等,即可诊断本病。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
-
乔治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诊断:根据本病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X线检查,发现胸腺缺如、甲状旁腺及T细胞功能异常等,即可诊断本病。剂量2ml(相当于1.8×108个白细胞的提取物),肌内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