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管瘤
概述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
-
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3.体征:肝脏增大,肝区叩击痛,腹水、胸腔积液等。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AFP、CEA、CA19-9;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4.营养支持治疗5.对症治疗。二、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表单:手术名称:肝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
-
库弗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脏恶性血管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脏血管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网状内皮细胞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恶性血管内皮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库普弗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内皮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Kupffer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无症状。3.新生儿及儿童肝血管瘤,伴有贫血、心衰等明显症状时,可按急诊处理。方法:1.放射源使用高能X射线或60Coγ射线。3.该病的一个特殊症状为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因子Ⅱ、Ⅴ、Ⅷ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消耗性凝血异常。
-
肝脏血管瘤
概述:肝脏血管瘤(hepatichemangioma)是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其病因可能是肝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主要与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鉴别,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病情进展快,病程短,AFP常阳性。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90%,是一种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2cm大小的血管瘤。
-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疾病别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肝癌,尤其是小细胞肝癌和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很难与局限性脂肪肝鉴别。肝动脉造影虽然在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癌时存在困难,但对于排除肝脓肿、肝囊肿等仍有一定价值。
-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分类:血液生化检查酶类测定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测定原理:在碱性条件下,GPDA催化底物甘氨酰脯氨酰对硝基苯胺水解,生成甘氨酰脯氨酸和对硝基苯胺,后者可引起405nm处吸光度升高,吸光度的升高速率与GPDA活性成正比。
-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3.肝脏的血流灌注评价,如肝血流量测定,肝动脉、门脉血流比的测定等。(3)显像方法:①显像时间:常规平衡后血池相于注药后5、15和30min各进行一次静态影像。④图像处理:用3D显示技术,可更直观地显示肝血管瘤的“热区”病变,肝胶体和肝血流与血池显像的对比分析,可对肝内占位性病变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肝血池扫描
操作名称消化系统-肝血池扫描适应症肝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肝内占位病变鉴别诊断。方法及内容1.如采用99mTc示踪剂,于注射前1h给服过氯酸钾200mg,以减少甲状腺及胃肠道辐射剂量。4.血池显像技术还可用于其他组织或器官血管瘤诊断、心包积液与心脏扩大的鉴别、纵隔肿瘤鉴别等。3.肝血池相放射性低于脾区及心腔。
-
经动脉肿瘤栓塞术
名称:经动脉肿瘤栓塞术别名:TAE概述:经动脉肿瘤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是将栓塞剂经导管注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使靶动脉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应证:经动脉肿瘤栓塞术适用于肝癌、肾癌、胰腺癌、肺癌、盆腔恶性肿瘤等姑息性治疗和相对根治性治疗,肝血管瘤根治性治疗。
-
解剖第3肝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如结扎动脉有困难可在肝门阻断下分离。④术者左手经肝断面尽可能紧贴第2肝门托住瘤体,拇指在前控制左、中肝静脉,并将瘤体向下牵引,沿瘤体最上缘切开用刀柄钝性分离显露部分肝静脉,在术者示指指引下用7号丝线缝扎左、中肝静脉,再双重钳夹后切断结扎,瘤体完整切除(图1.10.5.2-9)。
-
解剖第3肝门切除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如结扎动脉有困难可在肝门阻断下分离。④术者左手经肝断面尽可能紧贴第2肝门托住瘤体,拇指在前控制左、中肝静脉,并将瘤体向下牵引,沿瘤体最上缘切开用刀柄钝性分离显露部分肝静脉,在术者示指指引下用7号丝线缝扎左、中肝静脉,再双重钳夹后切断结扎,瘤体完整切除(图1.10.5.2-9)。
-
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术
肝脏游离完毕后,用乳胶管束紧肝十二指肠韧带行肝门阻断(图1.10.5.1-1),约数分钟后瘤体即变软、缩小,然后用13×34标准之大号缝肝针,穿以10-0号粗丝线,自血管瘤边缘正常肝组织进针,穿过瘤体基底部至对侧正常肝组织处出针,“8”字缝合暂不打结,用同样方法再缝合数针,每针间距1。
-
肝海绵状血管瘤捆扎术
肝脏游离完毕后,用乳胶管束紧肝十二指肠韧带行肝门阻断(图1.10.5.1-1),约数分钟后瘤体即变软、缩小,然后用13×34标准之大号缝肝针,穿以10-0号粗丝线,自血管瘤边缘正常肝组织进针,穿过瘤体基底部至对侧正常肝组织处出针,“8”字缝合暂不打结,用同样方法再缝合数针,每针间距1。
-
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上腹不适。2.发现有腹部肿块者。4.血生化等检查中怀疑肝脏实质占位者。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7.检查内容(1)肝内良性占位病变可显示,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周围肝组织多正常。
-
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适用于:1.肝良、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等)。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
-
肝脏灌注磁共振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肝脏灌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肝脏灌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用于:1.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2.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6.肝脓肿、肝结核和其他肝炎性肉芽肿等。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方法: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
经皮经肝胆囊镜
概述:经皮经肝胆囊镜(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ecystoscopy,PTCCS)是先在引导下,于胆囊床长轴最大面积处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CCD),然后用胆道扩张导管逐步扩张窦道直径至16F,窦道扩张术后两周插入胆囊镜进行检查和治疗。3.胆漏穿刺针或胆囊镜穿破胆囊,或引流管脱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