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道蛔虫病
严重的症状、轻微的体征是本病的又一特点。诊断:诊断依据为: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尤其伴有“钻顶痛”,缓解期如常人者。太冲穴位小剂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痉作用优于注射常规剂量阿托品,有显著的效果。32h后从粪便排出。对于部分暴露于十二指肠乳头处的蛔虫,内镜下可用圈套器或网篮套住虫体随镜身一起退出。
-
肝胆蛔虫病
肝蛔虫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蛔虫性肝脓肿和肝蛔虫卵性肉芽肿。急性胰腺炎: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目前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利胆驱虫、防治感染,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肝蛔虫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蛔虫性肝脓肿和肝蛔虫卵性肉芽肿。急性胰腺炎: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目前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利胆驱虫、防治感染,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
黄疸
结合胆红素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微胆管、细胆管、小胆管、肝总管、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排入十二指肠。40岁以上患者要考虑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头癌多见,女性则以胆道癌多见。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K-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
-
黄疸病
结合胆红素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微胆管、细胆管、小胆管、肝总管、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排入十二指肠。40岁以上患者要考虑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头癌多见,女性则以胆道癌多见。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K-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
-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胆源性脓毒症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东方型胆管型肝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东方型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原发性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
其他较少见的梗阻病因有: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狭窄、先天性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畸形、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种胆道器械检查操作等。胆道高压使毛细胆管和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局灶性坏死和弥漫性胆源性肝脓肿。34%,其中AOSC合并中毒性休克者病死率为22.4%~
-
经口胰管镜检查
概述:经口胰管镜(peroralpancreatoscopy,PPS)是将超细胰管镜通过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胰管的病变,是一种直接、微创的检查方法,对判断胰管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并能协助内镜下的治疗。4.严重的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狭窄或畸形者。6.术后处理基本同ERCP及经口子母胆道镜检查。
-
乏特壶腹周围癌
概述:乏特壶腹周围癌系指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体质差者可考虑PTCD或胆囊空肠吻合术,待黄疸消退后再行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化疗,给予丝裂霉素4mg,阿糖无胞苷100mg,氟尿嘧啶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2次、周,静滴,10次为一疗程。
-
十二指肠憩室手术
大多数憩室位于十二指肠内侧,与胆总管及胰头接近,有的则深埋在胰腺组织中,与胆总管及胰管关系密切,甚至胆总管及胰管直接开口于憩室内。4.憩室内翻缝合术:于憩室颈部四周肠壁做一荷包缝合线,用一血管钳将憩室顶入肠腔,然后结扎荷包缝合线(图1.5.7-8)。如憩室紧靠十二指肠乳头(图1.5.7-12~
-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的并发症:华支睾吸虫伴慢性或急性胆囊炎:虫体本身、胆管上皮的损害,容易引起胆道梗阻及细菌感染。外科治疗:(1)内镜治疗: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对华支睾吸虫引起的梗阻有良好疗效,伴有胆总管下端结石、乳头狭窄、年龄及体质属风险大的病人可以采用内镜下治疗。
-
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概述: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是内镜治疗胆管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基本技术之一操作名称: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别名:ERBD适应证: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适用于:1.恶性胆管梗阻,既可用于术前准备,又可以对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②支架所致胆道或十二指肠损伤:主要原因是支架在十二指肠内留出过多或脱位。
-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
概述: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癌肿。但多不如胰头癌严重。三、鉴别诊断由于本病有上腹闷胀不适,黄疸,有时并发胆道感染、血清淀粉酶升高,可误诊为胆管结石,但根据反复发作史,夏科氏三联征、波动性黄疸,影像学检查可加以区别。
-
十二指肠外路径壶腹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十二指肠外路径壶腹肿瘤切除术别名: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外切除分类:普通外科/胰腺手术/十二指肠肿瘤手术ICD编码:45.3102概述:十二指肠外路径壶腹肿瘤切除术用于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乳头的良性肿瘤多主张采用局部切除,手术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与肿瘤的位置及体积有关系。
-
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外切除
手术名称:十二指肠外路径壶腹肿瘤切除术别名: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外切除分类:普通外科/胰腺手术/十二指肠肿瘤手术ICD编码:45.3102概述:十二指肠外路径壶腹肿瘤切除术用于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乳头的良性肿瘤多主张采用局部切除,手术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与肿瘤的位置及体积有关系。
-
胆石病
因含钙少,X线平片上多不显影。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及胰管的方法,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①EST的适应证:A.②EST的禁忌证:A.同时配合口服溶石药物(CDCA、UDCA)及ERCP网篮取石、乳头肌切开或放置胆道支架效果更好。
-
胆石症
因含钙少,X线平片上多不显影。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及胰管的方法,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①EST的适应证:A.②EST的禁忌证:A.同时配合口服溶石药物(CDCA、UDCA)及ERCP网篮取石、乳头肌切开或放置胆道支架效果更好。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概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RecurrentBiliaryTractSyndrome),系指有过胆囊切除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的腹痛、消化不良等腹部症状的统称。(2)复发性胆石。胆囊管残留及其邻近的胰胆管发生显著的炎症改变和纤维化、粘连以及神经瘤有过许多报道。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概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RecurrentBiliaryTractSyndrome),系指有过胆囊切除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的腹痛、消化不良等腹部症状的统称。(2)复发性胆石。胆囊管残留及其邻近的胰胆管发生显著的炎症改变和纤维化、粘连以及神经瘤有过许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