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动力循环
发病机制:高动力性循环的发病机制各有差异:1.生理性: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原发性高动力循环可先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如普萘洛尔10~相关药品:维生素B1、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洋地黄、胍乙啶、倍他尼定、地西泮、硝西泮相关检查: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
-
门脉高压性肠病
疾病代码:ICD:K55.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门脉高压性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是1991年由Kozarek提出,指在PHT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和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3.内镜治疗(1)结直肠静脉曲张出血:可行硬化剂或结扎止血治疗。
-
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发病机制:高动力性循环的发病机制各有差异:1.生理性: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原发性高动力循环可先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如普萘洛尔10~相关药品:维生素B1、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洋地黄、胍乙啶、倍他尼定、地西泮、硝西泮相关检查: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
-
高动力性循环
发病机制:高动力性循环的发病机制各有差异:1.生理性:由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高动力性循环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原发性高动力循环可先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如普萘洛尔10~相关药品:维生素B1、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洋地黄、胍乙啶、倍他尼定、地西泮、硝西泮相关检查: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概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粘膜以及内脏的多发性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和病变部位反复出血为特征,肝脏常受累。肝脏受累,因流经肝动静脉瘘的血流量增多而出现肝肿大,可有肝区疼痛及一定程度的压痛,局部有时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触之有震颤,能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
心血管神经症
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3、心肌炎心肌炎患者常有胸闷、心动过速以及心电图ST-T波改变,与本症不易鉴别。2.本病所伴的胸痛多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久(数小时)的隐痛;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