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芙蓉花:拼音名:F R nɡHuā功能主治:对于一切疮痈肿毒、乳痈等症,初起外用,能消肿止痛;有可治肺痈,单用鲜花一至二两(干花减半),水煎,加冰糖五钱冲服,也可配合鱼腥草同用。芙蓉花还能凉血清热,可配莲蓬壳,用治血热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烫伤,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调服。
-
木芙蓉花
性味归经:辛,微寒。《*辞典》·木芙蓉花:出处:《纲目》拼音名:MùFúRónɡHuā别名:芙蓉花(《清异录》),地芙蓉花(《本草图经》),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记》),七星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芙蓉、霜降花(《福建中草药》)。"⑤《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
-
三变花
概述:三变花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本草纲目》记载的木芙蓉花之别名。性味归经:辛,微寒。入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1.治痈肿,疔疮。2.治肺痈、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其中的芸香苷、金丝桃苷等可抗炎、止咳,抑制眼醛糖还原酶,还有同化作用和维生素P样作用。
-
芙蓉内托散
处方:芙蓉花2钱,人参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穿山甲1钱,杏仁1钱,连翘1钱,木鳖子1钱。功能主治:便毒已成,元气弱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酒、水各1钟煎,空腹服。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木芙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拼音名:M F R nɡ别名: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
-
中药反突变研究
邱桂信等用甲基亚硝基胍诱变哺乳类细胞V79对68种中药的反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的白术、黄芪、仙灵脾,仙茅、肉苁蓉、枸杞子、土鳖虫、穿山甲、红藤、野葡萄藤、菝葜、芙蓉花、漏芦、绿萼梅、北沙参、天门冬、生南星、鹤虱、牡蛎等有显著的反突变作用。还发现中药的配伍不同,反突变的结果也不同。
-
卷舒散
处方:绿豆1两,茶叶5钱,雄黄3分,冰片2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痘损破,脓水不止。用法用量:若痘干,用芙蓉花油或腊梅花油开搽。若痘湿,则用末掺之。摘录:《引痘略》
-
老熊花
拼音名:LǎoXiónɡHuā别名:豹子眼睛花、芙蓉花、豹子眼睛果。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华苘麻的根皮。叶近圆卵形,长7-13cm,宽4-1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状长硬毛,下面被星状细绒毛和长毛,边缘具粗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疏林或竹林内。性味:苦;续筋接骨。
-
松球
性味:《别录》:味苦,温,无毒。①《别录》: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③《本草求原》:补气,散风寒。附方:①治白点风:先以葱、花椒、甘草三味煎汤洗,再以青嫩松球蘸鸡子白,硫黄,同磨如粉,搽上八、九次。(《周益生家宝方》)②治痔疮:松果十二个,皮硝五钱,芙蓉花、枳壳、蛤蟆叶各适量,煎水洗。
-
万寿菊
1.治头晕目眩,目痛,牙痛,小儿惊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寿菊:拼音名:WànShòuJú别名:蜂窝菊、金盏菊、臭菊花、臭芙蓉、芙蓉花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万寿菊TageteserectaL.,以花和根入药。秋冬采花,鲜用或晒干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根:解毒消肿。
-
七花丸
《医学正传》卷五:方名:七花丸组成:山茶花1两(烧存性),芙蓉花1两(烧存性),石榴花1两(烧存性),检漆花1两(烧存性),松花1两(烧存性),白茅花(锉)1两(烧存性),槐花2两(炒焦黑),枳壳1两(麸炒黄色),甘草(炙)5钱,地榆1钱,槟榔2钱5分。主治:肠风下血,久痔。
-
中草药
草药的用法: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
-
草药
草药的用法: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