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裂
概述:齿裂(fissuredtooth)为症状名。是指牙齿折裂的表现。齿裂的病因病机:齿裂多由肾虚有火,骨质不固,或因龋齿,外伤等所致。齿裂的治疗:齿裂属肾虚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治疗。
-
蒿属
叶互生,常分裂;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常弯垂,排成圆锥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缘花雌性,1列,纤细,2-3齿裂;头状花序含同性花的种类已分出另立为绢蒿属。
-
肥皂草属
中文名肥皂草属拼音名feizaocaoshu拉丁名Saponaria中国植物志26:429描述SaponariaL.肥皂草属,石竹科,约30种,分布于欧洲温带地区,尤以地中海地区为盛,我国有3种,产新疆。多年生草本;花排成2歧分枝的聚伞花序;子房1室,有胚珠极多数,生于特立中央胎座上,花柱2;蒴果顶端4齿裂。属下物种肥皂草
-
直唇姜属
中文名直唇姜属拼音名zhichunjiangshu拉丁名Pommereschea中国植物志16(2):106描述PommerescheaWittm.直唇姜属,姜科,有直唇姜P.lackneiWittm.等2种,产缅甸和我国云南。花冠管圆柱状,裂片披针形,上面一枚较长;唇瓣直立,狭匙形,2齿裂,基部与花丝连合;侧生退化雄蕊缺;子房3室,胚珠多数;
-
麦瓶草种子
拼音名:MàiPínɡCǎoZhǒnɡZi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种子。全株被腺毛。茎生叶对生,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cm,宽5-10mm,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麦田中或荒草地。性味:甘;
-
蝴蝶花
《*辞典》:蝴蝶花: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拼音名:H Di Huā别名:铁扁担(《上海常用中草药》),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豉叶、下搜山虎(《贵州草药》)。来源: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水边等阴湿地。备注:本植物的根茎(扁竹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女贞属
中文名女贞属拼音名nvzhenshu拉丁名Ligustrum中国植物志61:136描述LigustrumL.女贞属,木犀科,约50余种,分布于欧洲和亚洲,我国约38种,多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有些种类可为绿篱或供观赏用,女贞L.lucidumAit.可饲养白蜡虫以取白蜡,其根、茎、叶、果和树皮药用。子房球形,2室,每室有悬垂的倒生胚珠2颗,柱头近2裂;
-
香菊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XiānɡJ 别名: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4~外围两列的花雌性,管状,2或3短齿裂;花期春季。生境分布:我国中南及南部有栽培。功能主治:治风寒感冒,痈疽,疔疮。①《岭南采药录》:治小儿惊风,取叶捣烂敷脐中。水煎,调冰糖服。
-
麦瓶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瓶草:拼音名:M iP nɡCǎo别名:面条菜、米瓦罐来源: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麦瓶草SileneconoideaL.的全草。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叶对生,基生叶略呈匙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矩圆形,基部阔,稍抱茎,具毛茸。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红色。治鼻衄,吐血,月经不调。
-
假马鞭属
中文名假马鞭属拼音名jiamabianshu拉丁名Stachytarpheta中国植物志65(1):20描述StachytarphetaVahl假马鞭属,马鞭草科,约10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其中假马鞭S.jamaicensis(L.花冠蓝色,管纤细,圆柱形,顶端5齿裂,裂片近相等,向外开展;雄蕊着生于冠管上部,内藏,位于下方的2枚发育,位于上方的2枚为退化雄蕊;
-
鱼鳞菜
上部叶较小,通常互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3-1.5cm;叶对生或有时上部互生,卵形至狭卵形,基部宽楔形,叶缘有锯齿,两面被糙毛,脉基生3出。刺苞菊内酯:8 -羟基-9 -(2-甲基丁酰氢基)-14-氧代刺苞菊内酯[8 -hydroxy-9 -(2-methylbutyryloxy)-14-oxo-acanthos-permolide],8 -羟基;肺虚痨嗽;
-
石竹属
中文名石竹属拼音名shizhushu拉丁名Dianthus中国植物志26:408描述DianthusL.石竹属,石竹科,约3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但主产地为地中海区,我国有石竹D.chinensisL.、瞿麦D.superbusL.等16种,南北均产之,大部供庭园观赏用或药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子房1室,花柱2;蒴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顶端4-5齿裂。
-
瞿麦
蒴果长筒形,4齿裂,有宿萼。瞿麦的功效与主治:瞿麦具有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增长经。瞿麦具有清热利水,破血通经的功效:瞿麦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尿路结石,血淋,水肿,经闭,目赤障翳,痈肿:煎服,4.5~瞿麦鲜草含皂苷、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A类物质。
-
山茉莉属
中文名山茉莉属拼音名shanmolishu拉丁名Huodendron中国植物志60(2):126描述HuodendronRehd.山茉莉属,安息香科,5种,分布于中印半岛至我国西南部和南部,国产的有双齿山茉莉H.biaristatum(W.W.Sm.)Rehd.等3种。雄蕊7-10,花丝分离,药隔延伸于花药外成一个3-2齿裂的附属体;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极多数;
-
白花九里明
拼音名:BáiHuāJiǔLǐMínɡ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茎圆柱形,长3-5m或有时长达7m,多分枝,有沟纹,无毛或幼枝被锈色必短柔毛,花序轴上的毛更密,上部节间长4-9cm。雌花多数,细管状,长约8mm,基部略增大,檐部2-4齿裂;散瘀止血。血瘀崩漏;
-
山苦荬
别名:牛舌头、野苦荬、山苦荬、北败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DC.L.的全草。尚含青蓝苷、芹菜素、甘露醇、消旋肌醇等。总苞长约8毫米,外层苞片很小,卵圆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瘦果狭披针形;"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
-
石竹科
中文名石竹科拼音名shizhuke拉丁名Caryophyllaceae描述Caryophyllaceae石竹科,双子叶植物,70属,1750种,广布于全球,尤以温带和寒带最多,我国有32属,372种,全国均产之,有些种类为很好的庭园观赏植物,大部分为田间杂草,其中有些种类为药用和观赏植物,草本,茎节常膨大。果为蒴果,顶端齿裂或瓣裂,稀为浆果。
-
东风草
拼音名:DōnɡFēnɡCǎo别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光、毛千里光、黄花地胆草、大头艾纳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东风草的全草。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7-10cm,宽2.5-4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疏细齿或点状齿,上面被疏毛或后脱落,有光泽,干后常变淡黑色,下面无毛或多少被疏毛;总苞半球形;
-
紫背天葵草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ǐB iTiānKu Cǎo别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管状花狭长漏斗形,5齿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潮湿处。功能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
-
蜜蜂花属
中文名蜜蜂花属拼音名mifenghuashu拉丁名Melissa中国植物志66:211描述MelissaL.蜜蜂花属,唇形科,约4种,分布于欧洲及亚洲,我国有3种,主产西南,其中蜜蜂花M.axillaris(Benth.)Bakh.f.产西南至东部,全草入药。多年生草本;花萼钟形,开花后下垂,具13脉,二唇形,上唇浅3齿裂,下唇2深齿裂;花盘平顶,近全缘或4裂;
-
千里光属
中文名千里光属拼音名qianliguangshu拉丁名Senecio中国植物志77(1):225描述SenecioL.千里光属,菊科,1200种以上,广布于全世界,我国约160余种,各省区均有分布。叶互生,有时基生;舌状花结实,盘花管状,5齿裂;总苞片1列,但基部常有数枚较小的外苞片;瘦果圆柱形而有棱;冠毛丰富或少数,或有时无冠毛。
-
海石鳖
拼音名:HǎiShíBiē别名:石鳖、海八角毛、八节毛来源:药材基源:为陷板石鳖科动物红条毛肤石鳖、锉石鳖科动物函馆锉石鳖及多种石鳖的全体。近两端的壳片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片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较状突起,嵌入片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足与外套膜之间形成一较狭的外套沟。还含两种新类胡萝卜素;
-
白带草
顶生小叶肾形或肾圆形,长4-10cm,宽5-13mm,边缘有3-7波状浅裂,小叶柄明显;茎生叶具短柄,有小叶3-6对,生于茎下部的通常与基生叶相似,生于茎上部的顶生小叶,菱状长卵形,长5-20mm,先端3齿裂,无小叶柄,侧生小叶卵形,全缘,基部渐狭,全部小叶两面多少被粗毛。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2.5mm,短雄蕊长约2mm;
-
剪秋罗属
中文名剪秋罗属拼音名jianqiuluoshu拉丁名Lychnis中国植物志26:267描述LychnisL.剪秋罗属,石竹科,约12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北极地带,我国有剪秋罗L.sennoSiebetZucc.等10种,或肿胀,10脉,基部无苞片,先端5齿裂;属下物种剪春罗、剪红纱花、剪秋罗、剪夏罗、毛剪秋罗、浅裂剪秋罗、丝瓣剪秋罗、狭叶剪秋罗、皱叶剪秋罗
-
香青属
中文名香青属拼音名xiangqingshu拉丁名Anaphalis中国植物志75:141描述AnaphalisDC.香青属,菊科,约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东北部及南部,少数几种分布到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只有引入栽培的种,我国有6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地,而西南尤盛。头状花序异性,盘状,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而两性花不结实,排成伞房花序式;
-
旋覆花
旋覆花的功效与主治: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鉴别:(1)本品表面观:苞片非腺毛1~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
-
米仔兰属
中文名米仔兰属拼音名mizilanshu拉丁名Aglaia中国植物志43(3):69描述AglaiaLour.米仔兰属,楝科,250—300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和大洋洲,我国约产10种,除米仔兰A.odorataLour.华南常见栽培供观赏外,余产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且为该地重要森林植物之一,木材很有用。子房1—2室,很少3—5室,每室有胚珠1—2颗;
-
戴星草属
中文名戴星草属拼音名daixingcaoshu拉丁名Sphaeranthus中国植物志75:57描述SphaeranthusL.戴星草属,菊科,约4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其中戴星草S.africanusL.等3种,我国西南部至台湾亦产。叶互生,有齿缺,基部下延至茎上;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于枝顶聚成球形的复头状花序;花冠4-5齿裂;
-
睡茄属
中文名睡茄属拼音名shuiqieshu拉丁名Withania中国植物志67(1):59描述WithaniaPauquy睡茄属,茄科,约10种,分布于美洲、非洲的南部和地中海至印度,我国有睡茄W.kansuensisKuangetA.W.Lu1种,产甘肃文县。花等钟状,5齿裂,裂齿花后增大成膀胱状,包围浆果,顶口闭合或稍张开;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基部,花药纵裂;
-
艾纳香属
中文名艾纳香属拼音名ainaxiangshu拉丁名Blumea中国植物志75:7描述BlumeaDC.艾纳香属,菊科,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国有30种,产东南至西南部,其中艾纳香B.balsamifera(L.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排成疏散的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黄色或紫色;总苞卵状或钟状,总苞片多列;
-
水茅属
中文名水茅属拼音名shuimaoshu拉丁名Scolochloa中国植物志09(2):332描述ScolochloaLink水茅属,禾本科,2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种。高大、多年生草本;小穗有3-4小花,排成圆柱形的圆锥花序;颖膜质,不等长,先端齿裂,第1颖3脉,第2颖5脉;外稃硬,不具脊,7脉,先端齿裂;子房有毛,柱头近无柄。属下物种水茅
-
金腰箭属
中文名金腰箭属拼音名jinyaojianshu拉丁名Synedrella中国植物志75:362描述SynedrellaGaertn.金腰箭属,菊科,2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其中金腰箭S.nodiflora(L.头状花序小,腋生,异性,放射状;舌状花黄色,雌性,1-2列,舌片短,2-3齿裂;总苞片少数,外面1或2枚常叶状;瘦果压扁,有2翅或三棱形,顶冠以2-3芒刺。
-
弹裂碎米荠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弹裂碎米荠的全草。最上部的茎生叶小叶片较狭,边缘少齿或近于全缘;花瓣4,白色,狭长椭圆形,长2-3mm,基部稍狭;奇数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叶柄基部稍扩大,两侧呈狭披针形耳状抱茎,小叶2-8对,小叶椭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裂,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性味:淡;利尿通淋。
-
刺竹茹
拼音名:CìZhúRú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单技,向下弯供,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丛生。具芽胞片3-5片,狭三角形或近卵形,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
-
刺竹叶
拼音名:CìZhú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单技,向下弯供,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丛生。具芽胞片3-5片,狭三角形或近卵形,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大黄草
拼音名:DàiHuánɡCǎo别名:大红草、白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叶多皱缩,完整叶长圆形或苌圆状披针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短尖或钝,边缘狭及卷并有不规则的硬重锯齿,两面被柔毛,中脉凸起,网脉在下面明显。总苞片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柔毛;利水消肿。
-
大五爪金龙
拼音名:DàWǔZhǎoJīnL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显孔崖爬藤的根或茎。茎圆柱形,表面密生粗大乳头状突起,幼枝紫红色,有白色点状皮孔;掌状复叶互生;花萼杯状,顶端截平或4齿裂;花期夏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深山沟边、林缘湿润处。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注意:孕妇禁服。
-
大叶香薷
出处:《常用中草药配方》拼音名:D Y XiānɡR 别名:热痱草(《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苎的全草。痔瘘下血。治湿疹风痒,滴虫性阴道炎。②治伤暑呕吐,头痛腹痛:大叶香薷、厚朴、白扁豆各三钱,十大功劳叶五钱。⑤治皮肤湿疹:鲜大叶香葡、鲜旱莲草、鲜山矾叶、鲜志木树叶,共捣烂,绞汁外搽。
-
大叶沿阶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D Y Y nJiēCǎo别名:八宝镇心丹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总状花序直立,腋生;子房下位,柱头3齿裂。生境分布: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定心安神,止咳化痰,治心悸,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
杜楝
拼音名:DùLiàn别名:海南杜楝、钮扣丹、手拳灵。单叶互生;雄蕊10,花药着生于雄蕊管裂齿之下,雄蕊管长而窄,4-9裂,裂片较花药长1-2倍,通常再2深裂,无毛;花盘包围子房基部;蒴果球形,直径1-1.5cm,无毛,具5种子。花期4-7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或近海边的灌木林中。性味:苦;收敛止泻。咽喉肿痛;
-
粉苞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苞苣:拼音名:FěnBāoJ 别名:杂赤咸巴[西藏]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Stebb.[Lactucagracilis(Wall.夏季采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微寒。用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原形态:细叶苦荬草本,高16-50cm。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
风气草
《中医大辞典》·风气草:风气草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下田菊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2.治痈疖疮疡,蛇咬伤。化学成分:全草含贝壳杉烷型二萜类成分、下田菊酸和下田菊苷等。总苞半圆形,苞片2层,狭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稍有连合;
-
红毛五加皮
《*辞典》:红毛五加皮:出处:《中药志》拼音名:H nɡM oWǔJiāP 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7月间,砍下茎枝,用木棒敲打,使木部与皮部分离,剥取茎皮晒干。枝黄棕色,密被刚毛状针刺。4片,无柄或近无柄,近基部背面通常簇生刺毛状针刺;浸酒或入丸剂。
-
假荆芥
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拼音名:JiǎJīnɡJi 别名:土荆芥(《西藏常用中草药》),假苏、山藿香(《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假荆芥的全草。萼管状,5齿裂;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发汗,解热,透疹,止血。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
建砂仁
拼音名:JiànShāRén别名:土砂仁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实。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呈类圆形或类方形,外壁甚厚,有的可见假种皮。性味:味辛;
-
金盏菊根
拼音名:JīnZhǎnJú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根。单叶互生;总苞具苞片1-2层,苞片线形,先端渐尖,边缘膜质;舌状花黄色或橘黄色,雌性,1-2层,孕育,舌片全缘或先端3齿裂;花期4-7月。根茎簇生多数细根,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性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
菊苣根
头状花序单生茎和枝端,或2-3个在中上部地腋内簇生;总苞圆柱状,长8-14mm;花期夏季。药理作用:1.降脂作用:给地塞米松连续注射造成肝损伤内大鼠喂饲含5%菊苣根粉的饮食,可降低大鼠肝脏总脂质、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使组织病理变化有所减轻,血浆脂质却不受影响。煎剂有抗菌、收敛作用。性味:味微苦;
-
苦草
《*辞典》:苦草:出处:《纲目》拼音名:KǔCǎo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性温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粱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
-
马比木
《*辞典》:马比木: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MǎBǐM 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长6~萼片5齿裂,外面被疏生粗毛;子房密生粗毛。生境分布:生于土坡。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散寒。附方:①治浮肿;③治关节疼痛:公黄珠子适量。
-
猫花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āoHuā别名:蜂糖罐(《贵州民间药物》),蜂糖花、来江藤(《四川中药志》),猫眯花(《贵州草药》),蜜桶花、蜂蜜果、铁林杆、小白叶(《云南中草药》),叶上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野连翘(《云南中草药选》)。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