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漏疳
齿漏疳病名。系指齿缝间流脓的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龂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疳。”属牙漏。详见该条。
-
胡桐泪散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胡桐泪散:处方:胡桐泪细辛川芎白芷各4.5克寒水石(煅)6克生地3克青盐0.6克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骨槽风痛,龈肿齿疏。足阳明胃经虚,风热所袭,传流齿牙,攻注龈肉,则至肿结妨闷,甚者与龈间津液相博,化为脓汁。主治:牙齿历蠹,齿根黯黑。用法用量:常用揩齿。
-
绿盐
《*辞典》:绿盐: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ǜY n别名:石绿(《海药本草》),盐绿(《纲目》)。①《唐本草》:主目赤、泪,肤翳眵暗。②《海药本草》:主明目消翳,点眼;及小儿无辜疳气。注意:不宜内服。(《圣惠方》)②治齿漏疳,虫蚀齿疼痛,出脓水不绝:盐绿、麝香(细研)、黄连(去须)各一分,石胆一钱。
-
盐绿散
《圣惠》卷三十四:方名:盐绿散组成:盐绿1分,麝香(细研)1分,黄连(去须)1分,石胆1钱。主治:齿漏疳,虫蚀齿疼痛,出脓水不绝。或疳齿虫蚀不觉,片片自落,齿痒痛。用法用量:每用1字,掺于湿纸片子上贴之,日2-3度,不过10日即愈;忽患口疮者,绵裹半钱含之。制备方法:上药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
-
铜青散
《圣惠》卷三十四:方名:铜青散组成:铜青末2字,谷精草末2钱,砒霜半钱,马齿苋灰2字。主治:齿漏疳。用法用量:临卧时,先以热浆水漱口3-5度,后以手指取药少许,揩于齿龈上,便合口,候良久,满口津即吐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圣惠》卷八十九:方名:铜青散组成:铜青1分,腻粉1分,龙脑半分,干地龙1条(为末)。
-
棘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棘刺散:处方:棘刺(烧灰)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菖蒲半两,莎草根(炒)半两,鸡舌香半两,青木香1分,青黛(研)1分,胡桐泪(研)1分,干姜(炮)1分(1方有青葙子,无细辛)。功能主治:牙齿摇动,血出宣露,口臭,不能饮食。制备方法:上为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