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牙痛
虫牙痛为病名。牙齿疼痛,其因有四:1.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用清胃散、玉女煎等酌加薄荷、防风、蝉衣等。2.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
-
乳蟾酥
乳蟾酥的炮制方法:宋代有铁上焙焦(《太平圣惠方》)、酒浸(《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酒炖(《校注妇人良方》)、汤浸(《圣济总录》)等方法。蟾酥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蟾酥味辛,性温;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的蟾酥丸(《外科正宗》)。
-
酒蟾酥
酒蟾酥的炮制方法:宋代有铁上焙焦(《太平圣惠方》)、酒浸(《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酒炖(《校注妇人良方》)、汤浸(《圣济总录》)等方法。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的蟾酥丸(《外科正宗》)。蟾酥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蟾酥味辛,性温;
-
松根
《*辞典》:松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ōnɡGēn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共同属植物的幼根或根白皮。性味:《日华子本草》:味苦,温,无毒。功能主治:治筋骨痛,伤损吐血,虫牙痛。①《日华子本草》:松根白皮,补五劳,益气。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水煎,兑白酒服。
-
竹叶椒根
1.治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胃寒疼痛,痧症腹痛。化学成分:本品含木兰花碱、竹叶椒碱(Xanthoplanine),茵芋碱、白鲜碱及崖椒碱等生物碱。附方:①治风湿痛:竹叶椒根皮、透骨香各五钱,黑风藤、大血藤各三钱,泡酒一斤;(江西《草药手册》)④治虫牙痛:㈠竹叶椒根皮,研末,以适量放入虫牙孔内。
-
莽草
莽草中毒:莽草又名芒草、石桂、红桂、春草、鼠莽、毒八角、也茴香、莽草子、东毒茴,次大料、假茴香、大毒茴等。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
-
定痛散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主治:产后恶血不止,腹内热痛不可忍,及儿枕未定。《医学入门》卷七:方名:定痛散组成:苍耳子3两,骨碎补3两,自然铜3两,血竭3两,白附子3两,赤芍3两,当归3两,肉桂3两,白芷3两,没药3两,防风3两,牛膝3两,五加皮1两,天麻1两,槟榔1两,羌活1两,虎胫骨2两,龟版2两。
-
毛藤果
概述:毛藤果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名医别录》记载的鬼目之别名。别名:排风子、毛藤果来源及产地: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lyratumThunb.的果实。分布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及长江以南各地。性味:酸,平。功能主治:清热明目。①治风热上攻,头旋,目赤,迎风流泪。研末服:每次1~②治虫牙痛。
-
水瓜
概述:水瓜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滇南本草》记载的丝瓜之别名。别名:天罗瓜、天吊瓜、水瓜。)Roem.的果实。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药理作用:丝瓜皂苷A有止咳作用。
-
水碱
概述:水碱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为《本草纲目》记载的灰碱之别名。来源: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性味:咸、苦,温。功能主治:软坚,消积。1.治积块,噎膈反胃。虫牙痛,研末填蛀孔内。化学成分:石碱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又含淀粉及蛋白质等。
-
灰碱
概述:灰碱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别名:石碱、花碱、水碱。来源: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性味:咸、苦,温。功能主治:功在软坚,消积。1.治积块,噎膈反胃。2.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蛀孔内。化学成分:石碱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等无机物质,又含淀粉及蛋白质等。
-
山柰
拉丁名:RhizomaKaempfe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galangaresurrectionlily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三奈、山辣、沙姜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galangaL.的根茎。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龙脑、桂皮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
-
木天蓼根
《*辞典》:木天蓼根:出处:《纲目》拼音名:M TiānLiǎoGēn来源: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根。功能主治:①《普济方》:治风虫牙痛,捣丸塞之,连易四、五次,勿咽汁。②《湖南药物志》:治腰痛。木天蓼根一两,水煎服。
-
石碱
《*辞典》·石碱:出处:《本草衍义补遗》拼音名:ShíJiǎn别名:花碱(《圣济总录》),碱(《本草衍义补遗》),灰碱(《纲目》),水碱(《本经逢原》),枧砂、干饼药(《疬科全书》)。性味:咸苦,温。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附方:①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查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
-
丁桐皮
丁桐皮为中药名。见《四川中药志》。刺楸树皮又名丁桐皮、钉皮、刺楸皮。分布几遍全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杀虫止痒。1.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虫牙痛,煎水含漱。本品含鞣质、多炔化合物、黄酮苷、香豆素;苷、少量生物碱、挥发油、三萜皂苷(苷元为常春藤皂苷元)、树脂等。
-
神仙失笑散
《本草纲目》卷九引张三丰方:方名:神仙失笑散组成:百年陈石灰(为末)4两,蜂蜜3两。主治:风虫牙痛。用法用量:擦牙。制备方法:上拌匀,盐泥固济,火煅1日,研末。
-
三柰
概述:三柰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即《本草纲目》记载的山柰。别名:山柰、三奈、山辣、沙姜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galangaL.的根茎。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温中,消食,祛风,化湿,止痛。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跌打损伤。2.治风虫牙痛,牙宣口臭,淋巴结炎。
-
山辣
概述:山辣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记载的即山柰。性味归经:辛,温。1.治胃脘寒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跌打损伤。2.治风虫牙痛,牙宣口臭,淋巴结炎。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龙脑、桂皮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蒈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
-
天吊瓜
概述:天吊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丝瓜之别名。别名:天罗瓜、天吊瓜、水瓜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果实。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
-
天罗瓜
概述:天罗瓜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为《滇南本草》记载的丝瓜之别名。别名:天罗瓜、天吊瓜、水瓜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果实。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
-
薰陆香
薰陆香释名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2、急慢惊风。用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3、小儿双目内钓、腹痛。用乳香、没药、木香等分,水煎服。5、呃逆不止。9、风虫牙痛。用白乳香二钱,牡蛎粉一钱,共研为末,加米糕为丸子,塞孔中。12、丹毒。
-
速效牙痛宁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uxiaoYatongrlingDing处方:芫花根300g地骨皮300g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粗粉,照配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N),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漉液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2)取本品2ml,加稀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放冷,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
-
白毛藤根
功能主治:主治风火牙痛,头痛,崩漏带下,瘰疬,痈肿,痔漏。《*辞典》·白毛藤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BáiMáoTénɡGēn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②《重庆草药》:"治头痛,流涕。附方:①治火牙虫牙痛:白毛藤根,地骨皮、枸骨根、龙胆草、白牛膝。
-
枸橘刺
《*辞典》:枸橘刺:出处:《纲目》拼音名:GōuJ C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树上的棘刺。功能主治:《纲目》:风虫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摘录:《*辞典》
-
蝉退散
《医统》卷六十四引《圣惠》:蝉退散:处方:蝉退、蜂房、僵蚕、牛膝、草乌、荆芥、细辛、地松各等分。摘录:《得效》卷十二《得效》卷十一:蝉退散:处方:蝉退60个(去土足翅),荆芥穗1两,甘草半两(蜜炙),大黄半两(纸裹煨),黄芩半两(生用),蝎梢50个(去毒)。功能主治:惊风天钓,心热夜啼,惊痫。
-
虫牙散
处方:雄黄5钱,荜茇8钱,上冰片8分。制法:上为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牙齿虫蛀作痛用擦之。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
鲫鱼砒方
处方:鲫鱼1个。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破开,入信于内,放在地孔中,候鱼身上自然霜,扫,灯心点虫牙,咳嗽自落。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
韭叶膏
处方:韭叶(连根洗净)。制法:上捣烂,同人家门限下及地板上细泥和匀。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擦痛处腮上,外用纸贴。一时下有细虫在于泥上,可以除绝病根。摘录:《医统》卷六十四引《经验方》
-
壁钱幕
《*辞典》:壁钱幕: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Qi nM 别名: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温热经纬》),壁钱茧(《陆川本草》),壁蚕茧(《药材学》)。功能主治:治烂喉痧,喉痹,乳蛾,牙痛,疔疮,创伤出血,呕逆,咳嗽。
-
乳香荜茇散
《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疮科通玄论》:方名:乳香荜茇散组成:天麻1钱,防风1钱,草乌1钱,荜茇1钱,细辛1钱,川乌1钱,乳香半钱,红豆1钱,荆芥穗1钱,没药半钱,官桂半钱,当归2钱,川芎2钱,盆消1钱,薄荷2钱,麝香少许。主治:牙疼,骨槽风。主治:骨槽风,由风、虫牙痛溃烂变成者。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一粒笑
《饲鹤亭集方》:方名:一粒笑别名:牙痛一粒笑组成:麝香5分,蟾酥1钱,乳香3钱,没药3钱。主治:风火虫牙痛,及牙根浮肿。如虚火牙痛,兼服知柏八味丸,老人兼服还少丹。制备方法:上为末,蟾酥为丸,如白芥子大。《丸散膏丹集成》引徐氏方:方名:一粒笑组成:五灵脂1钱,麝香1钱,蟾酥2钱。
-
秘传愈刚散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愈刚散组成:白芷、光乌、威灵仙、真川椒各等分。主治:风虫牙痛。须先用防风、荆芥、芫花、苍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麦各等分,水2盏煎,去滓,含漱疼处,再擦尤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擦牙止痛散
处方: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瓶封固,勿令走气。功能主治:止虫牙痛。主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牙,吐出涎水,漱尽痛止。摘录:《急救经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