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马丹阳
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宜甫
马宜甫即马丹阳。参见“马丹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钰
马钰即马丹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从义
马从义即马丹阳,为金代道家,著名针灸家。原名从义,字宜甫,又名钰。扶风(今属陕西)人。通经史、医学,尤擅针灸。撰有《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流传颇广。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为针灸歌赋名。金·马丹阳撰。见《针灸大全》。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指宋代针灸家马丹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十二个治病要穴。《针灸大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这些穴位,具有取用方便,治病效验的特点,为历代针灸家所重视。
-
担截
担截见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有两种解释:其一,为取穴法之一,担者挑也,指病在中而上下或左右取穴;截者切断也,指独取一穴阻断之以泻病势。截即按法,补法。“凡泻针之法…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针灸问对》:“一说: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按谓之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