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身医学
狭义概念:心身医学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论述了情绪与性格类型的致病作用。他们还认为特殊的无意识的防御与退行的心理反应,导致相应的植物神经活动改变,影响特殊内脏器官,在某些易感者中最后产生器质性病理变化。
-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病因:社会因素及个体心理因素(如心理活动中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人格特征等)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是主要病因,也可是重要诱因(另有病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包括症状加重、病程延长、预后不良等)。心身疾病必须有躯体症状及与此相关的体征。通常以“内伤七情”概称之。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一种从生物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统一来看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模式。它主张在已有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和调控,相应地发展了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医学。
-
德者寿
德者寿养生术语。亦称仁者寿。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
心身综合治疗
心身综合治疗是针对心理、生理及社会诸多致病因素而采用的综合性整体治疗方法。心身医学的兴起,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精神病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分科倾向,它包括对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中所产生作用的研究,并采取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提倡用“整体方法论”的观点对病人施行综合治疗。
-
医学心理学
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出现的分支学科有: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缺陷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诊断学、心理治疗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卫生学、护理心理学、药物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