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广意》。耳背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
耳背高突
耳背高突推拿穴位名。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
耳背高骨
耳背高骨为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广意》。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
燕脂膏
《金鉴》卷五十七:方名:燕脂膏组成:燕脂、升麻、雄黄。主治:小儿痘攒聚于耳后高骨,名曰蒙骩。此系毒火发自肾经,其证最恶。制备方法:先将升麻煎浓汤去滓,用棉燕脂于汤内揉出红汁,再加雄黄细末调匀。
-
夭疽
左名夭疽,右名锐毒,俱属少阳胆经。脑疽(napecarbuncle)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者又称为脑烁。是指生于项部,易致内陷的有头疽。脑疽的病因病机:脑疽患部为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