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4.3目镜测微尺(5mm/50/0.1mm)和物镜测微尺(1mm/100/0.01mm)。5试剂或材料:5.1试管(12.0cm×1.5cm)或15mL离心管。0.70.50.75咽管为体长的1/5为体长的1/2,咽管球不明显为体长的1/4生殖原基在虫体的中部在虫体后部-尾端尖细分叉有小球状物图C.1土源性线虫丝状蚴检索图(仿余森海,1992.)参考文献:[1]吴观陵.
-
钩虫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改良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步骤:a)将尼龙绢片(每孔254μm~
-
驱钩虫药
概述钩虫病系因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所引起的感染。小儿赤足在泥土中行走时,幼虫也会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常有腹痛、发育停滞、肚子增大等,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驱钩虫药是指用于驱除钩虫的药物,除噻嘧啶、甲噻嘧啶、左旋咪唑、噻苯唑、噻乙吡啶等外,尚有阿苯达唑也有驱钩虫作用。
-
皮肤幼虫移行症
疾病别名migrans,cutaneouslarva疾病代码ICD:B83.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皮肤幼虫移行症主要表现为匐行疹,常由一些寄生于动物如猫、犬的钩虫如巴西钩虫(Ancylostomabraziliensis),犬钩虫(A.caninum)等的幼虫钻入人体皮肤而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钩虫如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的感染期幼虫偶也可引起此病。
-
东方毛圆线虫
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orientalisJimbo,1914)成虫体纤细,无色透明,角皮具不明显的横纹,口囊不显着,咽管圆柱状,约为体长的1/7~尾端具交合伞,由左右两叶组成,有一对短粗交合刺,相等同型,末端有小钩。但因本虫常与钩虫感染混合存在,故难于确定哪些症状系由本虫而不是由钩虫所致。
-
榧子贯众汤
处方:榧子1两,槟榔1两,红藤1两,贯众5钱。主钩虫病。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分2次服。各家论述:方中榧子、槟榔、贯众、大蒜都是驱虫药,其中榧子、贯众二味多用于驱钩虫;方中红藤一药,味苦性平,能入血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常用以治肠痈,因钩虫寄生可使肠壁损伤和出血,故用为辅佐之品。摘录:《方剂学》
-
粪毒块
粪毒块病名。见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本病以足踝、趾间、脚底为多见,症见初起脚部有瘙痒感,继之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块状风团,有时可见水泡及脓疱,踝部常有水肿,搔破后可伴发臁疮。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剂,外用三黄汤温洗或青黛膏外搽。即钩虫皮炎。
-
肠道寄生虫病
概述:肠道寄生虫病包括寄生肠道的蛔虫、蛲虫、钩虫、鞭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儿童,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率较高。肠道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为肠道寄生虫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各种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如下:蛔虫病:成人与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钩虫病:成人400mg.每日次,2~
-
寄生虫(粪便)
(2)致病性寄生虫:①原虫类:溶组织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毛囊和滋养体)。②蠕虫类:蛔虫、蛲虫、钩虫、日本血吸虫、虫、姜片虫、鞭虫、肝吸虫等。化验取材:粪便化验方法:粪便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粪便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粪便寄生虫
概述:粪便寄生虫,检查方法简单,结果直观,一般在驱虫治疗排便中检出。粪便寄生虫正常值:阴性。②鞭毛虫类:唇鞭虫、人肠毛滴虫、中华肠内滴虫。(2)致病性寄生虫:①原虫类:溶组织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毛囊和滋养体)。②蠕虫类:蛔虫、蛲虫、钩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鞭虫、肝吸虫等。
-
茵陈粥
处方:茵陈3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退黄疸。疗程以7-10天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用药禁忌: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 黄胖病不应服用。
-
野屎风
定义:野屎风(hookwormdermatitis)又称“粪毒块”,是指接触有钩虫的粪毒,以虫毒侵入处皮肤出现风团皮疹、奇痒,数日内自行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特点是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外科正宗》云:“恶虫乃各禀阴阳毒邪而去…详见蚊虫叮咬伤条。
-
二甲十八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地孟汀,二甲十八胺外文名:Dimantine,Dymanthine作用与特点:治绦虫病疗效满意,治蛔虫及蛲虫病有很好疗效,对钩虫及鞭虫亦有作用.用法用量:口服:50-150mg,连服3d.
-
地孟汀
药品说明书:别名:地孟汀,二甲十八胺外文名:Dimantine,Dymanthine作用与特点:治绦虫病疗效满意,治蛔虫及蛲虫病有很好疗效,对钩虫及鞭虫亦有作用.用法用量:口服:50-150mg,连服3d.
-
钩蚴
钩蚴(hookwormlarvae)是钩虫的幼虫。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丝状蚴为感染阶段幼虫,其形态特征有助于虫种鉴定。
-
噻唑青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碘二噻宁,噻唑青胺外文外:DithiazanineIodide作用与特点:驱鞭虫效好,亦可驱蛔、蛲、绦、钩虫。用法用量:口服:成人0.2g,儿童15mg/kg,3/d.驱鞭虫服5-10天;驱蛔、蛲虫服5天。规格:片剂:0.2g.
-
碘二噻宁
药品说明书:别名:碘二噻宁,噻唑青胺外文外:DithiazanineIodide作用与特点:驱鞭虫效好,亦可驱蛔、蛲、绦、钩虫。用法用量:口服:成人0.2g,儿童15mg/kg,3/d.驱鞭虫服5-10天;驱蛔、蛲虫服5天。规格:片剂:0.2g.
-
祛虫散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祛虫散别名:胖儿丹组成:石榴根皮(须向东方未出土者,采得时刮去外黄皮)2两,二丑(各取头末)1两,槟榔2两,鹤虱1两,雷丸2两(不见火),使君子仁(捣碎)50粒,榧子2两。主治:蛔虫、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至中午或黄昏时,其中即从大便而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复方雷榧丸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复方雷榧丸:处方:生雷丸末30克榧子仁30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皂矾15克制法:共细末,水泛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钩虫病。用法用量:每次9克,一日二次,开水送服。制备方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论述:方中生雷丸,榧子仁杀钩虫;苍术、白术、皂矾健脾土,开化源。
-
使君子氨酸
是从中药使君子中分离的一种非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无色针状结晶。使君子氨酸的药理作用:使君子氨酸具有驱虫作用,为使君子驱虫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对整体猪蛔虫有抑制作用。其钾盐有明显的驱除人体肠内蛔虫的作用,排虫率较高,对蛲虫的排虫率较蛔虫低,对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无明显作用。
-
虫蛔痨
虫蛔痨为病证名。出明·缪存济《识病捷法》。指肠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久而不愈,肌肉消瘦,嗜异,腹部胀大而青筋贯于小腹者。治以理虚驱虫,攻补兼施为主,如理中安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