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蚬壳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拼音名:XiǎnK 别名:河蚬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蚬科河蚬Corbiculafluminea(Miiller),以贝壳入药。胃痛吞酸,湿疮;附方: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
-
生油方
主治:小儿脏腑伏于热毒,未成疹痘疾候,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竖,或时额多微热。服3-5服,大小便利,四肢热退,疹痘不生也。《圣济总录》:扁鹊及仓公用此,谓之神剂。附注:原书卷一一五所载此方用生油三合,将油少少灌入耳中。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面和烧饼,乘热薄耳门,须臾即出。
-
至圣散
《魏氏家藏方》卷二:组成:香白芷1斤(生锉),甘草半斤。主治:一切时行伤寒。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入麝半钱研,盐汤温浆水洗,掺药,膏药盖。主治:小儿阴阳痫,手足抽掣,病后虚风,百种惊生恶证。《直指小儿》卷二:组成:全蝎尾(去毒)21个,晚蚕蛾5钱,天浆子5钱,白附子(炮)5钱,辰砂(水飞)1分,麝香1分。
-
花椒属
中文名花椒属拼音名huajiaoshu拉丁名Zanthoxylum中国植物志43(2):8描述ZanthoxylumL.花椒属,芸香科,约250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有50余种,南北均产之,其中有些种类的果实入药或为香料,如花椒Z.simulansHance,有些种类的木材很有价值。雌花的心皮5-1,通常有明显的柄,有胚珠2颗;
-
车螯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车螯散:处方:车螯壳(烧灰)10两,黄连(去须)1两,蚬壳(多年白烂者,以黄泥裹烧)5两。功能主治:乳痈及一切肿毒。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得效》卷十九:车螯散:处方:紫背车螯1只(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轻粉2钱,甘草2钱,大黄5钱,黄芩,漏芦(去须)半两,瓜根半两。
-
大黄甘草饮
处方:大黄(锉,钞)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用法用量: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小加减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须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独附散
处方:附子1个(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吐泻气脱,四肢冷,肚疼眼慢。用法用量:3岁每服1小钱,以水半盏,加生姜汁1蚬壳,大枣半枚,煎3分以下,水中顿冷,饥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
观音人参胡桃汤
功能主治:《是斋百一选方》之观音人参胡桃汤功能补肺肾,定喘逆。主治肺肾两虚,气促痰喘。附注:人参胡桃汤(《严氏济生方》卷二)、观音散(《普济方》卷一五八引《经验良方》)、参桃汤(《古今医鉴》卷四)、神授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参胡汤(《证治汇补》卷五)、观音应梦饮(《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
蜜陀僧散
《鸡峰》卷二十四:方名:蜜陀僧散组成:白蚬壳(在土日久,色白)1两,蜜陀僧1两(以火煅赤,出火毒),无名异(如圆桑椹者是)半钱,麝香半钱。主治:疳疮。《普济方》卷三二九:方名:蜜陀僧散组成:阿胶(碎,炒)1两,破故纸(炒)7钱,干姜(炮)7钱,蜜陀僧1两,棕皮(烧灰)2两,诃子皮1两2钱。浓煎艾汤调下亦得。
-
蚬木
蚬木的材质致密,入水即沉,硬如钢铁,敲击可发出金属一样的铿镪声,砍伐、加工都十分困难,甚至钉子也钉不进去,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木材。蚬木的纹理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在树木的横断面上,年 一边宽一边窄,形状酷似蚬壳上的纹理,所以称为“蚬木”。蚬木属于椴树科,是常绿乔木,一般能长到十多米高。
-
风秘
概述:风秘(windconstipation)为病证名。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奇效良方·秘结门》:“风秘为病,风痰秘于大肠,结而不通也。”《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专由风秘,宜小皂角丸;《医灯续焰·大便燥结证》:“风燥宜五仁丸、《世医得效方》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
-
吹口丹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吹口丹:处方:黄连青黛孩儿茶冰片各等分功能主治:主小儿口疳。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麻疹阐注》卷二:组成:醋荠草(捣汁)、青草鹅屙(调汁)。主治:麻后走马牙疳、穿腮、落齿、鼻崩、唇烂。用法用量:将2汁同放于麻蚬壳内,于炭火上煅过数次,研末。
-
蛤粉散
《眼科全书》卷六:蛤粉散:处方:蛤粉、石决明、夜明砂、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出疮子后,眼内生青膜翳晕。摘录:《异授眼科》《疡科心得集 方汇》卷下:方名:蛤粉散组成:蛤粉、轻粉、白及、冰片。《外科正宗》卷四:方名:蛤粉散别名:蛤石轻黄散组成:蛤粉1两,石膏(煅)1两,轻粉5钱,黄柏(生研)5钱。
-
破故纸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遗尿。主治:小儿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便不禁。主治:赤白带下。《普济方》卷三十三引《三因》:方名:破故纸散组成:破故纸、青盐(同炒香)各等分。主治:丈夫元气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浊、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
-
蚬肉
《*辞典》:蚬肉:出处:《唐本草》拼音名:XiǎnR u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药理作用: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血流中可出现腺甙类物质,肝静脉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释放部位当为肝脏。性味:甘咸,寒。②《日华子本革》: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脚气湿毒,解酒毒目黄,浸取汁服,主消渴。
-
蚌粉
《*辞典》:蚌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nɡ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参见蚬壳条。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
油剂
剂型·油剂:油剂(oil)为剂型之一,是指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炸或直接压榨所得的油液制剂。适应证如下:1.急性或亚急性伴有轻、中度糜烂,渗出,鳞屑,脓疱,溃疡的皮肤病。准备:1.常用药剂准备蛋黄油、紫草油、青黛散油、鸦胆子油、甘草油。2.制法将植物油(如麻油、茶油等)与中药粉混合调匀成糊状;
-
蚬壳膏
《卫生总微》卷五:方名:蚬壳膏组成:蝼蛄1个(去头翅足),麝香、轻粉各黄米许。主治:小儿阴痫,慢惊瘛疭。用法用量:以新水少许就之,用蚬壳灌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甘草法
中医治法·甘草法:甘草法为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婴儿初生,防止恶汁吸入,清洁口腔,用甘草浓煎去滓,以消毒纱布缠指蘸药拭口,或分数次滴灌口中,经常服用,其毒自解。《幼幼新书》卷四引《肘后方》之甘草法:别名:甘草汤组成:甘草如中指节(炙,碎)。用法用量:水2合,煮1合,每用1蚬壳,缠绵点口中。
-
延生膏
《仙拈集》卷三:别名:回生膏组成:脐带(焙焦烟尽为度,放地上出火气,研末)、朱砂(水飞)5厘,甘草1钱。功效:下胎毒,稀痘。用法用量:先将甘草熬膏1蚬壳,然后将前2味和匀,搽儿上腭及乳上,须1时服完。附注:回生膏(《经验广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