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类植物
至于蕨类植物起源于苔藓植物的论点,因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且难以解释两者生活史上的极大差异。在东北等地作蕨菜食用的主要是分株紫萁(OsmundacinnamomeaL.var.AsiaticaFernald)名薇菜。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耳蕨属(Polystichum)、铁角蕨属(Asplenium)的许多种及灯笼草(Palhinhaeacernua(L.
-
植物生活史
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而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多细胞的精子器和颈卵器。
-
裸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的进化特征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与蕨类植物一样保留着颈卵器,具维管组织,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且孢子体发达。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每个小孢子叶上着生2-多数小孢子囊;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发育成雌配子体(胚囊),其中胚乳占了大部分,近珠孔端产生2至多个结构简化的颈卵器。
-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又称羊齿植物。它和苔藓植物一样,都具有明显根、茎、叶的分化和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性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发育成胚。(一)孢子体发达,出现了真根和维管组织。但有少数蕨类(如卷柏和水生真蕨)配子体在孢子内部发育,趋嚮于失去独立生活的方嚮发展。
-
真蕨亚门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孢子体发达。根据孢子囊的发育方式、结构及着生位置等,可分为厚囊蕨纲、原始薄囊蕨纲和薄囊蕨纲。孢子囊穗自不育叶基部生出。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fokiensisHieron),羽状复叶幼时拳卷,螺旋排列成莲座状。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有各式环带。(1)凤尾蕨科(Pteridaceae)陆生大中型植物。
-
孢子
孢子是真菌和植物作为无性生殖的方式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异形孢子通常有大、小和雌、雄分化,大孢子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产生雄配子体。如分生孢子(曲霉)、孢囊孢子(根霉)、游动孢子(绿藻)、单孢子(红藻)、内生孢子(蓝藻)、粉孢子(子囊菌)、芽生孢子(酿酒酵母)、厚垣孢子(黑粉菌)等。
-
无配子生殖
成减数分裂的无性生殖(meioticapogamy,德generativeApogamie)是指从单倍核的配子体卵细胞以外的细胞发育起来的,以助细胞(某种羽衣草或水玉簪属)、反足细胞(韮莱)和原叶体细胞〔日本铁角蕨(Aspleniumniponicum)、Nephro-lepis〕为起源的植物以及蕨类植物的旱蕨属的Pell-aeaviridis,一般都是以这种方法生殖的。
-
小孢子
小孢子microspore在孢子分大小两形时其小形者称为小孢子。水生蕨类的槐叶萍(Salvinianatans)、满江红(Azol-laimbricata)的小孢子,在小孢子囊内萌发时,可产生由四个营养细胞、两个精子器构成的雄性原叶体,由于生长的压力,孢子壁破裂而一部分裸露出来。
-
外向的
外向的是表示胚生长轴方向的术语,为内向的反义词。在茎叶植物胚的发育中,是指胚的顶端向着卵器的颈部进行生长(F.O.Bower,1923)。藓类植物的胚,木贼类、裸蕨类、水韮、瓶尔小草类等植物的胚都是外向的,这样的胚称为外向胚(exoscopice-mbryo)。与此相反的则为内向的,蕨类植物的观音座莲类,石松类是内向胚。
-
根
概述:根:1.中药学名词;土壤中的各种离子先吸附在根表面,然后经能量转换与的作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再由细胞间的离子交换、进入维管柱的木质部导管。豆科植物与根瘤细菌的共生体,即为根瘤。自然界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根:《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
全缘凤尾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拼音名:QuánYuánFènɡWěiJué英文名:ConspicuousBrake别名:鸡脚莲、井口边草、巴墙草、蒲山剑、铁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全缘凤尾蕨的全草。孢子囊群狭线形,着生于小羽片边缘的上部,羽片的基部和先端下育;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咽喉肿痛;风湿骨痛;
-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进化和最繁茂的类群。受精卵吸收胚乳的营养形成胚,再发育成种子,种子成熟后才脱离原来植物体,因此更加适应于陆地生长。种子植物的胚珠(相当于蕨类植物的大孢子囊)是裸露着生的称为裸子植物,胚珠包被于子房壁内的称为被子植物。
-
孢子叶
孢子叶的形态与营养叶有所不同。蕨类植物中卷柏属的大小孢子叶集中在枝顶形成孢子叶穗。由小孢子叶形成的称小孢子叶球(雄球花),生于当年新枝的鳞片叶的叶腋或枝顶。雌球花每1大孢子叶(即珠鳞,又称果鳞)近轴面基部着生1至多个裸露胚珠,胚珠内生有大孢子囊。被子植物的心皮和雄蕊分别相当于大孢子叶和小孢子叶。
-
精子器
精子器指产生精子的雄性生殖器官。如在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它们的精子器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棒状或球形,外部由1层不育细胞组成壁,内部是精原细胞,精原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苔藓植物的精子为长形、弯曲而具有2条等长近顶生的鞭毛,蕨类植物中的精子,有的具2条鞭毛,有的为多条鞭毛。
-
植物的足
植物的足(foot)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胚发育时,开始是胚的一部分薄壁组织与配子体密切接触,并从作为母体的配子体获取营养。在发育中,它是于卵裂时来自基壁(basalwall)的细胞。在裸子植物,如苏铁、银杏等,其前胚的肥大部分,在机能上相当于“足”,在被子植物一般则发育成胚柄。
-
中华里白
拼音名:ZhōnɡHuáLǐBái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中脉和叶缘之间,着生于基部上侧小脉上,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被夹毛。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小。中央有2条排列成弧状的厚壁组织带,围绕每条厚壁组织带散生4-7个分体中柱。
-
转输组织
生活的薄壁细胞和壁木化,与纹孔的管胞交错,结果管胞呈网眼状存在。也认为是围绕维管束的薄壁组织的变态而形成的。此外,从系统上看,也认为与蕨类植物常见的向心木质部相同。转输组织也见于化石蕨类的鳞木类(Lepidode-ndron)、芦木类(Calamites)等的叶舌或叶的维管束外侧(远轴侧)。
-
雌雄异株
雌雄异株指在具有单性花的种子植物中,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而言。仅有雌花的植株称为雌株,仅有雄花的称为雄株。苔藓和蕨类植物雌雄两性的繁殖器宫是分别在不同的株体上形成的,例如槐叶(SalvinianatansAll.)和(MarsileaquadrifoliaL.)的原叶体,苔藓类植物的原丝体,最初的有性世代也称为雌雄异株。
-
需光发芽孢子
需光发芽孢子lipht-germinatingspore指吸水后不受光照射就不能解除休眠,而且也不能发芽的孢子。 ^^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都可看做是需光发芽的.与需光发芽种子一样,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并显示红光-远红光的可逆反应。因此可以看出,蕨类孢子的发芽时期,是受这两个光接受系统的相互作用.
-
显花植物
显花植物phanerogams,floweringplants为形成花的植物综合分类群的总称,隐花植物的对应词。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总称。但严格地说,蕨类植物的卷柏属(Selaginella)和石松属(Lycopodium)等的孢子叶的集合体(孢子叶穗)也可看作是花。现在多将显花植物改称为种子植物。
-
刺齿凤尾蕨
拼音名:CìChǐFènɡWěiJué英文名:all-grassofDisparateBrake别名:半边双、半边旗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刺齿凤尾蕨的全草。侧生羽片4-6对,柄极短,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基部偏斜,先端尾状,羽裂几达羽轴,第1对最大,长5-8cm,宽2-3cm;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而较长,叶片狭卵形;祛瘀凉血。
-
蕨类植物的世代交替
孢子体是二倍体,地下有根状茎向下着生许多不定根,向上生长羽状的叶片,有些叶片(孢子叶)的背面着生许多集合成群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几个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16~原叶体是绿色、自养,大小一般不超过1/2厘米,每个原叶体向地面产生几个颈卵器(雌配子囊)和一些精子器(雄配子囊)。
-
井边草
拼音名:JǐnɡBiānCǎo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根茎短,横生,密生深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近革质,丛生,二型;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长30-60cm,基部羽片下侧分叉;性味:辛;凉归经:肝;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泌尿系感染;风湿痹痛;
-
孢子囊
1.孢子囊是孢子虫类的合子(受精卵),在卵囊内分裂,形成许多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再分裂后才形成孢子,这时,把孢子母细胞在卵囊中或卵囊外形成的膜,或连同内含物一起称为孢子囊。藓类的孢子囊特称为孢蒴。在种子植物中,胚珠相当于大孢子囊,花药相当于小孢子囊。后一类和泥盆纪的蕨类化石古生松叶兰类相当;
-
三叠纪
此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代表符号为“T”。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使三叠纪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各洲连成一片的泛大陆(Pangaea)(图),促进了陆生动、植物的发展。蕨类植物特别是裸子植物(松柏和苏铁)继续繁茂。腕足类趋于减少,软体动物的菊石类、瓣鳃类和腹足类更加繁荣。
-
有限维管束
有限维管束是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中,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没有形成层,不能增生长大,这种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或闭锁性维管束。
-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编。全书收蕨类植物47科,91属,207种;裸子植物9科,16属,36种;单子叶植物35科,227属,547种。每种药按正名、别名、拉丁名、药用部分、效用及分布等内容叙述。198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边缘鳞盖蕨
拼音名:BiānYuánLínGàiJué英文名:MarginateMicrolepia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边缘鳞盖蕨的嫩叶。羽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凸起,下侧楔形,边缘近羽裂,裂片三角形,急尖或钝尖,侧脉在裂片上羽状;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个,囊群盖浅杯形,棕色,有短硬毛。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薄囊的
维管束植物的孢子囊起源于表皮细胞,种子植物一个孢子囊是来自数个表皮细胞所形成的真囊性(eusporangiate),与此相反,大多数蕨类的一个孢子囊是来源于一个表皮细胞(在最初的同层分裂时由一个表皮细胞开始)。
-
云南小阴地蕨
拼音名:YúnNánXiǎoYīnDìJué别名:蕨叶一枝蒿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云南假阴地蕨的全草。孢子叶全长8-10cm,自基部1对羽片的腋间或稍高处生出,细瘦,孢子囊穗为圆锥状,长4-5cm,宽3-4cm,二至三回羽状,被绒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杂木林下。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大孢子叶
大孢子叶指蕨类植物的雌孢子叶。
-
子叶
子叶(cotyledon)指种子植物个体发育中最初形成的叶。裸子植物则是形形色色,圆柏为2枚,银杏为2—3枚,松、冷杉等为6—12枚。胚乳或外胚乳等发达的种子,如水稻、柿,子叶位于种子内,萌发后为绿色,进行同化作用,但是无胚乳种子(栗、豆)子叶内贮藏有淀粉和脂肪,有特殊形态和代谢系统。
-
薄囊性
维管束植物的孢子囊起源于表皮细胞,种子植物一个孢子囊是来自数个表皮细胞所形成的真囊性(eusporangiate),与此相反,大多数蕨类的一个孢子囊是来源于一个表皮细胞(在最初的同层分裂时由一个表皮细胞开始)。
-
光里白
拼音名:GuānɡLǐBái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光里白的根茎。小羽片20-30对,几无柄,互生,中部的最长达20cm,狭披针形,向先端长渐尖,羽状全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m的山谷阴湿处。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小。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3-4列薄壁细胞,原生中柱维管束周韧型。
-
广西莲座蕨
拼音名:GuǎnɡXīLiánZuò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广西观间座莲的根茎。具服大的根状茎。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长约1.5mm,褐色,近叶缘着生,一般由12-16个孢子囊组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深谷林下。性味:味微苦;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
-
河口莲座蕨
原形态:河口观音莲,多年生大型蕨类植物。具肥大的根状茎。孢子囊群线形,密接,长约1.8mm,有孢子囊20-28个,距叶缘约1.4mm处着生,在羽片上部或尖端不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瑕沟边处。性味:味微苦;消肿散结。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消肿、止咳散结的功能。
-
黑骨蕨
拼音名:HēiGǔ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薄叶碎米蕨的全草。羽片6-8对,基部1对最大,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cm,宽2.5-4.5cm,柄长3-10mm,二回羽状;末回小羽片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000m的溪旁、田边或山地林下石上。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
黑心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HēiXīnJué英文名:ConcolorousDoryoteris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叶柄、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叶柄长6-24cm,疏被褐色短毛,后近光滑,基部被鳞片;叶脉羽状,小脉二叉分枝。囊群盖全缘。凉归经:入膀胱、肝二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华东膜蕨
拼音名:HuáDōnɡMóJué英文名:BarbateFilmy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华东膜蕨的全草。原形态:小型石生或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3m。根茎纤细如丝,暗褐色,疏生淡褐色绒毛,下面疏生纤维状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000m的林下树干上或阴暗岩石上。性味:涩;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化瘀止血。
-
华东阴地蕨
拼音名:HuáDōnɡYīnDìJué英文名:EasternChinaGrape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羽片约6对,最下1对羽片最大,有柄;孢子叶自总柄抽出,其柄常高出营养叶。性味:甘;肺经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镇惊、平肝散结、消肿止痛、润肺祛痰的功能。
-
华南实蕨
羽片4-10对,近平展,有短柄,顶生羽片基部3裂,先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产生新株,侧生羽片宽披针形,长9-20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截形,边缘有深波状裂片,裂片上具细齿,缺刻内有1刚毛;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而较低小,羽片近线形,长6-8cm,宽5-10mm;性味:微涩;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鸡脚莲
拼音名:JīJiǎoLián别名:大风尾草、原始莲座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亨利原始观音座莲的全草。侧生羽片互生,有柄,彼此分开约5-6cm,斜出,基部1对稍短,长12-15cm,宽约3cm,上面1对长约17-20cm,宽4-5cm,宽披针形,全缘或略为波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山地林下。性味:苦;
-
金钗凤尾蕨
拼音名:JīnChāiFènɡWěiJué英文名:Faurie'sBrake别名:羽叶凤尾蕨、南方凤尾蕨(广东)、青丫蕨、冷蕨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金钗凤尾蕨的叶。根茎短,斜生,顶端和叶柄基部有狭披针形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林下、沟边酸性土上。性味:苦;凉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蕨菜
概述:FiddleheadFern蕨菜为蕨类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野菜的一种。蕨菜的营养价值分析: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小羽片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
-
宽叶紫萁
拼音名:KuānYèZǐQí英文名:JavaneseFlowering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蕨科植物宽叶紫萁的根茎。羽片25-30对,下部的对生,长约22cm,宽2-2.5cm,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长披针形,上部渐尖头,边缘全缘或波状,多少反卷,稍有锯齿,基部针形,具2-5mm的短柄;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风湿骨痛;
-
宽叶紫萁苗
拼音名:KuānYèZǐQíM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宽叶紫萁的嫩苗。羽片25-30对,下部的对生,长约22cm,宽2-2.5cm,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长披针形,上部渐尖头,边缘全缘或波状,多少反卷,稍有锯齿,基部针形,具2-5mm的短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常绿混交林下。功能主治:止血。
-
狼萁草
拼音名:LánɡQíCǎo别名:芒萁、穿路萁、路萁子柴、筲萁子柴、鸡毛蕨、反蕨叶、蜈蚣草、冷猪窝、硬蕨萁、蕨叶草、铁郎鸡、篦子草、狼机柴、芦萁、芒、狼萁、蕨萁草、山芒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铁芒萁的全草。裂片15-40对,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8mm,宽2-3mm,基部上侧的数对极小,三角形,长4-6mm;
-
里白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LǐBái英文名:GlaucousDiplopterygium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侧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微木化。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血;
-
岭南铁角蕨
拼音名:LǐnɡNánTiěJiǎoJué英文名:Sampson'sSpleenwort别名:肥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岭南铁角蕨的全草。小羽片17-28对,平展,近无柄,下部的羽片三角形,渐缩小,中部的长1.5-2.5cm,宽约1cm,椭圆形,钝头,基部不对称,羽状深裂;用于痢疾,感冒,咳嗽,小儿疳积、蜈蚣咬伤及外伤出血等症。
-
柳叶剑蕨
拼音名:LiǔYèJiànJué别名:肺痨草、石虎来源: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柳叶敛蕨的全草。叶柄长2-5cm,或近无柄,与叶片同色或下部稍带褐色,基部疏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中脉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不达顶端,小脉网状无内藏小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坡树干岩石上。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