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瓜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叶:拼音名:SīGuāYè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药理作用:1.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丝瓜叶或全草的水提取物(煎剂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可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对离休豚鼠回肠的收缩作用,对组织胺的作用也有相似影响,但较弱。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倒阳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絮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缣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蛮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绵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砌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坭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络丝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罗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布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纯阳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丝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蜜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丝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洗锅罗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纺线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罗布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虞刺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鱼螆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定粉散
《洞天奥旨》卷八:定粉散:处方:定粉5钱(火煅为末),丝瓜叶(捣汁)半茶钟,轻粉5分(为末),雄黄3钱。功能主治:天疱疮。摘录:方出《圣惠》卷九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三《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郑愈方:方名:定粉散组成:定粉2钱,龙骨2钱,黄丹(煅过)2钱,诃子3个(煨熟,取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青芝散
处方:上川连2.4克广青黛3.6克梅花冰片0.6克白硼砂3.6克西瓜霜6克橄榄核9克丝瓜叶6克制法:上药各研净末,和匀,研极细,无声为度,瓷瓶收贮。功能主治:治咽喉风火时邪急症,及双单乳蛾等。摘录:《集验良方拔萃》卷二《御药院方》卷十一:方名:青芝散组成:青黛3钱(别研),蓝实3两,白芝麻9两(生用)。
-
箍围药
概述:箍围药(encirclingpaste)古称敷贴、箍药、围药,是指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作用的糊剂。阴证用回阳玉龙膏,以热酒调敷。冲和膏药性平和,功能行气疏风、活血定痛、散瘀消肿.适于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介于阴阳之间的半阴半阳证。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
-
糯米丸
《眼科阐微》卷三:方名:糯米丸组成:丝瓜叶、糯米粉。主治:雀目。用法用量:丝瓜叶煮烂,糯米粉调蒸,作饼如圆眼。吃数日。即愈。
-
草药
草药的用法: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
-
丝瓜叶膏
《疡医大全》卷十九:组成:丝瓜叶、韭菜叶、连须葱各等分。主治:脉骨疔。以滓,病在左手敷左腋,病在右手敷右腋,胁下亦敷。病在左足敷左胯,病在右足敷右胯,病在中敷心脐,并用布缚,候红丝皆白为安。如有潮热,亦用此法,令人抱住,不可放手,恐毒气颠倒难救,病人发颤跌倒,亦难救。
-
丝瓜白梅方
《医学从众录》卷六:组成:丝瓜叶1片,白霜梅1枚(并核中仁)。主治:中暑霍乱。用法用量:上同研极烂,新汲水调服。用药禁忌:切不可饮热汤。
-
薷杏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叶氏方:方名:薷杏汤组成:西香薷7分,光杏仁3钱,飞滑石3钱,丝瓜叶3钱,丝通草1钱半,白蔻末5分(冲)。功效:轻宣凉淡以清利。主治:夏月伤暑。若其人阴虚多火,暑邪寓于火之中,纵为风寒,亦为客寒生火之证。用法用量:初用益元散加葱豉、薄荷,令其微汗以解外束之新寒,继用本方。
-
马齿苋粉
处方:蛇床子20g,马齿苋20g,侧柏叶粉20g,丝瓜叶20g,芙蓉叶20g,蚌壳粉20g,苦参20g,大黄20g,陈小麦粉20g,枯矾10g,炉甘石10g,甘草10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急性水疱渗液,以干末直接撒布;无渗液,以植物油或凡士林调,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小儿消暑茶
概述:小儿消暑茶以鲜荷叶、苦瓜叶、丝瓜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消暑的功效。用于小儿暑热症。原料:鲜荷叶、苦瓜叶、丝瓜叶各10克。用法:将3种叶子洗净,撕成小片,加水煎汁,日饮三四次。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青露散
处方:白及白蔹白薇白芷白鲜皮朴消青黛黄柏大黄天花粉青露叶(即芙蓉叶)老龙皮(即老松树皮)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青囊立效秘方》卷一:方名:青露散组成:生军1斤,芙蓉叶8两,川柏1斤,白薇8两,花粉1斤,青黛4两,陈皮4两,白及4两,生石膏1斤。主治:发背疽,一切恶疮。
-
静宁散
处方:轻粉3分,五倍子1钱(炒),古石灰、丝瓜根4钱,冰片1分,姜蚕(炒)1钱。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马汗疮。原生疮之人,沾马汗而烂者。用法用量:先以冬瓜皮、丝瓜叶煎汤洗之,掺之即愈。如疮干痛,加生甘草5分,以蜜搽之。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三
-
中草药
草药的用法: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
-
箍药
与围药义同。是在肿疡周围,敷布一圈湿润药泥。通常阳证用金黄散,选用葱汁、麻油、菊叶、丝瓜叶捣汁调敷;阴证用回阳玉龙膏,以热酒调敷。《遵生八笺》卷十八:方名:箍药组成:川乌、黄柏各等分。《外科发挥》卷二:方名:箍药组成:芙蓉叶、白芷、大黄、白及、山茨菇、寒水石(煅)、苍耳草、黄柏(炒)各等分。
-
青宝丹
别名:青敷药(《青囊秘传》)。处方:大黄500克姜黄240克黄柏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及120克花粉6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功能主治:箍毒托脓。用法用量:上药研细末,如毒红肿者,野菊叶捣汁,或淡茶叶泡汤候冷,或加蜜水或甜菜汁,或丝瓜叶汁,或甘露根汁,皆可调敷,随症选用。或用鲜芙蓉叶捣汁,或夏枯草泡汤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