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哽喉
哽喉病名。哽者塞也。指异物梗塞于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疼痛不适,饮食难下。古有药物化哽者,今多以器械取出。
-
发哽
发哽为病名。因食物中混有毛发,误食而哽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哽喉症状因哽物之大小及哽塞的程度而异。《肘后备急方》卷六:“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持绳端,吞薤到鲠处,引之,鲠当随出。”《卫生易简方》卷七:“治鱼鲠骨横喉中,用琥珀珠一物,贯串着绳,推令人至鲠所,又复推以牵引出矣。”
-
南蛇竻根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N nSh L 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根,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①《岭南采药录》:捣烂,和好酒煮,热敷,治跌打伤,或浸酒服之。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外感高热,风湿骨痛。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痧症,诸骨哽喉。注意:《广西中草药》:非实热者忌服。
-
伏毛苎麻
拼音名:FúMáoZhùM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叶柄长2-9cm,密生粗长毛;叶片卵形或稀圆卵形,先端骤尖,基部突收狭是楔形,下面密被白色毡毛;雌雄同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上。日本也有.化学成份:其中的有机酸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摘录:《中华本草》
-
翠鸟
拼音名:Cu Niǎo别名:鱼狗来源: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Alcedoatthis(L.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解毒,通淋。主治痔疾,淋病及鱼骨哽喉等。治淋病:翠鸟肉适量,煮食。痔疮:翠鸟肉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南瓜蒂
《*辞典》:南瓜蒂: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D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功能主治:治痈疡,疔疮,烫伤。①《安徽药材》:焙末用麻油调涂,治疔疮、背疽。或煨存性研末。(《行箧检秘》)②治烫伤:南瓜蒂晒干烧灰存性,研末,茶抽调搽。(《岭南草药志》)④治骨哽喉:南瓜蒂灰、血余灰、冰糖,各适量。
-
鱼胆饮
《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名:鱼胆饮组成:鳜鱼胆不拘多少(取冬天者,悬挂阴干)。主治:诸骨、竹、木哽喉;用法用量:每用1个,大者半个亦可,清水煎,温温服下。少时呕吐,骨即随出;如尚未吐,再服温酒,以吐为度(酒随量饮);若再未出,再饮鱼胆,服之无不出者。附注:草鱼、鲫鱼胆亦可代用。
-
谷贼
谷贼病名。又名稻谷哽。《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谷贼者,禾里有短穗而强涩者是也,误作米而人食之,则令喉里肿结不通。今风热气在于喉间,与血气相搏,则生肿结,如食谷贼者也,故谓之喉中生谷贼。”宜急取出之。参见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