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蛔疳
蛔疳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儿多形体羸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并嗜食异物。治宜驱蛔补脾,不宜滥施攻伐。可用理中安蛔汤,继用化虫丸及肥儿丸调治。如有虫自口鼻出可用乌梅丸煎服。
-
使君子散
《采艾编翼》卷二:方名:使君子散组成:君子肉2钱,假柚柑叶(干末)2钱,山柚麻干叶(末)2钱。主治:小儿蛔疳。主治:小儿眼疳。用法用量:每用半钱,于五更初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名:使君子散组成:使君子20个(炮,去壳),芜荑仁(别研)半两,槟榔1个,大腹子2个。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疳
又称疳证、疳疾、疳积。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
狼牙草散
处方:狼牙草1分,使君子半两,鼠尾草1分,棠梨根半两(锉),酸石榴根半两,贯众根半两,槲树皮半两,钩藤半两,龙胆半两(去芦头),射干2分,栗刺半两,故绵灰1两,乱发灰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蛔疳,干瘦发竖,或痢肚大。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空心、晚后各1服。
-
蚺蛇胆丸
《圣惠》卷九十三:方名:蚺蛇胆丸组成:蚺蛇胆1分,乌梅肉7枚(微炒),芜荑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锉,微炒)。《圣济总录》卷一七二:方名:蚺蛇胆丸组成:蚺蛇胆(去脂,炙)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甘菊花1分,牛膝(酒浸,切,焙)1分,赤芍药半两,升麻半两。
-
蛔疳散
处方:使君子1分,槟榔1个,轻粉1字,定粉1钱,茴香半钱,黄丹半钱,苦楝根末(炒)半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蛔疳。用法用量:每服1-2钱,临卧时煎肉汁汤调下,须进2-3服。虫下再调气。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
白鱼尾果
《*辞典》:白鱼尾果: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B iY WěiGuǒ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10月采,阴干。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