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管良性狭窄
①术(伤)后24小时内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引流口溢出大量胆汁,或术(伤)后早期无症状,数周至数年后有间断性上腹钝痛、发冷发热、黄疸、大便灰白等。有时静脉胆道造影,也可显示病变胆管。2.对损伤性狭窄的晚期患者或胆道炎症所致的原发性胆管狭窄者,也行胆肠吻合术,解除胆道梗阻(见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
慢性胆管炎
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
非溃疡消化不良
概述:系指上腹不适症状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的一组症侯群,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病史提问:常有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反复发作。做胃肠道运动功能检查,胃分泌功能检查、幽门杆菌检查,以邦助分型及治疗药物选择。抑制胃酸,(见消化性溃疡)。
-
假性胰腺囊肿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各种原因引起胰管破裂,胰液外溢,积聚于网膜囊并刺激周围腹膜形成纤维包膜者称为假性胰腺囊肿。有腹部包块,包块出现距腹部外伤或急性胰腺炎的时间,腹块增大的速度,与饮食有关系,腰背痛、消化不良、上腹闷胀感,腹痛发作期有发冷、发热及黄疸。
-
幽门梗阻
典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和呕吐。特征性体征:振水音、胃型及胃蠕动波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由幽门痉挛或炎症水肿所致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可予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或生理盐水,待尿量增加即予静脉补钾治疗(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3‰)。2小时),一日2次或者每6~
-
横结肠扭转
可无排便排气。横结肠扭转的诊断:患者有突发性上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绞痛阵发性逐渐加重。横结肠部分切除,两端结肠造瘘术:结肠扭转复位后,若结肠缺血或坏死,腹腔有感染、患者高龄或一般情况较差,坏死结肠切除后,不宜做结肠一期吻合,可两侧结肠端分别作造瘘术,二期再做吻合术。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x线钡餐检查,见胃扩大,张力减低,钡剂入胃后有下沉现象。胃内钡剂4小时内排空属排空正常,如6小时尚有1/4钡剂存留者,提示有胃潴留,如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者,提示有瘢痕性幽门梗阻存在。过热食物也会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
-
胃潴留
概述:胃潴留(gastricretention)或称胃排空延迟(delayedgastricemptying)是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本病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前者包括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幽门梗阻,及胃窦部及其邻近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的癌瘤压迫、阻塞所致的幽门梗阻,本文不讨论。体格检查可见脱水表现,上腹部膨隆,中上腹压痛并伴振水声。
-
活熊引胆
活熊引胆是从活熊身上直接引取胆汁的方法。通常采用胆囊造漏术,具体方法是:先将动物麻醉,然后在右上腹肋缘下2cm,沿肋缘向正中线做10cm左右的切口,暴露胆囊,将引流管置入胆囊,拉紧苞包线结扎,同时将引流管扎住,再将引流管引到上腹中部皮下,切口引至体外。由本法所得熊胆呈棕黑色,有光泽,质松脆呈片状结晶。
-
慢性浅表性胃炎
概述: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是指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是慢性胃炎发展的最初阶段。③奥美拉唑(20mg)+枸橼酸铋钾(220mg)+左氧氟沙星(0.5g,一日1次)+甲硝唑(0.4g);短期应用。慎用于痛风、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服用抗凝剂、丙磺舒、甲氨蝶呤、阿司匹林的患者。
-
胆道蛔虫症
指蛔虫因直接遭受强烈刺激(如驱虫不当),或因高热、腹泻等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时,从空肠回窜到十二指肠,进入胆总管而导致的急腹症。2.体征主要在右上腹剑突旁有小范围压痛区,不发作时压痛点仍存在。诊断检查:诊断:1.临床特点有便虫或吐虫史,有服驱虫药史,阵发性剧烈上腹疼痛及剑突右侧压痛点。
-
胃空肠输入袢综合征
诊断:病史提问:①急性空肠输入袢梗阻:突然上腹剧痛,呕吐频繁,呕吐物中无胆汁,呕吐后症状不缓解,梗阻严重者可发生十二指肠高度扩张,肠壁坏死、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钡餐检查可证明十二指肠和输入袢空肠呈巨型扩张。
-
肝包虫囊肿
少数可因囊肿压迫胆道产生黄疸。体征主要为上腹囊性肿块,位于肿上方者仅见肝肿大。有并发症者可出现相应体征并发症:凡疑为肝包虫囊肿者不宜作穿刺,以免产生囊液外逸导致过敏、过敏性休克或头节进入腹腔形成继发性包虫囊肿鉴别诊断:①先天性肝囊肿:无牧区居住史,超声示囊壁极薄而清晰,包虫皮试阴性。
-
肝毒细胞瘤
概述: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相关药品:睾酮、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相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红蛋白、黄体生成素、睾酮
-
肝胚细胞瘤
概述: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相关药品:睾酮、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相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红蛋白、黄体生成素、睾酮
-
婴幼儿肝细胞癌
概述: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相关药品:睾酮、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相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红蛋白、黄体生成素、睾酮
-
肝母细胞瘤
概述: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相关药品:睾酮、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相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红蛋白、黄体生成素、睾酮
-
肝胚胎瘤
概述: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62%。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相关药品:睾酮、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相关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红蛋白、黄体生成素、睾酮
-
成人肥大性幽门狭窄
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是继发性的,主要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癌症史或术后粘连以及胃石,与局部炎症、溃疡等使幽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婴儿肥厚性狭窄的延续,有出生后呕吐及手术史的占20%。X线钡餐造影显示幽门管狭长,中段的一侧或两侧有小三角形袋状凸起,局部加压后可消失。
-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
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是继发性的,主要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癌症史或术后粘连以及胃石,与局部炎症、溃疡等使幽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婴儿肥厚性狭窄的延续,有出生后呕吐及手术史的占20%。X线钡餐造影显示幽门管狭长,中段的一侧或两侧有小三角形袋状凸起,局部加压后可消失。
-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
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报道的病例是继发性的,主要伴有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癌症史或术后粘连以及胃石,与局部炎症、溃疡等使幽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有关,有人认为本病是婴儿肥厚性狭窄的延续,有出生后呕吐及手术史的占20%。X线钡餐造影显示幽门管狭长,中段的一侧或两侧有小三角形袋状凸起,局部加压后可消失。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仰卧位并不愿变换体位,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压痛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现在还发现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幽门螺杆菌关系也很密切。2.急性胆囊炎为右上腹剧烈绞痛或持续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放射,伴畏寒发热。
-
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多年乙肝史,反复肝功能异常。5.明确超声检查重点6.体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高回声小结节周围暗环或声晕,内部回声呈镶嵌状或结节中结节,易伴发门静脉内癌栓,亦可伴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第一肝门区或腹膜后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
先天性胰腺囊肿
疾病分类:肝胆外科疾病概述:胰腺囊肿临床上有三种类型,其发生率由高是低,依次为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真性囊肿、胰腺囊性腺瘤。常因上腹隐痛、偶然发现肿块就诊,部分患者可有黄疸、肝肿大,钡餐显示胃或十二指肠受压,B超、CT等检查,也有助于定位。囊肿增大产生压迫症状。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连同囊肿将胰体尾切除。
-
胰腺囊肿
30%有上腹外伤史或急性胰腺炎病史。③B型超声检查。④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呈鸟笼样受压现象,毛细血管像胰腺囊肿周围所表现的均匀一致淡染特征或见囊肿与血管形成的内瘘。待瘘管形成后再次手术。位于胰头、体部行囊肿胃吻合术、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同时肌注维生素K。
-
胃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3.术后放射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或者区域淋巴结阳性的,需要放疗+氟尿嘧啶或紫杉类为基础的增敏剂行同步放化治疗。:1.血常规、肝肾功能。二、胃癌放疗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伴Z51.0,Z51.0伴Z85.002),术前/术后同步放化疗,无法切除肿瘤放化同步治疗,姑息性放疗。
-
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别名:先天性胸骨旁疝修复术;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ICD编码:53.8201概述:起自剑突和第7~乳内动脉从此通过,向下演变为上腹壁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取仰卧位。4.关腹:关腹前不需进入胸腔或行胸腔引流。
-
先天性胸骨旁疝修复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别名:先天性胸骨旁疝修复术;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ICD编码:53.8201概述:起自剑突和第7~乳内动脉从此通过,向下演变为上腹壁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取仰卧位。4.关腹:关腹前不需进入胸腔或行胸腔引流。
-
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补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别名:先天性胸骨旁疝修复术;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ICD编码:53.8201概述:起自剑突和第7~乳内动脉从此通过,向下演变为上腹壁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取仰卧位。4.关腹:关腹前不需进入胸腔或行胸腔引流。
-
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复术
手术名称:先天性胸骨旁疝修补术别名:先天性胸骨旁疝修复术;先天性胸骨旁膈疝修复术分类:胸外科/膈肌手术/膈疝的手术治疗ICD编码:53.8201概述:起自剑突和第7~乳内动脉从此通过,向下演变为上腹壁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取仰卧位。4.关腹:关腹前不需进入胸腔或行胸腔引流。
-
外伤性胆管损伤
疾病代码:ICD:S36.1疾病分类:肝胆外科疾病概述:胆道损伤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泛指种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是肝外胆管的损伤,例如战伤、刀伤、爆震伤、上腹挫伤、交通事故、上腹手术以及新技术应用如某些介入性治疗、肝脏移植术后等的意外损伤等。预后及预防:预后:肝外胆管损伤的病死率与其合并伤的种类有关。
-
肝内胆管结石
概述:肝胆管结石(hepaticcalculus)亦即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部以上原发性胆管结石,绝大多数是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辅助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病是累及肝内外胆道及肝脏实质的复杂肝胆疾病。②支撑胆肠吻合口;胆石位于胆总管时,可经十二指肠镜网篮取石,需要时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
肝胆管结石
概述:肝胆管结石(hepaticcalculus)亦即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部以上原发性胆管结石,绝大多数是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辅助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病是累及肝内外胆道及肝脏实质的复杂肝胆疾病。②支撑胆肠吻合口;胆石位于胆总管时,可经十二指肠镜网篮取石,需要时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
儿童消化性溃疡
疾病代码:ICD:K27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儿童消化溃疡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6岁以下患儿的原发性溃疡主要是胃溃疡,以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优势,小儿胃溃疡年龄偏小(新生儿也不能幸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年龄偏大。6.高胃泌素血症胃泌素是由胃窦部CT细胞分泌的胃肠道激素,其主要功能为调节胃酸的分泌。
-
慢性胰腺炎
此乃液体从假性囊肿或扩张的胰管漏入腹腔所致。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引起慢性胰腺炎的相关致病因素:如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慢性酒精中毒、高钙血症、高脂血症、风湿免疫性疾病、遗传等。营养不良者应注意补充营养,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K1)以及维生素B12、叶酸等,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要素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
-
消化性溃疡
管泡移动受cAMP和Ca2+所促进,而膜的融合一方面伴随H+、K+-ATP酶激活,一方面使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增加。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漏出量较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及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40mg,一日1~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首要原因。阿司匹林原物是脂溶性的,故能穿透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屏障。(5)胃液分析有酸。60min上腹不适或夜间疼痛,可因进食、制酸剂或呕吐而缓解。3.药物治疗(1)降低胃酸药物的应用:①H2受体拮抗药(H2RA):H2受体拮抗药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
-
肝胆蛔虫病
肝蛔虫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蛔虫性肝脓肿和肝蛔虫卵性肉芽肿。急性胰腺炎: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目前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利胆驱虫、防治感染,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肝蛔虫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蛔虫性肝脓肿和肝蛔虫卵性肉芽肿。急性胰腺炎: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目前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利胆驱虫、防治感染,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可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
穿腹膜疝
概述:穿腹膜疝,又称小网膜囊疝。检查可发现上腹饱满,左上腹常可触及囊性包块,局部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严重者可发展到全腹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有高调气过水声,腹穿可抽出淡黄色渗液或血性渗液,可并发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肠坏死、中毒性休克。④除胃内积气之外,在上腹部另有一圆形积气区域;
-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为此,不少学者提出,对这类病人,首先在手术中通过术中胆管造影和胆道镜等手段尽可能取尽结石,如手术后仍发生胆管残余结石而又不能用非手术疗法取出,或在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后又有结石复发,再次作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时,应加作胆道肠道内引流术、即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奥狄括约肌成形术或胆管空肠吻合术。
-
胃扭转
病因学:新生儿胃扭转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可能与小肠旋转不良有关,使胃脾韧带或胃结肠韧带松弛而致胃固定不良。临床表现:急性胃扭转起病较突然,发展迅速,其临床表现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颇为相似,与急性胃扩张有时不易鉴别。体检见上腹膨胀而下腹平胆。
-
肝胆管探查术
手术名称:肝胆管探查术别名:肝内胆管探查术分类:普通外科/胆道手术/肝胆管结石手术ICD编码:51.5901概述:肝胆管探查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肝胆管探查术可以清除肝门部一级肝管、尾叶肝管内和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的结石,但对肝内胆管狭窄和二级分支以上的结石等病变的处理,则是有限的。入院后应常规驱虫。
-
肝内胆管探查术
手术名称:肝胆管探查术别名:肝内胆管探查术分类:普通外科/胆道手术/肝胆管结石手术ICD编码:51.5901概述:肝胆管探查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肝胆管探查术可以清除肝门部一级肝管、尾叶肝管内和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的结石,但对肝内胆管狭窄和二级分支以上的结石等病变的处理,则是有限的。入院后应常规驱虫。
-
贲门癌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经左胸或左胸-上腹两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胸腔内吻合术(含腔镜)。(4)内镜检查+活检;(2)食管内镜超声等。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调整血糖血压,营养支持。3.体温正常,胸片提示无明显感染征象。
-
胰腺破裂
胰腺损伤较重者,胰液可积聚于网膜囊内而表现为上腹明显压痛和肌紧张,还可因腹肌受刺激而出现局部疼痛。3.胰腺头部断裂时,除结扎头侧主胰管断端和缝合腺体断端外,为了保全胰腺功能,尾割断端可与空肠进行Y式吻合。严重的胰头损伤,特别是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时,应施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
症状体征:患者常诉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饭后加剧,制酸药无效,甚至反而加重症状。2.胆汁加胰液和含有溶血卵磷脂的十二指肠液对胃黏膜的破坏作用最大。黏膜浸润可引起糜烂,黏膜活组织检查时可见嗜酸细胞侵入上皮细胞层内,并可见上皮细胞坏死、再生,活化的嗜酸细胞脱颗粒,提示组织损伤系由嗜酸细胞释放毒性物质所致。
-
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即消化性溃疡。2.腹式呼吸消失,腹肌紧张如“板状”,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明显。2.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很快波及全腹。5.针灸治疗:以内关、足三里、公孙、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为主。2.对病史症状体征不典型,需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4)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肝部分切除术(以肝段、肝叶为单位作规则性切除方式),适用于萎缩的肝叶或肝段,难以取净的多发性结石,并有难以纠正的肝管狭窄或囊性扩张、或/和肝叶段的肝内胆管癌。6.康复情况检测: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4)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肝部分切除术(以肝段、肝叶为单位作规则性切除方式),适用于萎缩的肝叶或肝段,难以取净的多发性结石,并有难以纠正的肝管狭窄或囊性扩张和(或)肝叶段的肝内胆管癌。6.康复情况检测: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并发症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