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
GB/T 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ICS13.100C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433-201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Guidelinesformentalhealtheducationinschool《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6.4.5择业与就业心理教育全面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
詹森效应
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
-
A型行为
美国心脏病医生梅伊弗瑞德曼在诊室里接待了一位来家具的修家具商。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被试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被试者发病率的2倍以上。A型行为类型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方式,而是包含了以人格为基础的行为,性格和情感元素的一个复合因素群或行为群。
-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心理学的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的价值为目标,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一般的意义上,它可以包括心理咨询与辅导,但是以主动的心理预防为主,治病于未病,防患于未然。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一种以心理学为主体的教育。
-
自我行为保健
自我行为保健即个体通过行为修养以保持自身健康。如讲究营养、锻炼身体、科学用脑、多吃新鲜蔬菜、起居有常、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搞好心理卫生等。如戒烟、戒酒,克服吃饭太快的习惯,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改变有害于健康的A型性格,以及注意消除随现代文化而产生的“文明病”。(4)自我诊断能力。
-
社会养生
社会养生指从社会环境出发,建立建全养生的意识及制度。主要是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从养生学的训练和教育上,从国家的立法角度及社会保障上建立起全社会的自身保健意识及其制度与方法。“社会养生”与近年来在社会医学领域提出的“大卫生观”概念有其相似之处。
-
后盆腔器清除术
4.术前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洁灌肠。图7选择乙状结肠造瘘口部图8分离直肠后壁图9钝性分离直肠至骶尾部图10切断直肠侧韧带7.切断直肠侧韧带直肠后壁充分游离后将直肠向上、向一侧牵拉,显露一侧直肠侧韧带、宫骶韧带和阴道旁组织,均予钳夹、切断、残端缝扎,直至直肠几乎完全游离(图10)。最后缝合前壁浆肌层(图30)。
-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在60年代开始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于1967年首次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这一崭新的治疗技术。焦虑症及恐怖病的患病与个体心理素质关系密切,病人焦虑量表得分一般高于正常人。训练方式既可采用连续式训练,也可采用断续式训练。
-
心理问题
对心理问题,可以有几种解释:第一,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如心理是什么、心身关系、心理与实践、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均为心理问题。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前臂游离皮瓣阴茎再造术
手术名称:前臂游离皮瓣阴茎再造术别名:前臂游离皮瓣移植阴茎再造术;另一组切取前臂皮瓣,作阴茎体预制。将前臂皮瓣分为:①尺侧部分:长13~静脉回流以头静脉为主,但如能在桡侧皮瓣多保留一条前臂浅静脉则可得到更好的静脉回流。新尿道外口狭窄多系成形尿道皮瓣的远端血供不良,坏死后瘢痕形成所致;
-
前臂游离皮瓣移植阴茎再造术
手术名称:前臂游离皮瓣阴茎再造术别名:前臂游离皮瓣移植阴茎再造术;另一组切取前臂皮瓣,作阴茎体预制。将前臂皮瓣分为:①尺侧部分:长13~静脉回流以头静脉为主,但如能在桡侧皮瓣多保留一条前臂浅静脉则可得到更好的静脉回流。新尿道外口狭窄多系成形尿道皮瓣的远端血供不良,坏死后瘢痕形成所致;
-
恐惧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灵枢·淫邪发梦》:“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只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或在睡眠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时才会引起恐惧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梦。DSM-IV-TR定义了两类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1]。
-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一个人在各项活动中所需的心理素质,并使之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的稳定性,顺利地完成任务。
-
旅途精神病
概述:旅途精神病是指发生在旅行途中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文献报道证实,在旅途中突发的精神病性障碍与因在旅行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所诱发的病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程转归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