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睛
练睛病名。系指眼皮粘在一起使眼珠转动受阻的病证。《目科捷径》:“练睛者,眼皮粘练一处,以致目睛不能转动。”参见睥肉粘轮条。
-
双龙搅水
双龙搅水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人对练,同取弓步,一手撑腰一手伸直握拳,两人脉门相对,用力大幅度转动肩关节。
-
捻转
捻转(twirlingofneedle)为针刺手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行针方法。
-
窥镜症状
窥镜症状患者一反常态经常照镜子,长时间凝视,有时还转动头颈或做某些表情,这是由于患者感到自己的形象变了。常见于精神动分裂症。
-
骶眼凝睛外障
骶眼凝睛外障病证名。系指目珠胀痛,转动失灵,视力锐减的病证。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也即骶眼凝睛。详见该条。
-
结晶性检查法
取供试品少许,置载玻片上,加液状石蜡1滴使悬浮,在偏光显微镜下检视,当转动载物台时,应呈现消光位和双折射(或干涉色)现象。
-
阴阳磨势
阴阳磨势为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分开比肩略宽,两手撑腰,拇指点压脊旁痛点,稳缓地左右转动上体。适用于腰部疾患。
-
芎归苏苓汤
《女科秘旨》卷四:组成:当归2钱,川芎1钱,枳壳1钱,茯苓1钱,砂仁1钱,苏叶5分。主治:胎不转动。
-
太医院按摩器
太医院按摩器用于按摩,制作精美,使用方便。现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用于自我按摩,制作精美,使用方便。太医院按摩器简介:清代,红木质,长24cm,轴宽6.5cm,转 直径4cm。手柄一端由一圆柱将三个转 连接起来,每个转 均可灵活转动。
-
肝咳
肝咳为病证名。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
传心疽
传心疽为病名。痈疽之生而痛彻传心者。出《外科启玄》卷六。生于胁下京门、带脉穴之间,初起痛痒彻心如针刺,胁下不能转动。治法同痈疽。
-
滚刀切法
滚刀切法是左手按着原料滚动;右手随着原料切下去,切一刀转动一次,切时要掌握一定斜度,切成菱角块、梳背块或滚刀块等形状。适用于质脆的药膳原料,例如萝卜、土豆、黄瓜等。
-
转针
转针是指将针左右转动,即捻针。《针灸聚英》:“若仅能转针而遽出之,则血随针泻。”
-
结连舌
结连舌(tieuptongue、ankyloglossia)是指以舌体转动伸缩不灵,妨碍饮食,吐字不清为主要表现的舌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