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刺 概述:经刺为《内经》刺法名。本法与缪刺法相似,均于病痛对侧取穴,交叉刺大经者称巨刺,刺络出血者称缪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黄帝内经灵枢·禁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日经刺。”经刺指某经有病即选用本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 
					
						九刺 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府腧,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主治六腑病。络脉有病,缪刺刺络。 
- 
					
						九变刺 九刺的内容:九刺包括输刺(刺诸经荥藏输)、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分刺(刺分肉之间)、大写刺(以铍针刺大脓)、毛刺(刺浮痹皮肤)、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焠刺(燔针刼刺)。府腧,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主治六腑病。络脉有病,缪刺刺络。 
- 
					
						大经 概述:大经为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②指本经的经脉;③指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 
- 
					
						络刺 络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是指浅刺小络出血,与经刺相对,与“十二刺”中“赞刺”“五刺”中的“豹文刺”相仿。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本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例如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中暑、高热、惊厥、昏迷、丹毒、痔疾、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 
					
						刺肿摇针 刺肿摇针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言:“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指刺脓肿病时,摇大针孔,以出脓血的刺法。 
- 
					
						加减黄连解毒汤 处方:元参3钱,生地黄4钱,黄芩3钱,山栀子3钱,黄连2钱,煅石膏4钱,川大黄6钱,芒消2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结热触动相火,客于咽嗌,咽喉肿痛,日复一日,水浆不能下咽,初起经刺少商出血及服药而肿仍不消、脉洪而数者。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并以锋针刺尺泽出血,泄其上焦之热。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