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鳋病
大中华鳋的雌虫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中华鳋病病症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以外,它还可能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使鱼死亡。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
地乌龟
概述:地乌龟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地鳖虫之别名。性味归经:咸,寒。主治癥瘕积聚,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雌虫干燥体含胆甾醇,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二十八烷醇,β-谷甾醇,十八烷基甘油等。药理作用:本品具抗凝血、调经作用。
-
地鳖虫
概述:地鳖虫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归经:咸,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主治癥瘕积聚,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雌虫干燥体含胆甾醇,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二十八烷醇,β-谷甾醇,十八烷基甘油等。药理作用:本品具抗凝血、调经作用。
-
蚱蜢
3.稻叶大剑角蝗,体细长圆形,雄虫长约5.4cm,雌虫长约9cm,全体绿色,有时呈灰褐色。唾啐腺体含多巴胺(dopamine),5-羟色胺,肾上腺素(epinephrine),脱氧肾上腺素(synephrine)。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痉;(《纲目拾遗》)②治急慢惊风:霜降后取蚱蜢风干,用十个或七个,加钩藤、薄荷叶各一撮,煎汤灌下,渣再煎服。
-
没食子
《*辞典》:没食子:出处:《海药本草》拼音名:M iSh Zǐ别名:墨石子(《雷公炮炙论》),无食子(《药性论》),没石子(《子母秘录》),无石子(《酉阳杂俎》),麻茶泽(《方舆志》)。雌虫的腹下有直沟,中藏产卵器。归经:入肺、脾、肾经。③《海药本草》: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
-
蜚蠊
口器为咀嚼式。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近年来,以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制成“蟑螂笔”在蜚蠊出入处涂划,或制成药片、药纸、药板等放置于其活动场所,或制成涂料喷于室内墙面,效果均较好,适合于家庭使用。
-
虻虫
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组分作用较强。或用文火微炒用。少腹蓄血;5.《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
蛲虫病(外科)
概述:蛲虫病(enterobiasis)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片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3.透明胶纸粘拭法: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连续3次,阳性率可达79.4%。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组织切片显示外层为胶原纤维的被膜,内层为一肉芽组织包烧着的中心坏死区,坏死区内有虫体或虫卵。
-
蟅虫
腹节腹板雌虫仅见7节,雄虫可见8节。②《别录》:消毒。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④《纲目》: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术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②治产妇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
天牛
别名:天水牛、八角儿来源及产地:天牛科昆虫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或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等的全虫。1.治跌扑瘀血,经闭,崩漏,带下,乳汁不下,隐疹不发,痈疽不溃。研末,0.9~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黑跗眼天牛的生活习性:湖南、福建一年发生一代,贵州、江西两年发生一代。
-
蛔虫
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直肠短,雌虫消化道末端开口于肛门,雄虫则通入泄殖腔。传播途径:在流行区,用新鲜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面色苍白。
-
旋毛虫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4mm,雄虫长仅1.5mm,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肠壁,交配后雌虫潜入粘膜或达肠系膜淋巴结,排出幼虫。于感染后5周,幼虫在纤维间形成0.4×0.25(mm)的橄榄形包囊,3个月内发育成熟(为感染性幼虫),6个月~③ELISA敏感性高于IFA。
-
龙线虫病
疾病别名几内亚虫感染,麦地那丝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传染,guineaworminfection,dracontiasis疾病代码ICD:B83.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dracontiasis)又称几内亚虫感染(guineaworminfection),是由麦地那龙线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雌虫大小为(60~雄虫长12~
-
蛲虫病
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附近产卵。13mm,雄虫体长2mm~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的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部分卵已发育至蝌蚪期。患者搔抓肛周皮肤后手被蛲虫卵污染,当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时虫卵经口食入引起自身重复感染;将胶纸重新贴回载玻片上,镜检虫卵。异位寄生可导致蛲虫性阑尾炎、尿道炎等。
-
丝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据我国学者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丝状蚴人工感染长爪沙鼠的观察,雌虫于接种后57天即发育成熟,63天在鼠腹腔液中可查见微丝蚴。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的终宿主。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的兴奋度增高,使内脏毛细血管扩张,因此微丝蚴就易从肺毛细血管移行到周期血循环;
-
蜣螂
《全国中草药汇编》:蜣螂:拼音名:QiānɡL nɡ别名: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来源: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蜣螂CatharsiusmolossusL.的干燥全虫。触角4节,前胸背板表面均匀分布细圆疣状刻纹,在中部稍后高高突出成锐形横脊。雌虫头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的两侧无角状突。
-
阴虱病
具有一定的游移性,阴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痒,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脓疱疮、毛囊炎等感染,有时被咬处见黄豆大或指甲大青斑,即刚灰色色素性小斑点,一般不超过1cm直径,这种斑点可能是皮肤对阴虱涎液的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阴虱吸血时,唾液进入血液而使血红蛋白变色,虱咬处微量出血,该处变为青斑。
-
蜇虫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拼音名:ZhēChónɡ英文名:GroundBeetle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来源: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雌虫全体。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基部直径12-30μm,壁较厚3-4μm。
-
䗪虫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拼音名:ZhēChónɡ英文名:GroundBeetle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来源: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雌虫全体。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基部直径12-30μm,壁较厚3-4μm。
-
驱虫药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实验证明,正常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区突触小泡的密度为184±37цm2/单给川楝素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小泡明显减少,平均密度为68±15/um2,而给予毒素后再给川楝素的小鼠平均密度分别为137±18/μm2和130±26/μm2,对进一步探索川楝素及肉毒毒素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意义。③兴奋胆囊。
-
褐飞虱
取食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吸汁为害,唾液中分泌有毒物质,因而稻株不仅被吸食耗去养分,使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而且在虫量大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腐烂发臭褐飞虱识别成虫:雌雄均有长、短两种翅型。4毫米,雄虫2~常年长翅型成虫(初次虫源)在6月下旬迁入,7月上、中旬为成虫高峰,称为第一代成虫。
-
蛔虫病
或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锁骨下静脉达右心,再经肺动脉,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及第3次蜕皮。l00条,以雌虫较多。病理类型可分为异物巨细胞性肉芽肿和假结核性肉芽肿,以假结核性肉芽肿为多见。蛔虫性胰腺炎:蛔虫侵入胰管可导致胰管部分阻塞。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据等。
-
白背飞虱
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小麦、高梁、玉米、茭白、甘蔗等。4.5毫米,灰黄色,头顶显著向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央有3条不明显的隆起线,小盾片中央黄白色,雄虫两侧黑色,雌虫两侧茶褐色,前翅半透明,两前翅会合线中央有一黑斑。每头长翅型雌虫可产卵300~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性较强,30℃或15℃时都可正常生长发育。
-
线虫
在虫体前端、后端常具有由角皮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唇瓣、乳突、翼、嵴及雄虫的交合着伞、交合刺等。亚腹咽管腺2个,开口于咽管腔中。有尾感器亚纲的虫种为管型结构,无尾感器亚纲的虫种为腺型。某些种线虫的虫卵,在适宜的条件(温度、湿度、氧)下,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并能孵化出幼虫。
-
日本血吸虫
图3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成虫在此处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日产卵约300~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
麦地那龙线虫病
雄虫长约12—40mm,宽约0.4mm,末端卷曲1至数圈,交合刺两根。疾病病因:寄生于终宿主(人或动物)组织内的雌虫,成熟后自寄生部位移行至四肢、背部皮下组织,头端伸向皮肤表面,子宫内成千成万的幼虫,由于内外压力而致子宫破裂,释放出大量极为活跃的第一期幼虫。水泡最后溃破。特别提示: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麦地那龙线虫
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medinensis(Linnaeus,1758)Gollandant,1773]隶属于龙线虫科,龙线虫属。雄虫长12~幼虫产出期间引起宿主强烈的超敏反应,结果在皮下形成肿块,皮肤表面形成水疱,继而皮肤破溃。当宿主肢体与水接触时,雌虫头端从破溃部位的皮肤伸出,体壁和子宫破裂,释出大量的第一期幼虫。9月发病最多。
-
WS/T 565—2017 蛔虫病诊断
2.2蛔虫感染Ascarislumbricoidesinfection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或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受精蛔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μm~直肠短,雌虫消化道末端开口于肛门,雄虫则通入泄殖腔。c)将尼龙绢片(8cmx8cm,80目/时)置于粪便标本上,用刮棒自尼龙绢刮取粪便,使细粪渣通过尼龙绢片滤出至绢片表面;
-
结膜吸吮线虫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RaillietHenry,1910)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部,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thelaziasis)。雌虫较大,长6.2~结膜吸吮线虫的致病与诊断成虫多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以上穹窿部外眦侧为多见,其次为眼前房、泪小管及眼睑乳突状瘤内,也可能寄生于泪腺、结膜下及皮脂腺管内。
-
似蚓蛔线虫
雌虫长约20~雄虫长约15~44 m,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受精蛔虫卵薄,无蛔甙层,卵壳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图1)。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因此,发展经济、提高文化水平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会使人群蛔虫的感染率大为降低。
-
外阴蛲虫病
疾病别名肠线虫病,蠕形住肠线虫病疾病代码ICD:B80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蛲虫病是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搔抓可引起肛周及会阴皮肤剥脱、血痂,有时潮红,渗出糜烂或继发感染,长期反复发作可致皮肤肥厚、色素沉着形成湿疹样变。末梢血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恩波吡维铵(吡维氯铵,扑蛲灵):5~
-
粪类圆线虫病
概述: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sesstercoralis)是有世代交替的兼性寄生虫,它的自生世代在地面泥土上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本药常见的副作用为头晕及胃肠道症状。雌虫长宽约2.2mm×(0.03~㈠肛周皮肤无临床症状:当丝状蚴经肛门周围皮肤侵入后,局部皮肤则出现水肿、刺痛及瘙痒,并常伴有线状或带状荨麻疹。
-
钩虫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改良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步骤:a)将尼龙绢片(每孔254μm~
-
美洲板口线虫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改良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步骤:a)将尼龙绢片(每孔254μm~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改良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步骤:a)将尼龙绢片(每孔254μm~
-
钩口科线虫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改良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操作步骤:a)将尼龙绢片(每孔254μm~
-
筒线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筒线虫属筒线科。左交合刺纤细,长4~0.18mm,雌虫长约145mm,阴门开口于后部。已发现偶可在人体寄生的是美丽筒线虫。患者口腔内有虫样蠕动感、异物感或发痒,也可有麻木感、肿胀、疼痛、粘膜粗糙、唾液增多等,重者舌颊麻木僵硬、活动不便,影响说话,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
-
蛲虫性阴道炎
疾病代码:ICD:N77.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蛲虫性阴道炎是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内服疗法(1)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安乐士,Mebendazole):小儿为4~200mg,顿服。2.外用疗法蛲虫药膏(含百部浸膏3%,甲紫0.2%)、10%氧化锌软膏、2%氯化氨汞(白降汞)软膏、1%薄荷软膏、10%硫黄软膏等。
-
肝毛细线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肝毛细线虫是一种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偶尔感染人。治疗:药物有锑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成虫较鞭虫纤细,雌虫长53—78mm,尾端呈钝锥形,雄虫长为24—37mm,尾端有1突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肝病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者,可考虑用免疫学方法作进一步检查。
-
肝毛细线虫
肝毛细线虫的形态与生活史肝毛细线虫成虫较鞭虫纤细,雌虫长53~11mm,在6小时内钻入肠粘膜,经过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在感染后52小时内到达肝脏。这种假性感染是因为食入含肝毛细线虫卵的生鼠肝或兔肝,虫卵仅通过人体消化道随粪排出,虽可在人粪中查见,但人并未获得感染,即所谓假性感染(spuriousinfection)。
-
棘颚口线虫
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spinigerumOwen,1836)是犬、猫的常见寄生虫,也寄生于虎、狮、豹等野生食肉动物,其幼虫偶可寄生人体,引起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图1棘颚口线虫棘颚口线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胃壁的肿块中。预防棘颚口线虫病主要在于不食生的或半生的鱼类及鸡、鸭、蛙等转续宿主的肉。
-
猪巨吻棘头虫
0.5cm,睾丸两个,呈长圆形,前后排列于虫体中部,输精管的末端有8个椭圆形粘腺,其分泌物有封闭雌虫阴道的作用,虫体尾端有钟状交合伞(图1)。8条明显的横纹,体内可见吻突、吻钩等的雏形,以及6~猪巨吻棘头虫的生活史猪巨吻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猪和野猪的小肠内,偶尔亦可寄生于人、犬、猫的体内,中间宿主为鞘翅目昆虫。
-
WS 439-2013 钩虫病的诊断
2.3钩虫病hookwormdisease:钩虫寄生于人体或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所引起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参见附录C)。十二指肠钩虫每条雌虫日产卵1万~附录C(资料性附录)临床表现:C.1皮肤炎症:钩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炎症反应,称钩蚴性皮炎。
-
粪类圆线虫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Bavay,1876)为兼性寄生虫,生活史较复杂,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2)自生世代雄虫;0.7mm,咽管呈柱状,尾端尖而分叉(图2)。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其他器官病变此外,丝状蚴也可移行到全身各器官,如心、肝、肾、胰、脑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处,并可形成肉芽肿。
-
革螨
雌螨腹面有几块骨板,由前而后分别为胸板、生殖板、腹板及肛板,有些虫种的生殖板和腹板可愈合为生殖腹板。雌虫的生殖孔呈横缝隙状,位于胸板之后,被生殖板遮盖;巢栖型革螨的吸血量较大,耐饥力较强;格氏血厉螨、毒厉螨、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等通过实验可感染动物,后两种可经卵传递病原体。
-
血吸虫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
WS 469—2015 蛲虫病的诊断
3.2.2异位寄生可导致蛲虫性阑尾炎、尿道炎等。雌雄异体,雌虫体长8mm~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的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部分卵已发育至蝌蚪期。将棉签上黏附物涂于滴加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E.3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若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则排出物呈脓性,可有臭味。
-
广州管圆线虫病
雄虫长11~雌虫长17~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炎症反应。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为新近感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用广州管圆线虫的蚴或成虫切片制成抗原载玻片,加入适当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后孵育,冲洗后加入用荧光素标记的动物抗人IgG或IgM抗体,孵育、冲洗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
-
广州肺线虫病
雄虫长11~雌虫长17~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炎症反应。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为新近感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用广州管圆线虫的蚴或成虫切片制成抗原载玻片,加入适当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后孵育,冲洗后加入用荧光素标记的动物抗人IgG或IgM抗体,孵育、冲洗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
-
单性生殖
单性生殖亦称单性发生或孤雌生殖。关于二倍体单性生殖,自从O.Juel(1898-1900)发现蝶须属胚囊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能形成胚囊,双倍卵细胞进行单性生殖而能产生完整个体以来,已知有蕺菜(柴田桂太、三宅恒方,1908)、赤杨、姬女菀、蒲公英、宿根早熟禾等,许多苧麻类或苦菜虽是三倍体,但均是以这种方式繁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