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Z/T 240.29—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29部分: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5.5.3血浆代谢动力学:试验的目的是获得受试样品的基本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吸收速率常数、曲线下面积)的估计值。4)说明尿液、粪便和呼出气中放射活性的回收量及所占百分比,如经皮染毒试验,应说明皮肤、皮肤冲洗液的回收率中残余的放射活性;涂敷区域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覆盖。染毒后2min~
-
盐酸特比萘芬凝胶
药品标准正式名盐酸特比萘芬凝胶汉语拼音YansuanTebinaifenRongye标准号WS-180(X-140)-98拉丁文或英文TerbinafineHydrochlorideSolution主要活性成分含盐酸特比萘芬以特比萘芬(C21H25N)计应为标示量的90.0~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手癣、足癣、股癣、体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4.本品涂敷后不必包扎。
-
雀粪涂敷方
处方:雀粪酱瓣(水洗令净)各15克制法:上二味,合和研细。功能主治:治一切癣症。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圣济总录》卷一三八:方名:雀粪涂敷方组成:雄雀粪21枚。功效:痈肿速穿坏。用法用量:涂敷肿上,脓便出,未穴再涂,即破。制备方法:上用醋研和如糊。
-
地龙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中华本草》:参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含溶血成分:蚯蚓素(lumbritin),解热成分:蚯蚓解热碱(lumbrofebin),有毒成分: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等。
-
脓耳·风热外袭证
定义:脓耳·风热外袭证(purulentearwithpatternofexternalassaultbywind-heat)是指风热外侵,以急起耳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听力下降,鼓膜红赤或见小穿孔及搏动性溢脓,伴鼻塞、流涕、发热恶寒,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脓耳证候。风热邪毒侵袭,正邪抗争,故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
中药外治技术
常用药物:防风、荆芥、苍耳子、蝉蜕、薄荷、樟脑、冰片、威灵仙、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蛇床子、羊蹄根、川椒、艾叶、当归、何首乌等。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马齿苋、青黛、芙蓉花叶、野菊花、生地榆、紫花地丁、板蓝根、寒水石、牛黄、儿茶等。糜烂而渗液多、红肿时,选用溶液湿敷及糊剂;
-
脓耳·肝胆火盛证
定义:脓耳·肝胆火盛证(purulentearwithpatternofliver-gallbladderfireexcessiveness)是指肝胆火盛,以耳痛剧烈,痛引腮脑,耳鸣耳聋,鼓膜红赤饱满或紧张部穿孔、流黄稠或带红色脓液,伴发热、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脓耳证候。书有云:出黄脓为聤耳;白脓为缠耳;
-
盐酸奈替芬
药品说明书:别名:盐酸奈替芬,桂奈甲胺;盐酸奈桂胺外文名:NaftifineHydrochloride适应症:毛发、指(趾)甲癣、花斑糠疹;治疗持续时间:皮肤真菌感染为2~浅表念珠菌病4周;注意事项:1.罕见有轻度局部刺激。2.对开放性损伤及急性炎症不应涂敷。3.不可用于眼科。凝胶剂:10mg/g×200ml。溶液剂:10mg.
-
盐酸奈桂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盐酸奈替芬,桂奈甲胺;盐酸奈桂胺外文名:NaftifineHydrochloride适应症:毛发、指(趾)甲癣、花斑糠疹;治疗持续时间:皮肤真菌感染为2~浅表念珠菌病4周;注意事项:1.罕见有轻度局部刺激。2.对开放性损伤及急性炎症不应涂敷。3.不可用于眼科。凝胶剂:10mg/g×200ml。溶液剂:10mg.
-
桂奈甲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盐酸奈替芬,桂奈甲胺;盐酸奈桂胺外文名:NaftifineHydrochloride适应症:毛发、指(趾)甲癣、花斑糠疹;治疗持续时间:皮肤真菌感染为2~浅表念珠菌病4周;注意事项:1.罕见有轻度局部刺激。2.对开放性损伤及急性炎症不应涂敷。3.不可用于眼科。凝胶剂:10mg/g×200ml。溶液剂:10mg.
-
羊乳
功能主治:补虚润燥,和胃,解毒。2.涂敷口疮,漆疮。《*辞典》·羊乳: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ánɡRǔ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乳汁。③《孟诜》:治卒心痛,可温服之。④《食疗本草》: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⑥《本草纲目》: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哕啘及舌肿,并时时温服之。
-
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
名称: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概述:所谓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是根据美容就医者的医学审美需要,针对其皮肤的类型,选用美容护肤用品对其皮肤进行美容养护的技术。喷雾出口距面部30~4.经穴按摩按摩20~油性皮肤可选芦荟、玉桂、果酸类面膜;眼周不宜涂敷过厚,以免压迫眼球,使求美就医者感到不适,甚至产生“眼心反射”。
-
耳
鼓室底壁又称为颈静脉壁,是分隔鼓室与颞骨下方颈静脉窝的薄层骨板。螺旋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为双极细胞,它一端连着Corti器内的内毛细胞(感受声音信息的刺激),另一端发出的纤维组成蜗神经。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镫骨脚板和卵圆窗膜相接,砧骨居中,将锤骨和镫骨连接起来,使三块听小骨形成一个两壁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
-
片仔癀
别名:八宝片仔癀。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其他:应符合锭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E)。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3)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浸泡24小时,滤过,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磺胺米隆
2.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磺胺米隆的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疼痛、有烧灼感、过敏反应,常伴有发热、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或多形性红斑。
-
磺胺苄胺
2.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磺胺米隆的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疼痛、有烧灼感、过敏反应,常伴有发热、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或多形性红斑。
-
氨苄磺胺
2.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磺胺米隆的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疼痛、有烧灼感、过敏反应,常伴有发热、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或多形性红斑。
-
甲磺灭脓
2.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磺胺米隆的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疼痛、有烧灼感、过敏反应,常伴有发热、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或多形性红斑。
-
磺胺灭脓
2.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磺胺米隆的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疼痛、有烧灼感、过敏反应,常伴有发热、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或多形性红斑。
-
鼻疖
鼻疖·火毒内陷证:鼻疖·火毒内陷证(nasalfurunclewithpatternoffire-toxinsinking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局部红肿灼痛,头痛如劈,伴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口渴、便秘,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疖证候。诊为鼻前庭疖肿。
-
皮肤科用药
皮肤科的药和种类很多,性质和作用各异,主要有清洁药,温和保护药,局部麻醉药,止痒药,消毒防腐药,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杀虫药,收敛药,角质生成药,角质剥脱药,腐蚀药,刺激药等。(2)各种药物制剂应有各自的适应症,详细用法(包括应涂敷于何部位),注意事项,禁忌症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
羊胆
化学成份:羊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盐、胆色素(主为胆红素和胆绿紊)、粘蛋白、胆甾醇、卵磷脂、碳酸氢钠等。治风热目赤,青盲,翳障,肺痨吐血,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热毒疮疡。(《四川中药志》)⑥治黄疸:羊胆、茵陈、秦艽、白藓皮、大黄、木通。7次/日)、腹痛,或口干舌燥、咽喉部刺激感、胃部烧灼感等。
-
桉叶
《*辞典》:桉叶:出处:李承枯《生药学》拼音名:ānY 别名: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桉叶(《广西中药志》)。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9天先后出疹者共19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86%,占易感人数63%;
-
臊瘊
臊瘊的治疗:辨证治疗:湿毒下注:臊瘊·肝经湿热证(condyloma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湿热,以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黄或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常见症的臊瘊证候。
-
臊疣
臊疣的治疗:辨证治疗:湿毒下注:臊瘊·肝经湿热证(condyloma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湿热,以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黄或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常见症的臊瘊证候。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
雪猪油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猪油:拼音名:XuěZhūY u别名:大旱癞、土拨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robusta(Milne-Edwards),以体内脂肪入药。主治脚生痒疮,风湿肿痛,臁疮久烂及湿热疮毒等症。性味:味辛;性温归经: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四川中药志》)①雪猪油配瓦松涂敷。
-
瘙瘊
瘙瘊的治疗:辨证治疗:湿毒下注:臊瘊·肝经湿热证(condyloma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湿热,以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黄或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常见症的臊瘊证候。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
鳝血法
鳝血法是用鳝鱼血涂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内,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操作方法局部涂敷法主要用于口眼喁斜(面神经麻痹),癣、瘘等病证也可参照应用。滴耳、鼻法可用于治疗耳痛(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衄等。上药拌匀成膏状,涂敷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大迎、巨髂等穴,也可涂患侧全面,每日1次,连用5~
-
鳝鱼血
《*辞典》:鳝鱼血: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 nY Xu 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钥经。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附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
-
GBZ/T 240.6—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6部分: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6—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6部分: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6:Acutedermalirritation/corrosion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
-
耳底子
肝胆火盛,邪热外侵:风热湿邪侵袭,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膜,血肉腐败,则生脓汁而成脓耳,如《直指方》说:“耳触风邪,与气相击…耳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若穿孔处较小,多呈闪光搏动,耳道见脓液,稠黄或带红色,量较多,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
耳痈
肝胆火盛,邪热外侵:风热湿邪侵袭,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膜,血肉腐败,则生脓汁而成脓耳,如《直指方》说:“耳触风邪,与气相击…耳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若穿孔处较小,多呈闪光搏动,耳道见脓液,稠黄或带红色,量较多,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
脓耳
肝胆火盛,邪热外侵:风热湿邪侵袭,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膜,血肉腐败,则生脓汁而成脓耳,如《直指方》说:“耳触风邪,与气相击…耳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若穿孔处较小,多呈闪光搏动,耳道见脓液,稠黄或带红色,量较多,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八味丸加减治疗。
-
耳中生毒
肝胆火盛,邪热外侵:风热湿邪侵袭,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热结聚耳窍,蒸灼耳膜,血肉腐败,则生脓汁而成脓耳,如《直指方》说:“耳触风邪,与气相击…耳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若穿孔处较小,多呈闪光搏动,耳道见脓液,稠黄或带红色,量较多,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八味丸加减治疗。
-
桑白皮
桑白皮治小儿鹅口疮:鲜根皮捣汁涂敷。桑白皮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1)用于肺经郁热所致金疳、火疳,常与地骨皮配伍,如泻白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但大鼠口服则无效。而正丁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10g/kg,或静脉注射5g/kg均未引起死亡。
-
金樱根
《*辞典》:金樱根: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JīnYīnɡGēn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红崩白带,月经不调,并治遗精。④治疗急性阑尾炎用金樱子根5钱,大血藤1两,加水煎成200毫升为1日量,两次分服。
-
虾蟆
一作夺命穴别名。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两眼之间有横斑;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泻痢,疳积。(《纲目》)②治湿瘑:干虾蟆一个,烧灰,细研为末,以猪脂调,涂敷疮上,日三、五度。(《外台秘要》)各家论述:《本草衍义补遗》:"虾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热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
-
箍围消散法
箍围消散法(古称敷贴、围药),是将药散与液体调制成糊状(随用调制)敷贴于患部,借助药散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使初起疮疡轻者消散,重者疮毒结聚,疮形缩小,炎症趋于局限,早日成脓破溃。操作方法根据外疡性质用药阳证选用性味寒凉,清热消肿,散瘀化痰的药物;
-
黑脂麻
出处:《纲目》拼音名:HēiZhīM 别名:胡麻、巨胜(《本经》),狗虱(《吴普本草》),鸿藏(《别录》),乌麻、乌麻子(《千金方》),油麻(《食疗本草》),交麻(《大业拾遗录》),黑芝麻(《三元延寿书》),巨肚子(《品汇精要》),小胡麻(《中国药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