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膏
《三因》卷八:方名:茱萸膏组成:吴茱萸(汤洗)1两3分,白术5两1分,猪膏5两,宿姜汁8两。主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茱萸膏组成:茱萸东行根(洗,锉)。主治:蠷螋尿疮,汁出疼痛。心脾热,唇口生疮,重舌、木舌。制备方法:上为末。
-
消食膏酒
《千金》卷十五:方名:消食膏酒别名:茱萸膏组成:猪膏3升,宿姜汁5升,吴茱萸1升,白术1斤。主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用法用量:捣茱萸、术为细散,纳姜汁膏中,煎取6升,温清酒1升,每服方寸匕,日2次。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术益脾;宿姜通神明,止噫气;猪膏以滋虚劳津血;
-
神圣膏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神圣膏:处方:木香30克雄黄30克(细研)桂心30克赤芍药30克当归30克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30克(生,去皮、脐)丁香30克白芷30克黄耆30克没药30克芎藭30克防风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沉香30克细辛30克乳香30克白檀香30克甘松香30克蜡60克松脂30克垂柳枝60~附注:茱萸膏(《普济方》卷二九九)。
-
丁香膏
《圣惠》卷六十三:丁香膏:处方:丁香半两(研末),麻油1斤,黄丹7两,丈夫头发1两,蜡1两,桂心半两(研末),当归半两(研末)。薄荷汤送下。主治:膈气,翻胃吐逆。用法用量:每服5丸,生姜米饮送下;制备方法:将丁香等为末,与硫黄、胆矾、麝香、姜汁和匀,入茱萸膏内,慢火熬成膏,豌豆大。
-
脾劳
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的脾伤病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外台秘要·脾劳》:“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本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牛髓补虚寒丸。”陈无择以“茱萸膏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