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脾痈
脾痈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因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有痛者,脾疽也。多因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治宜利下攻瘀,用大黄汤、赤豆苡仁汤二方合用,腹胀消后再用六君子调理。②指发于肩贞、臑俞二穴之外痈,出《外科启玄》卷五。外治敷贴用药参见外痈条。
-
内痈
内痈的病名因病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胃脘痈、三焦痈、肠痈、小肠痈、心痈、肝痈、脾痈、肺痈、肾痈等。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为瘀血凝聚脓未成,宜急服清胃射干汤,若身热不退,咯吐脓血,脉洪数,为脓已成,宜服赤豆薏苡仁汤,或三仁汤。指位于巨阙穴处的痈。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